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小小花灯讲述历史 现代都市坚守的年味

2016-02-23
 
  网络图片
 
  正月十五迎花灯,元宵节在潮汕地区素有“灯节”之称。在卡通灯、电子灯等新奇花灯层出不穷的今天,那一盏盏手工扎制的传统纸花灯,在喧嚣的现代都市中默默坚守一份传统年味儿,让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追忆起往昔岁月。元宵节前夕,位于老市区杉排路汕头纸制莲花灯工艺传承人林景华的小作坊里,大大小小的莲花灯、鲤鱼灯、生肖灯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手工制作一盏普通花灯至少一整天
 
  正月十三,记者来到林景华的小作坊里,他告诉记者,去年中秋节过后,他就陆续接到不少顾客预约莲花灯的订单。每年,他都要对莲花灯的用料、色彩和造型进行革新,并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使莲花灯更具时代性。记者看到,除了传统的莲花灯外,还有带轮子的十二生肖灯、大小不等的鲤鱼灯,或摆或挂,颜色清丽质朴,神态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据林景华介绍,他已故的父亲是汕头纸制花灯的著名艺师林美光老先生(人称“林老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就对这项手工技术非常着迷,并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指导下,对这项工艺越来越得心应手。如今,除了一些传统形状的莲花灯外,林景华每年都要制作一个应景的大型生肖莲花灯和若干形态各异的动物莲花灯。传统莲花灯制作,材料主要是竹和纸,但制作工艺十分繁复。从削竹篾取材,搭驳灯骨架,再到挑选竹纸,漂染浸色,绘画着彩,然后粘贴纸花,直至成形,没有一定的功力和经验是完成不了的。林景华说:“一盏普通的花灯最快也得做一整天,较复杂的花灯则需五六天甚至更长时间。”今年是猴年,林景华便花费半个多月时间,制作了一座高约1.7米、直径约1米的“金丝猴”组合莲花灯。
 
  由于林景华的莲花灯做工精细,灯体玲珑剔透,莲瓣形状质感都相当逼真,慕名前来观赏、选购莲花灯者络绎不绝,更有人购买后邮寄给海外的亲戚。目前林景华莲花灯的多个品种已供不应求。
 
  小小花灯涵蓄独特文化底蕴
 
  潮汕花灯历史悠久,赏花灯一俗更可追溯到汉代。潮汕方言中,“灯”与“丁”同音,因此,人们高挂红灯笼祈求来年人丁兴旺、喜庆团圆。除赏花灯、赛花灯外,元宵节这一天,潮汕人家还会挂喜灯。几十年来,老街深巷,莲灯摇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成长,也成为潮汕文化的象征。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在接触中了解莲花灯,懂得莲花灯背后的独特文化底蕴,除了制作莲花灯售卖之外,林景华每年还会赠送一些精美花灯给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展出。现在,他还与市区一些学校联合,教授学生制作花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使数十年的纸质花灯扎制工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光大。
 
  年轻人都不愿再干这苦行当
 
  “传统纸制莲花灯受追捧,这就是对我的最大认可。”林景华说,有不少人都曾建议他寻找一种批量生产的方法,但都被他婉拒了。林景华以目前的“机打春联”为例告诉记者,市面上花灯日新月异,但大部分都只能称为“玩具”,没有了传统节日的“甜味”在其中,他仍会坚持手工制作纸质莲花灯,一是继承父业,二则希望潮汕人能不忘传统。然而,提起传统纸制花灯的发展前景,林景华并不乐观,他感慨地说,虽然纸制莲花灯近几年来“逆势”热销,但其销售也主要集中在元宵节,其他时候则很少有人问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想依靠这个行当养家糊口实在太难了,他自己之所以不再改行,一来是自己打小就喜欢这个手工艺;二来也是谨记父亲的遗愿,希望把这种手工艺继承和发展下去。
 
  “传统灯笼制作工艺十分繁复,现在的年轻人啊,都不愿意干这个苦行当。”林景华道出了行业心声。目前潮汕地区真正掌握制灯技术的师傅并不多,技术水平不均衡,导致零散经营,无法形成产业化生产。更重要的是,由于花灯制作销售季节性强,且利润薄,招收学徒亦非易事。
 
  一位民间学者告诉记者,制作潮汕灯笼的师傅越来越少,实在令人堪忧,这门手工艺术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况。不过当务之急是要鼓励年轻人拜师学艺,通过市场引导,让它重焕生机,得以传承下去。记者 陈静莹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