首页  >  头条汇总
收获之秋 再看王安石的青苗法改革

2016-09-29

  伴随着一场接一场的秋雨,北京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古往今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面对辛勤耕耘终有收获的田地,农民往往展露喜悦的笑容,然而945年前的农民却放弃农田成熟的庄稼四处躲藏,丰收与歉收对他们而言同样苦不堪言。这源于王安石青苗法的施行。

  与商鞅变法、王莽变法、一条鞭法并称的王安石变法,是一场波及全国所有村庄所有百姓的大规模变革。而王安石变法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青苗法。下面我们从青苗法的起源谈起。

  (图片来自网络)

  在英宗四年(一O六七年),年仅20岁的神宗即帝位。与所有年轻人一样,20岁的神宗皇帝雄心勃勃,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流传千古的大作为。而他接手的宋朝帝国内忧外患。为避免中国边境受到外族侵扰,中国与北方部落签订了蒙羞忍垢的合约,用大量财富换取西北边陲的安宁。加之国内行政经费开支巨大,国库财力不胜负荷。作为一国之君,血气方刚的神宗皇帝一方面不愿意忍气吞声,希望一举战胜西北部落,另一方面需要想方设法维持国内行政机制运行。不难发现,为实现这两个执政目标,国家财富的支撑不可或缺。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充实国家财富,成为摆在神宗面前的难题。此时,神宗当太子时的老师韩维和朝廷重臣曾公亮都向神宗极力推荐王安石。从神宗的角度看,一位是相教多年、师恩深厚的老师,一位是经验丰厚、德高望重的当朝元老,他们的引荐使神宗对王安石的政治才能深信不疑,以至于神宗一当上皇帝就迫不及待地破格重用王安石。年轻的神宗万万没想到,老师韩维引荐王安石是基于与王安石多年深厚的友谊,而老臣曾公亮推荐王安石是为了与另一位朝廷元老韩琦相抗衡。或许,神宗对王安石的重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图片来自网络)

  得到重用的王安石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全国上下开展改革。青苗法作为富国举措之一,在神宗熙宁二年(一O六九年)九月公布。当地官员贷款给农民用以购买农具和麦苗,数月之后,农民需支付1.5倍的利息。除去高额的利率,强迫贷款也最为人诟病。青苗法表面上遵循自愿贷款的原则,但是王安石以贷款完成情况作为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标准。迫于升迁压力,当地官员往往走上了强迫农民贷款的道路。农民即使丰收,也难以偿还贷款,最终面临惨遭鞭笞、锒铛入狱的下场。面对硕果累累的农田,农民内心充满的不是对丰收的喜悦,而是对牢狱之灾的惶恐,以至于出现了农田丰收却无人收割的凄凉场景。丰收却不如荒芜的农田是“苛税猛于虎”的生动写照。

  可悲的是,青苗法成为了榨取民脂民膏的道具,而神宗皇帝却没有及时废止它。虽然青苗法实施之初,朝廷便派出41位专使大员督导实施新法,而且韩琦、苏轼等上书神宗青苗法的弊端,但是皇帝听信到外地视察回报的太监的不实之言,加之王安石的地位日益得到巩固,青苗法足足实施了七年。

  (图片来自网络)

  青苗法的废止主要归功于一位名为郑侠的皇宫门吏。郑侠画了一幅难民图,并且奋不顾身地非法利用官差制度将难民图呈现给神宗。面对画笔展现的农民为了付清官家的青苗贷款,而衣衫破碎、挖草根充饥的悲凉场面,神宗潸然泪下。最终,在神宗熙宁九年(一O七六年),神宗下旨废止了青苗贷款法。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