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宝塔、牌楼、僧人 法门寺传奇再放光芒

2016-05-04

  一踏进法门镇,立刻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佛风,远眺即可见的宝塔、绿树掩映中的牌楼、不时路过的僧人,这一切都显得这座小镇分外祥和,而与此同时,这里也继续保持着普通乡镇的质朴,路边的店铺、吆喝叫卖的摊贩,这些场景融洽而又和谐,讲述着一个看似平凡但又独特的故事。在这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扶风县法门镇,有着那座全国皆知的最富传奇色彩的寺院——法门寺。

   

  千年古刹 阅遍岁月流转

  法门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据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国王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将佛祖真身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送各国佛教教徒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中国就有19处,法门寺是第5处。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故名为阿育王寺;唐朝时先后称为法门寺、法云寺、无忧王寺等,明朝又改为崇真寺,后又恢复法门寺名,沿用至今。

  唐朝时是法门寺最鼎盛时期,有天王院、吉祥院、净土院、罗汉院、浴室院等二十四院。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但后来的唐武宗本人崇信道教,终于在会昌五年(845年)严令下诏废佛。全国大概有4600余座佛寺被拆毁,寺院土地被大量没收,法门寺难逃冲击,武宗曾下令捣毁佛指舍利,但僧人们只是毁掉了舍利的影骨交差,冒着生命危险将真身舍利秘藏起来。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1569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法门寺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

  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宝塔半边轰然倒塌;1986年,恰逢四月初八佛诞日,考古人员在清理宝塔地基时,惊喜地发现了唐代修建的塔下地宫,以及地宫中珍藏的4枚佛指骨舍利,其中1枚灵骨,即真身舍利;3枚影骨,即灵骨舍利仿制品。时隔一千多年,至高无上的佛教圣物和上千件大唐稀世珍宝终于重现人间。

  景区建设 尽显文化魅力

  珍宝重现,其传奇性与珍贵性使得无数人都想来一睹真容。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既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又能完整展示给游客,让所有来法门寺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景区的设计规划极为重要。

  为保存地宫中的珍宝而修建了“珍宝阁”出土文物博物馆,以实物和文字全面展示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与文化。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建成正式开放。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法门寺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国宝级文物多达27组40件,一级以上文物占三分之一,是目前国内博物馆中一级以上文物占馆藏文物比例最大的博物馆。走进法门寺博物馆,能够感受到琳琅满目的唐代旷世奇珍及其所承载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内涵折射出的独特魅力。

  除了那座历史悠久的古塔,法门寺景区的另外一座塔也广为人知,堪称是近年来陕西最具知名度的建筑之一,那就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148米的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建成开放,其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表现了佛教和合、和睦、和谐、和平的思想内涵,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合十舍利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大道两头分别是可容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站在广场前,前方的舍利塔宏伟而庄严。从佛光大道一路走来,十尊巨大的金色菩萨像分立大道两侧,更有金色经幢与佛教故事雕塑小品点缀其间,行走其间,尊崇之意油然而生。

  2014年10月16日,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在法门寺景区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交往史上最大的一次盛事,世佛联总部、国宗局、中佛协向景区颁发了第27届世佛会会址牌和表扬信,境外友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数百家媒体给予大会高度赞誉。为确保大会圆满成功,自大会开幕系列活动确定在法门寺景区举行后,景区迅速展开筹备工作。成立了专门机构,组建了工作队伍,开展了全员培训,制定了活动总体方案和8项主要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筹备动员会,接待了世佛联总部考察团3次实地考察,获得充分认可。实施了完善提升六大工程和法门老镇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大幅改造提升了内部服务设施和外围基础设施,为大会成功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经典的佛教文化和举世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使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朝拜祈福、探寻佛理、观光旅游的人可谓络绎不绝,这对景区的硬件设施条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2014年开始,景区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六大完善提升项目,增添了法门寺历史壁画等新的旅游产品;建成了停车场自动收费、自动售取票、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新建了集购票、导游、咨询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游客中心;拆除了景区外围违规建筑,改造提升了法门老镇区基础设施。这些项目大幅提升了景区内部设施档次和外围环境品质,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

   

  强化管理 营造祥和圣地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2014年10月11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5A景区的殊荣既是对景区多年来工作的肯定,但也意味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2013年属地化管理以前,法门寺景区在网上的负面新闻让各方面很是头疼,也极为重视。而这些负面评价主要就是来自于集中在景区周边及景区内的“黑导野导”、围追售香、拉卦算命等非法从业人员,游客杨小姐告诉记者,她是2013年初去的法门寺,一进景区就被拦住要她替家人祈福,杨小姐说,毕竟是在法门寺这样的佛门圣地,她也不好拒绝,只好掏了几百块钱了事。面对这些乱象,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卫东说,他们一直以来也对这些不合法行为深恶痛绝,决定要彻底根绝。为了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2013年开始进行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景区环境,规范景区秩序。

  在整治活动中清理了“黑导野导”,消除了搭梯翻墙现象;疏堵结合整治围追售香问题,分流安置了登记在册的售香户,清理了未登记的无序售香人员;关停了内部26户易引起媒体诟病的经营项目;回收了多次引发游客投诉的电瓶车服务项目;推行了景区“一站式”讲解服务,结束了法门寺1988年开放以来讲解服务分段讲解的局面。通过努力,景区旅游环境持续优化。两年来,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整治成果不断巩固扩大。2015年管委会成立了旅游投诉办公室,全年受理投诉47起,全部及时妥善处理、游客满意。坚决维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经营秩序,加强了对内部经营项目的监管,及时整顿了2个涉嫌诱导消费的项目。县上成立了专门机构,安排专人与景区配合协作,约谈香蜡经营户48户、安置26户,遏制了不良现象反弹。目前,景区旅游环境和经营秩序整治转入常态化,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基本没有较大有效旅游投诉,国家及省市旅游局多次暗访检查无问题。

  这些改变有了成效,现在的法门寺景区内外秩序井然,2015年,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67.19万人次,经营总收入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入选国家旅游局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获得国际旅游联合会“最佳佛教旅游目的地、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殊荣。

  历史悠悠,佛光普照,法门寺从古至今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安宁美满的向往。历经千年风雨飘摇,法门寺的光芒一直不曾黯然,随着作为5A景区的不断完善与建设,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将继续带给人们一个宁静祥和的心灵休憩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