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多少浮华多少情:马可波罗笔下的万里桥

作者:刘孝昌 · 2015-04-07 来源:凯风成都

  翻开成都市城区地图,武侯区正位于城区南面,境内三面环水,北临清水河、锦江;东靠府河(锦江);西与江安河为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武侯地区的锦江(南河)上有:彩虹桥、万里桥(老南门大桥)、新南门大桥(复兴桥)、安顺桥、九眼桥;清水河上有:清水河大桥;江安河上有:金花桥、马家寺桥、栏杆堰桥;在这几条大河的支流上还有广福桥等众多小桥。武侯区历史上的几座著名的老桥曾经有过非常有趣的故事,比如万里桥。

  万里桥原名笃泉桥,因桥南之处有成都有名的笃泉,所以称桥为笃泉桥。而万里桥得名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使费祎使吴,诸葛亮送之,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为名”。蜀汉以后,才改称为万里桥。还有一说是诸葛亮送东吴使臣张温,在桥头对张乘船顺长江返回建业时说:“此水下至扬州万里。”留下万里桥名,万里桥其桥名至今已近1800年了。万里桥原为石礅木板桥、唐代就非常有名为当时成都地理标志建筑。故留下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咏成都时的诗:“星桥比桂象天星”的佳句。宋乾德年间待御史赵鼎对万里桥进行重新改建为石拱五孔廊桥,桥上建有木廊房屋、桥体平直宽大。当时万里桥是成都府河(郫江)、锦江(检江)上最大的一座桥梁,万里廊桥横跨在锦江最宽的河面上,像一条瑰丽的彩虹。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游历成都,在他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描写出元代当时成都、锦江及万里桥的盛况。他说:成都是一座很大很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发源于远处高山的河流,从不同方向围绕穿过这座城市,其中城南的锦江是条很宽水流丰富的河流,锦江河面最宽约800米,窄的也有200多米,河水很深有许多商船。还特别说到,有一座大桥横跨在锦江河上,其实这座桥就是万里桥。同时非常具体描述这座桥的建筑构造和功能。石拱五孔木廊桥——万里桥,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的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石柱支撑着廊桥的桥面房顶,桥顶是木质结构,上面绘有彩色图案,顶上铺有瓦片。桥面两边建有一排房子,作为商铺。万里桥头南北各有南、北市,桥西面还有西市和锦市,最为称奇的是,当时马可·波罗还看到,在万里桥的桥廊头上,还专门修建一间高大建筑,是监管收税的房子,专门用来收取过往桥上通行的客商或行人钱财,万里桥是通向成都城内外南北的必经之道。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宋时所建万里桥到明末已经破旧不堪了,到清顺治三年万里桥被毁于战火。直到清康熙五年,才由巡抚张德地仍按旧貌重修为五孔石墩木廊平桥,桥面上建有屋覆盖桥体,廊桥门楼上题有“武侯饯费祎处”,桥头仍立高大石碑书“万里桥”。据资料载,万里桥在清代曾先后于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宣统年间五次修葺、重建成为成都历史上著名桥梁。

  万里桥在清乾隆五十年,由四川总督李世杰将原石墩玉洞木廊桥改建为石拱桥。到光绪三十三年为拓宽通往西藏之道,同时对万里桥再行改建,加长桥的引道,成为七孔石拱桥,桥长20余丈,桥宽3丈,并重建大桥石护栏,直至宣统元年才竣工。万里桥上还有集市,桥体高大、桥面宽阔,车马行人通行十分方便,俗称为南门大桥。到民国28年,因万里桥锦江下游兴建成了新南门大桥,为区分两桥方位,于是在南门大桥的名字前面加个“老”字,所以万里桥又被称为老南门大桥。解放后人民政府对万里桥曾多次进行翻修、改建,上世纪50年代,加修长两桥头面引桥,改拱为平,方便各种人力车辆运行。1995年,因府南河改造万里桥被拆除,并在原址修建了一座宽阔的混凝土大桥。2001年又在大桥上空再建了一座高架桥。

分享到:
责任编辑: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