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赛制过于冗长 斯诺克世锦赛何时与时俱进

2016-05-04 来源:搜狐体育

 

塞尔比

  恶斗32局,耗时近12个小时,在一场马拉松式的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丁俊晖最终不敌塞尔比,与职业生涯首座世界冠军奖杯擦肩而过。

  一场决赛要分两天,四个阶段打,比赛中对出杆时间不设限制,当面对解障碍难题时,球员会长时间陷入苦苦思索,而满座球迷却不得发出任何可能干扰比赛的声响,哪怕离席去方便——在当今追求高效、有视觉冲击力、易于转播的职业体育赛场上,你几乎找不到比斯诺克世锦赛更“冥顽不化”的比赛。

  冗长赛制和繁文缛节像仪式

  20世纪初日本围棋界的十番棋,下几手就长考,到饭点了就封盘,一盘棋下十天半月都很正常,尽管时间足够充分,仍有棋手殚精竭虑到吐血。但从没有人质疑这种赛制的合理性,因为这就是仪式感,棋道的一部分。

  现在的斯诺克世锦赛,很像这个调调。特别是35局18胜的长局制,把整场决赛切割成两天四场。当不少球员在抱怨赛制过于冗长时,国际台联却认为,这就是传统。

  丁俊晖与塞尔比的决赛中第一阶段前9局耗时5个半小时,单局平均要花37分钟。而塞尔比与傅家俊在半决赛中更是创下了单局76分钟的世锦赛耗时纪录。难怪亨得利前辈一听就摇头。要是奥沙利文在现场,估计早就拂袖而去。为什么“火箭”的观众人气永远最火爆?想想看,他打147分的满分杆那局只用了5分20秒,这样一比,塞尔比、艾伯顿这样的磨王一起比划简直就是两个老太太在做针线活,不忍卒视。

  几乎所有的体育比赛都会对运动员思考和反应时间做限制,但斯诺克世锦赛不,这也是传统之一。央视解说嘉宾徐鑫健认为,这是组委会的价值认定,他们觉得选手应该保留有足够时间让自己做判断的权利。

  问题是,球员任性地长考,赞助商和转播商可不一定有耐心。因为比赛时间不受控,前些年天空体育台就因此暂停与国际台联的合作。

  有意思的是,世锦赛对球员很人性化,对观众的要求却近乎苛刻。由于比赛要求绝对安静,任何手机铃声或闪光灯的主人都会被裁判请出赛场,甚至比赛进行中都不允许有人离席中途上厕所,只有球员局间休息,观众才能小憩。对球员而言每一杆都在斗智斗勇,但长时间斗安全球有时呈现出的画面的确很无聊,电视转播镜头扫到观众席,常会抓到有人已酣然入睡,通常还都是中老年观众。

  保留一部分传统有没有必要

  当今职业体育已高度发达,赛事无不精简、瘦身,以迎合观众和赞助商口味,有近90年历史的斯诺克世锦赛却坚持着一以贯之的标准,几乎成了职业体坛的孤例,是它的组织机构思维太过僵化?

  要往国际台联主席赫恩头上扣保守的帽子似乎也有欠公允。他上任后对斯诺克做了一系列改革动作,其中包括扩大海外市场和推出商业赛事,比如世锦赛中允许的长考,在去年新设的单局限时赛中就变得不可能,那个新规则限定每人必须在20秒内出杆,个个都被逼成了运杆如风的“火箭”。

  尽管赫恩任期内,中国已成为斯诺克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举办的排名赛一度多至5个,但主席先生仍坚持世锦赛必须留在英国。理由是:谢菲尔德之于斯诺克,正如温布尔登之于温网,温布利之于足总杯,这是不容隔断的历史。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张开双臂欢迎改革。台球皇帝亨德利就认为:“世锦赛有自己的传统,长局制是它的特点,也是魅力之一。”而尽管过程磨人,几乎所有的职业选手仍将世锦赛作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荣誉去争夺。丁俊晖早已拿过排名世界第一,也坐过年度掘金榜头把交椅,但一定不会甘心只拿个世锦赛亚军,可见30万英镑和1万积分的诱惑力之外,经典和传统依旧受到推崇。

  坚守传统和寻求变革,在斯诺克运动身上一点都不矛盾。在一年的绝大多数赛事里,它或许都在努力搞些新花样,但到了赛季最终,世锦赛依旧是它展示传统的一个不变窗口,这点坚守,也是英国人源自骨子里那种隐隐的骄傲和失落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