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教育部:废止文件并不等于取消985、211

2016-07-01 来源:财新网

 

  近期,一系列与“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被宣告废止。但一位熟稔高教政策的教育部官员告诉财新记者,这不意味“985”“211”等高校序列会被取消

  【财新网】(记者 盛梦露)近日,一系列与“985”“211”高校建设工程相关的文件废止通知,引发了公众对“985”“211”工程去向的热议。

  据一位熟稔高教政策的教育部官员告诉财新记者,这批文件的废止和“985”“211”工程的存续与否,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官方并未表态将废止或淡化“985”“211”工程。

  “985”“211”工程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志。“985”“211”工程分别于1998年、1993年起由中央政府建立,目的是集中选择一批优秀大学进行重点建设。

  目前,全国共有39所“985”工程高校、116所“211”工程高校。

  此前,教育部官网曾在6月23日宣布382份规范性文件失效,其中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印发《“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等6份与“985”“211”工程有关的文件。

  前述这名教育部资深官员告诉财新记者,文件的废止有很多原因,但这不等于要废止“985”“211”工程,两者之间并无联系。

  据他所知,官方并未表态将废止或淡化“985”“211”工程。

  但各种迹象表明,“985”和“211”等高校序列标签,已越来越少出现在官方表述之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业进即表示,现在教育部门不怎提“985”、“211”这些标签了,逐渐在淡化它,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气象”。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这一重点建设工作被称为“211工程”。

  1999年,国务院又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但在今后,“985”“211”等高校建设工程,将逐渐被吸纳入新近启动的“双一流”建设工程中。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6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的表态,官方将依据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双一流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在介绍“双一流方案”时,官方仍肯定了“985”“211”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历史意义,但也指出问题所在——包括“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还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与之呼应,在2015年底,中央部属高校的拨款项目就迎来了一轮整并。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对高校项目支出体系进行调整,将此前的13个项目归并为6个项目。

  其中,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项目,都被整合为一个“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今后,一些高校为项目专设的985、211办公室也许需要调整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财政学教授陈晓宇当时评论称。

  “985”“211”工程的存废之所以备受关注,主因是长期以来,这两项工程的设立,被认为造成了不同大学之间在财政拨款、科研资源、生源招募和师资流向的人为壁垒;而且这种由行政部门划定的序列,还缺乏常态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利于后进院校的成长。

  2015年3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天则·转型建议》(“中国教育转型建议”分报告),对中国教育领域的行政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状进行了量化研究。

  该报告指出,随着“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中央部属院校与地方属本科院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和公用支出金额,从1995年差距还“比较接近”的水平,逐步拉大到2010年约2倍的差距。

  另根据《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当时“211”高校及“省部共建高校”获得的财政科研经费,约为每个学校4亿元;其他本科高校平均的科研经费仅为一年为3000万元,差距悬殊。若按学校隶属情况分类,教育部的直属院校平均科研经费达5亿元,地方院校平均则仅为2300万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业进认为,“985”“211”这些等级区分都是传统“管办评一体化”的产物,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负责“出钱、管理、评价”。

  他表示,类似的等级制度,如官方规定的招生批次、重点学校,都是人为的区分,缺乏合理性;长期看,自由竞争下产生的“重点学校”才有合理性。中国应该建立对高校的多元评价体系,在竞争中改善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形成声誉市场。■

分享到:
责任编辑: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