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品读曾国藩:写好文章功夫在平时

2014-12-30 来源:凯风网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如何写好文章,有广集素材、深入思考、勤于练习、反复修改等共性特征。但是,对个人而言,每个写好文章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诀窍。清代文章大家曾国藩一生写了不少的奏章、书信和日志以及其他各种体式的文章,称得上篇篇都是佳作,他的写作诀窍是什么,值得认真发掘,更值得学习借鉴。

   

曾国藩像(网络图片) 

  曾国藩如何写好文章,虽然他并没有集中论述,但从他的写作方式以及文章中的星星点点看,可以发现他把功夫用了平时,可谓功到自然成。曾国藩在那些方面平时苦下功夫呢?笔者归纳为四个方面。

  功夫一: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是个读书狂,这一点,从他的家书中可以得到足够的印证。其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仅31岁的曾国藩在与兄弟书中发誓,“予自立课程甚多,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不间断也。”其二,同治元年,已经50岁的曾国藩给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讲述自己当时读书的情景,“每夜分辄取古人名篇高声朗诵,用以自娱。”两者联系起来分析,曾国藩是无一日不读书,并且乐在其中,坚持了一生。

 

曾国藩谈读书(网络图片)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笔者也喜欢读书,深知读书与作文的关系,但曾国藩对此理解更深,让人折服。他的理解是读已要“切已体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与兄弟书中就“切已体察”作了精辟论述,“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大千世界,读书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像曾国藩这样用功,并且能掌握其中精髓的,恐怕并不多。

  功夫二,无一日不抄书 

  中国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做笔记对于读书作文的重要价值。很多写好文章的人,都有作抄书作笔记的习惯。但是,曾国藩抄书的功夫很不一般,他整整抄了两部宏篇巨制出来,即《经史百家杂钞》和《十八家诗钞》。其中,《经史百家杂钞》收集了中国古代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共800余篇文章;《十八家诗钞》包括曹植、阮籍、陶潜、谢胶、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杜牧、陆游、元好问等十八位名家的诗。事实胜于雄辩,曾国藩抄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典全部记于心中。胸中素材多了,笔下不差千言,还有什么好文章写不出来呢?

   

《经史百家杂钞》(网络图片) 

  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并不是书呆子,他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章全部装在心中,消化吸收并形成自己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体现在文章中,抒发了力透纸背的名言,“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盛时当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气质”、“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从苦中来”等等,闻者无不拍案。文章一旦触及读者的心灵,便是难得的佳作,曾国藩的文章深受欢迎,这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

  功夫三:无一日不静思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在与兄弟书中附上《课程》十三条,其中第二条为“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后来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期间,又总结出“每逢大事有静气”,可见他对“静”的推崇。曾国藩所主张的“静”,并不是坐在那儿无事事,什么都不想,而是让心平静下来,把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想清楚,做到胸有成竹,使自己做任何事情都于理有据、于法有度,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法作品(网络图片) 

  读曾国藩的文章,无不被他通透的道理、远见卓识所折服,究其原因,是他把问题研究透了,所以写出的文章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有通透的道理,说出人心中想说的话。比如,道光三十年(1850年),曾国藩在《应诏陈言疏》提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等警语,没过几年,太平天国起义暴发,清朝官员败的败、逃的逃,一时间半壁江山落入太平天国之手,可见其识事之明。又比如,咸丰八年节(1858年),曾国藩在与诸弟书中深刻剖析带头捐献帮官员填补亏空一事,提出“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等至理名言,至今仍有强大影响力,足见识事之深。

  功夫四:无一日不作文 

  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兴第一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令李翰章等人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约350万字,但仅仅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一部分。新编的《曾国藩全集》包括曾国藩的家书、书信、日记、奏稿,还是诗词、文集、论文,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咱们不妨算一笔账,曾国藩自30岁开始保存所写文章,止61岁去世,每天平均作文1300余字,真正做到了无一日不作文。

 

《曾国藩全集》(网络图片) 

  作文之道,讲熟能生巧。凡作文熟练者,其素材和观点能够交互使用,于不同文章中体现。无一日不作文的曾国藩,把各种素材灵活运用,既便于作文,又便于观点的升华。比如,同治五年(1866年),他在给两个儿子写信谈养生之道时说,“余教尔从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浅,却得自然之妙。”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在《日志》中对这一养生之道再发议论,“因思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谨此四字,虽无医药丹诀,而足以却病矣。”,这是无一日不作文的好处。

  如何写好文章,有这样一句话,“功到自然成”。看曾国藩平时下的巨大功夫,不难理解他的文章为何如此影响人。如果我们也能像曾国藩那样下功夫,想不写好文章都难。是否?每人个都可扪心自问,我们能像曾国藩那样下功夫吗?

  曾国藩于平淡之处下功夫,不知不觉把自己练成文章大家,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但是,学习别人不如自我创新,每个爱好写作的人都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吸取他人所长,习得独一无二的写作诀窍,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