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今日公祭——为习大大在联合国称赞过的维和女英雄

2015-09-30 来源:长安剑微信公号

  五年前的深夜里,郑大哥无声地痛哭,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吵醒熟睡的4岁幼子和老父母。因为媳妇阿虹再也回不来了。

  五年后,9月2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并发表讲话,特别提到,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已有18位中国军人和警察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5年前,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年仅4岁的幼子和年逾花甲的父母。她曾经写到,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是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

  习大大发言结束时,峰会上演了特殊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起身跟习近平主席长时间握手12秒钟致意,之后又再次握手。英国首相卡梅伦也与习大大握手致意,并在随后的演讲中特别感谢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贡献。

  让各国元首致敬的和志虹姐姐,就是郑大哥最爱的阿虹。云南昆明边检站二科教导员、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翻译官。

 

  今天,云南边防公祭和志虹。隔着千里电话线,郑大哥再次给长安君讲了他和阿虹的故事,讲到最后,郑大哥几乎泣不成声。直到挂了电话,长安君发现,自己也是鼻涕眼泪流了一脸。

  “她要去完成梦想,我要支持她”

  2003年,郑大哥和阿虹姐结婚了。“部队纪律严,我们一周只能见面一两次。阿虹总觉得对不起我,回来就把家务都干了。其实我知道部队上的规矩,她不用多解释,我能理解。”

  每次节假日,阿虹姐总是把探亲假让给战友,主动承担值班任务。战友们后来才知道,郑大哥有肾结石,公公因骨质增生行动不便却无人照顾……

  2007年3月,中国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由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阿虹姐和郑大哥商量:“去维和代表的是荣誉,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可能一辈子也就这一次机会了!”

  “既然她想去实现梦想,我也支持。我也查过海地的情况,危险肯定有,但应该能承受,可没想到最后真是最不能承受的结果……”郑大哥说到最后这一句,每一个字都很艰难。

  11月28日,和志虹作为第一批先遣队员,赶赴海地任务区。她担任的是联络官兼女兵班长、党总支支部委员。

  从此,阿虹姐和郑大哥日夜交错,有10来个小时时差。“春城”的郑大哥很难想象,海地的太阳城,近年来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城”,绑架、枪杀、强奸、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高发。和志虹与同事们每天要在40多摄氏度高温下,背着25公斤重的装备执勤,不到5分钟衣服就湿透了,“捂得人满身是痱子!”、

  为女兵班长,队员们都亲切地称阿虹姐为“和班”。战友杨洋告诉长安君一段珍贵的回忆:“中国防暴队营区驻扎在联合国对海地安全评估报告中危险程度最高的区域———红色警戒区域内,营区周围经常有激烈的枪声,流弹时常打到我们居住的营区房顶上,很多非法武装分子会偷袭,都是‘和班’一次次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战友们告诉长安君,和志虹刚到海地不久,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大规模暴力骚乱。

  海地时间2007年10月7日下午,暴力游行人群开始往营区里冲,朝营区里扔石块,紧接着营区的3个哨位同时遭枪击,由于有防弹玻璃掩护,哨兵才幸免遇难。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维和队员迅速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队领导果断决定:“当晚修建防御工事!”考虑到是女同志,领导决定让和志虹留守,可她主动请缨,与战友们一起趁着夜色修筑工事。

  这些枪林弹雨里的事情,她可不会告诉网络视频这头的郑大哥。“每天晚上我都守着,等她结束执勤后的电话,她一说‘现在视频’,我就抱着儿子来,一家三口相聚30来分钟。她还会拿出苹果来,教儿子英语怎么说……之后,我再帮儿子洗澡睡觉。”

  在海地的危机四伏里,在昆明的漫漫长夜里,是这每日的30分钟给了一家人希望!

  他第一次来北京,来接永远醒不过来的她,从没一起旅游过的她

  长安君小心翼翼地问:“那您,和她最后一次通电话是……”

  郑大哥不说话,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沉默、大喘气。

  “最后一次通话,就是她说第二天要去准备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每次通话结尾,她都会说,非常想我们,以后回来就会永远在一起了。那天也是这么说。”

  “她说过很多次……”郑大哥的声音颤抖了,“她去了海地两次,2008、2010年。第二次,她问我去不去?我就说:第一次也是平平安安回来的,第二次也会平安,也就8个来月……”

  第二次出发时,郑大哥带着儿子和老父亲到驻地送她,却不料这是最后一次送别。

  2010年1月12日那天,郑大哥在加班,还是同事告诉他:“海地地震了!”上网一查才发现失踪人员里有阿虹姐的名字。“我就觉得肯定是出大事了……老人孩子都睡了,我没敢告诉他们,就一直等部队的消息,心里怀着希望,觉得没找到就还有希望。”

  1月13日凌晨3点多,部队的消息来了,最坏的消息:“里面有她……”深夜里,一个男人强忍着不发出声音,泪流满面。

  第二天,郑大哥告诉家里人:“阿虹只是失踪。”“我心里总觉得不可能,也许还有希望!一直等了5天,部队正式来通知了,第二天新闻也播了……”

  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共8名中国维和警察殉职,其中包括35岁的和志虹。她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也是遇难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和妈妈。

  2010年1月18日,郑大哥一个人到北京,来接永远醒不过来的阿虹姐。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我俩认识以后,从没出去旅游过,结婚的时候也没有蜜月,因为刚好是非典盛行,就在家里办了。她也不是那种讲究的人,衣服都是我帮她买的。”

  “我一个人看的遗体。”电话那端,郑大哥再也忍不住地痛哭失声,“……我必须接受,毕竟我是男人……她在工作中是大姐大,在家里都是听我的……她总觉得作为一个妻子她做的还不算好,还在跟她妈妈学做菜,要做给我吃……可我觉得她已经特别好了……”

  郑大哥说,阿虹姐做的最好的,是酸辣鱼。海地战友记住的,却是她的茄子。

  海地蔬菜供应极度匮乏,营地内都是盐碱地。阿虹姐带领战友从附近山上挖来土壤铺好,种下从家乡带来的菜籽。“刚开始种小白菜、云豆等成熟快的蔬菜。后来还种了茄子。任务结束前,终于让大伙儿在异国他乡也吃上了茄子!”战友永远记得,和志虹说起这些时的神采飞扬。

  自打女儿去了海地,阿虹姐的妈妈就每日为她祈福。后来,阿虹姐的父母到北京,一起陪女儿“回家”,是老母亲最后一次为女儿祈福。老母亲有血管瘤,在从北京回昆明的飞机上,血管瘤破裂了。医生说,再晚到半小时就没救了!老妈妈哭着拉住女婿,“都是阿虹保佑我的……”

  “过去五年了,他们还没忘记她!”

  阿虹第一次去海地时,儿子还未满2岁。

  和自己的骨肉相隔大洋时,她却成了海地黑娃娃们依依不舍的“和老师、和妈妈”。在防暴队党总支的支持下,已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霸”和志虹开了汉语教学班。她精心拟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汉语拼音课、笔画学习等7门课程。每周日下午的中国防暴队营地,总能听到海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战友还清楚记得,一次海地暴乱结束,学生们来上课,和志虹为学生递上酸奶时,作为班长的海地大学生乔依眼中含泪说:“尊敬的和老师,刚经历动乱,见了太多罪恶,在中国防暴队,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是最快乐的一天!谢谢中国老师!”

  今年12月,郑大哥和阿虹姐的独生子就要满10岁了。“儿子很懂事,只在外婆面前提妈妈,一般都不跟我提,他知道一提我就很难过。”

  阿虹姐安眠在昆明的金宝山公墓,全家人在清明、冬至、牺牲的日子都会去看她。儿子总会偷偷跟妈妈说话,郑大哥问说了啥,儿子总说:“不告诉爸爸!”

  28日,习大大在联合国提到了阿虹姐。好多亲友发了微信、短信、视频给郑大哥,“我看了,又……”郑大哥说不出话来,在电话那头低声地痛哭。

  9月30日上午,阿虹姐的公祭大会在云南昆明肃穆地举行

 

  郑大哥声音颤抖地说:“我也挺欣慰的……过去五年了,他们还没忘记她!最最起码,她做人是成功的。”现在,儿子的书桌上依然放着爸妈的结婚照。拍结婚证时,她穿的是橄榄绿的制服。郑大哥说:“一辈子一次的结婚证,不是非穿制服不可,但她自己喜欢!”

分享到:
责任编辑: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