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新诗兴起百年,与古代汉语诗歌存在断裂

2016-07-26

  2016年7月21日,“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的颁奖盛典活动在汉华国际酒店举行。五个奖项之一的现代诗类•年度诗人奖,颁给了诗人胡弦。

  评委代表《诗刊》杂志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说,此奖评选非常难,有德高望重的老诗人,也有80后年轻诗人,最终我们的选择是胡弦。评委会认为,胡弦近年来的诗歌创作“执着而稳健上升的诗歌态势,独特而日趋丰满的个人风格,正渐渐浮出水面,呈现大气象”。

  现场,胡弦与李少君进行了短暂的对谈。李少君介绍,中国当代诗歌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向外学习的阶段,80年代翻译盛行,催生朦胧诗,90年代出现向内学习的阶段,互联网出现以后,出现草根阶段,网络诗歌、草根诗人、女性诗人也日渐兴起。胡弦这几个阶段都经历过,他对西方诗歌比较熟悉,这些年回归到了传统写作的方式。

  胡弦回应称,诗歌水平越来越好,现在杂志和十多年前比起来,有些作者写的真好,完全跟西方优秀诗人、甚至大师不相上下。新媒体兴起以后,可能对诗歌更有利。诗歌很短,不可能带一本书在很零碎的时间读,但是十来分钟就可以读一首诗,这是最好的阶段。

  胡弦提到,刚开始写诗,接受西方理念比较多。新诗兴起快100年,但和几千年中国古代汉语诗歌存在断裂,语言毕竟有传承。我们古老文化传统、诗歌精华、诗歌传统、甚至诗歌之外的东西到底在哪?有时候看古人的笔记,我能感受到文学之美,它们怎么进入诗歌?这是重大的课题。

  胡弦:新诗兴起百年,与古代汉语诗歌存在断裂

  颁奖嘉宾李少军与年度诗人胡弦合影

  随后胡弦发表了题为《江边》的演讲,以下是演讲摘录:

  我来自南京,我讲两个故事。

  我有一个诗人小朋友,住在长江江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次探访他,他突然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对我来说突然有点陌生。这首诗如果放在剧场或者类似场合朗诵更有感觉。但在当时的场合,我的朋友朗诵诗歌,听众是什么人?是山川草木。

  这给我震撼。我当时有两个感受:第一,像这种传世名篇,每次朗诵都可能获得新的生命,正因为此被朗诵,被无限传世。另外我的朋友朗诵,为什么让我感到陌生?因为他的形象和过去古人,以及将来朗诵这首诗的人合为一体,冲破了时间的概念。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跨界的活动,在南京,经常有这样的活动,音乐家、诗人约某一个人到工作室聊天,最后在江边弹奏一曲古琴,弹琴是南京有名的古琴家,他穿着古装。他弹的时候忽然有点仪式感,他就像嵌入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东西。我当时感到,琴声混合着江水声,最后又随着涛声离开江边,去寻求某种命运。

  我从比较远的地方来到南京,换了很多工作,有很多遭遇。我感到一个人不像穿越地域,而是穿越时间的神秘性,后来我想,朗诵、弹琴为什么要在江边呢?因为江边确实存在,它是喧嚣滚动生活的延续,是一个外延的部分,也可以说,它深藏生活深处,确实存在。

  演奏者和朗诵者之所以选择江边,肯定是长江给了他们某种启示,或者给了他们一种抽象化的心灵活动的源头、精神化身,我当时感觉,南京趋近下游,当一个人把命运和江流联系在一块,你的热爱也被江水环绕着。谢谢大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