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CBA蛋糕或越做越大 现有运行体系恐拖后腿

作者:薛原 · 2016-03-24 来源:人民日报

  尽管少了北京这样的“大市场球队”,这个赛季的CBA总决赛还是吸引了足够的关注度。五场总决赛收视率节节攀升,整体收视率又创新高。在国内体育市场中,这样的“优质赛事”依然是稀缺品。

  因为稀缺,所以优质。这也许是另一个理解CBA的角度。事实上,不完美的总决赛也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一场突如其来的群殴将总决赛搅得支离破碎。如果要梳理一下总决赛的舆情,有相当一部分围绕着这场群殴展开。而这样的遗憾,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联赛整体运行的粗糙、随意和不规范,是引发此次群殴的直接因素。再往深处探究,已经说了若干年的联赛利益共同体,依然是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虽然CBA已经超过了20个赛季,但和改革之前专业队时代相比,办赛的能力迄今并未有本质提升。一方面,这可以归咎于体制受限,无法按照实际需求去配置专业人手;另一方面,真正的“职业意识”的短板也随处可见。而职业意识的缺失,又与各方利益的互相角力有着深层次关联。

  眼下,这种利益不统一就已凸显。中国篮协牵头,拟议中的CBA公司被视为篮球改革的破冰之举,另一方面,18家俱乐部发起成立的中职篮公司,已经提出了新的诉求。照理说,两个公司的主体都是各家俱乐部,但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能将各方利益统一起来,现在还是尴尬的僵局。

 

  在各种不同利益诉求交织下前行,各方能够去争取和抓紧的,只有眼前利益。联赛的整体规划、制度设计、乃至品牌文化的塑造,都变得无可无不可,眼前够用就行。这也让联赛在事实上的四处漏风中运行,哪怕一个细小的火星,也能烧成一片兵荒马乱。

  篮球改革的目标有共识,实现的路径却分歧不少。说到底,还是利益怎样划分,如何绑定最为敏感,也最为棘手。众人都看好CBA的前景,意味着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大,而并不匹配的联赛管理结构和运行体系眼看已拖了后腿。CBA的“优质”,并不总能靠稀缺来维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