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美文悦读:灯火未阑人散 金陵古都繁华

2016-07-14
     南京南京,金陵金陵,短短数日南行,却在心中默念了千万遍,你的名字。

                                                                          ——题记

  列车一路向南,轻微的轰隆声和脚底的颤动,像是飞机起飞前的躁动,但终是贴着地面平稳向前。窗外,绿树,黄土,白房,一片片,一幢幢,无边无际地连绵在一起,不断向后退去。我不仅再次感叹,中国真是疆土广阔! 

  近五小时的行程后,列车慢慢停下,窗外的蓝底白字忽地出现在视野里——南京南站。这站牌与中国土地上成千上万的站牌并无大异,它只是面无表情地挂在灰蓝的天空下,在昏暗的站台上空散发着冷淡的光,但我的眼却分明被它吸引,心跳微微加速。深吸一口气,江南氤氲的水汽混杂着潮湿泥土的味道,清爽微凉。正如歌中所唱还未遇见,就已开始思念。我想,这便是了,我十几日来日夜都常常盼望的城。即将进入这座古城,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期待和兴奋的呢?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看过这些介绍,脑海中自然以北京紫禁城为模本,给南京描绘了一幅荣华富贵,大气磅礴的画像。而当我真的穿行于南京城中,不禁感叹,同为中华古都,北京和南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秉性。

  北京,拥有雄伟瑰丽的帝王宫殿,天朝独尊的傲人气场,总使来人惊艳了双眼,心生了敬畏;而南京,则是庄重而温和。不见金碧辉煌的庙宇,只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端庄灵秀。高大绵长的灰色城墙仍板着面孔屹立城中,彰显着金陵城千年来在繁华磨难中积淀的沉稳。除此之外,这分明是个江南的普通小城,恬静质朴。街边,男子的模样一般很是敦厚温和,若水一般,极少有棱角尖锐的一面;而那些女孩子们秀美温柔,裙摆轻轻旖旎的风情更是不必说;宽厚和善的妇女牵着胖墩墩的小孩子,口中呢喃着听不懂的吴侬软语;路上的公交车里,也只有稀疏的几个乘客和午后懒散的日光。在这一片祥和的景色中,放肆占据了我视野和脑海的,是绿得发腻的大片大片的香樟,那绿仿佛画布上未干的色块,好像只要伸出手,便会糊的满指油亮亮的泛光的颜料,怎么也冲洗不掉。而我最爱的,还是林荫大道上的法国梧桐,蒋介石与它们的故事就不再细说,单是梧桐粗犷的姿态我便是百看不厌,粗壮的树干,在两三米高的位置如炸开一样分成四五只树杈,像是地下沉睡的树精将干枯粗糙的手绷紧了筋骨,狰狞着伸向天空,但突然间,龟裂的枝干上,升腾出茂盛翠绿的梧桐叶,呈阔钟形在树冠绽放,灵动秀美,宛若芊芊玉手,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美感。

  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书画中的江南,千户之镇,船连成屋,巷依着溪,分不清春夏。本以为在经历了战乱时期的腥风血雨和近些年的现代化发展后,南京已难觅古色古香的水乡景致,但当我在夫子庙看到秦淮河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冲刷,流水依旧,碧幽生色,还是停住了脚步。原汁原味的水乡情怀大约已经和这座城市水乳交融,沁入它的灵魂了吧。细细看去,河流两侧的房子黛瓦青砖,窗棂镂空。屋檐下垂落的一串串红灯笼在风中绰约,像撑着油纸伞走进小巷的江南女子发间的流苏,美得空灵而不经雕琢。虽是为吸引游客而特意改造保留的景点,但仍不失一份雅致。夫子庙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的,很是热闹。尝着当地的臭豆腐,舌尖是豆腐的酥脆和酱汁的感、甘美,掩了苦味,香味散发得淋漓尽致,浓郁的口感唇齿留香。晚间的微风拂过脸颊,闭上眼,似乎下一秒耳畔便会响起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

  再说起行程最后一日,登阅江楼的感慨。那天早上雾气很重,虽然辛辛苦苦登上了楼,却不能鸟瞰南京市。站在楼顶,吹着晨风,远远望见灰蒙蒙的长江上结了一层淡淡的雾色,江面上宽宽扁扁的货船来往航行,江水涌动,却因雾气看不见一丝波澜,只得默默想象,江水拍打着,细碎的缓缓流动的光,一去不返的流逝。

  自然造就了太多美好,而这美好往往被冷却忽略,孤寂淡薄地存在着。人们兴许怀着称赞欣赏的心情望着它,却总是由着这美好兀自生长而无能为力。抬眼,看见笔直的长江大桥,我想,这便是长江生命的延续吧,长江在这城中平静流过,是南京百姓千百年来的希望和寄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正是因为南京百姓对长江的敬畏和依赖,出自南京人手中的长江大桥才会让人觉得无比震撼吧。收回飘远的思绪,怔怔望着眼前的景色,坦荡而不张扬,远处的江水,烟雨蒙蒙中一样亘古不变,冷冷看尽这个老城中如逝如流的哀乐人间。

  总统府,雨花台,中山陵……这一路上,有太多或庄重或壮丽的景点,然而说起南京,最沉重,不过南京大屠杀。我迷迷糊糊地走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没从车上的睡意里醒来。然而,看到广场上的抽象雕塑和雕塑下的文字后,却是立刻清醒了。走进纪念馆,从一个展厅到下一个展厅,从一面遇难者名单墙到下一面遇难者名单墙,觉得纪念馆太大太长,总也走不到头;可展出的照片口述太多太多,总也看不完读不尽;生与死、悲与愤,这罪行太深太重太残忍,总也平静不下。浑浑噩噩走完纪念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每隔十二秒滴一滴水滴,代表一个生命逝去的展厅。因为震撼心灵的东西往往不会很宏观。一段历史对我们产生震撼的不是它的波澜壮阔,而是某一个瞬间或是某一举动。南京大屠杀对我的震撼不是这五个字和白纸黑字的描述,而是一幅幅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口述,300000不是一个整体的数字,而是一加一再加一……

  走出纪念馆,周围是繁华的街道,喧闹的居民楼,和平的生活仍在继续。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的纪念馆就这样有些突兀地立在城市中央。但是,南京大屠杀一定是每个南京人,每个中国人,永远的痛。不需抬起头看到这屠杀遗址上的纪念碑,我们也应时时刻刻铭记着,曾经,有三十万,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在这座城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南京,有人说你是灾难之城,绝望之城,血流成河之城。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抬起头,没有看到你今日的明媚安然。所以,我想说,你是隐忍之城,坚强之城,浴火重生之城。你啊你,不说一句话,却温和地微笑着,包容了所有。

  这就是中国,一个叫南京的城市的气度。我相信,揭开这个城市的伤疤,也是对这个城市的爱。 

  回程的列车已经开动,这几日的南行,不论是人,是物,是景,是情,没有刻意突出什么,也没有故意隐去什么。 我看到的是一条条河流,有清,有浊,有激流,有静波。我收获的是一段段经历,有喜,有怨,有沉重,有温暖。

  “凉月凉风之下,我们背着秦淮河走去,悄默是当然的事了。如回头,河中的繁灯想定是依然。我们却早已走得远,灯火未阑人散;佩弦,诸君,我记得这就是在南京四日的酣嬉,将分手时的前夜。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