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

作者:佚名 · 2014-12-25 来源:人民日报

  珍贵的佛窟壁画,虽已历经1000多年,但仍不失当年原作的感人魅力。西域石窟艺术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延传,对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2000多年前,在中国,有一条从内地长安经河西走廊和西域到印度、中亚、欧洲的通商贸易道路。中国的许多商品,尤其是丝绸都通过这条路运往国外,人们称之为“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条路不仅对沟通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西域石窟产生的背景

  1900多年前,佛教自印度传入当时的西域于阗(今和田)鄯善(今罗布泊)并迅速流传发展。皈依佛教的信徒逐渐增多。随之,出现了中国内地到西域取经与西域向中原传法的历史。当时,为宣扬传播佛教,传教的佛僧与虔诚的佛徒沿丝绸之路,创建了许多的佛寺,开凿出数以万计的佛教石窟。这些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窟群,雄伟、壮观、庄严、肃穆,成为当时佛事活动的圣地。

  西域地区的石窟艺术创立于公元3世纪,约在公元4世纪后进入繁荣时期,早于甘肃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当时西域石窟艺术之所以发展得那么迅速而昌盛,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公元3世纪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四起、连年不断,政治局势动荡混乱,经济实力衰退削弱,已无力控辖西域地区。所以,西域形成了“斗绝一隅,日久不乱”的局面,经济方面出现了“稼穑殷盛”、“花果繁茂”的境况。生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是西域佛教石窟艺术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在客观上为发展和繁荣西域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唐玄奘途经西域到印度取经时,疏勒(今喀什)龟兹(今库车、拜城地区)境内已有“佛寺数百、僧众数万”。现今在新疆境内沿古丝绸之路遗存下来的佛教石窟有:喀什的三仙洞,温宿的吐合拉克,拜城的克孜尔、台台尔、温巴什,新和的吐呼拉克依艮,库车的库木吐拉、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玛扎伯哈,焉耆的锡克沁,吐鲁番的雅尔湖、吐峪沟、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及胜金口等。其中克孜尔和库木吐拉千佛洞最具代表性,被认为是新疆佛教艺术的典型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现存石窟的数量仅次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共有236个佛洞,其中壁画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有70多个。这些石窟的建筑形式、壁画风格、雕塑手法都是在充分发挥当地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波斯和犍陀罗佛教艺术特色而形成的。

  新疆佛窟遗存的特色

  遗留在新疆境内的佛窟群有好多处。其形制大部分是平面长方形,分前后室。前室一般都比较宽大,多为纵券顶。正中凿留中心柱,柱的正面凿佛龛,龛内雕塑或彩绘释迦牟尼像。佛陀交足趺坐,正首前倾,双目下视,手作降魔印或施无畏印等。左右画众弟子围坐听法图,上绘伎乐天。左右券壁上绘有佛陀生前与在世时的本生故事,供养菩萨以及供养人的世俗画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经甬道入后室,后室多为横券顶。靠后壁凿留石床,后室一般比较阴暗,低窄,给人一种阴森悲哀的感觉。石床上有雕塑或绘画着释迦牟尼涅槃情节像,后壁则为涅槃经变故事画。佛祖涅槃的神情、弟子悲痛的形象与室内建筑上森严肃穆的气氛浑然一体,进入了表现大慈大悲的高度境界,企图激起人们对净土世界的向往。这也是宗教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前室壁龛内和后室石床上圆塑或石雕的释迦牟尼像面貌慈祥、神态肃穆、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实在是绝世珍宝。

  更让人赞叹不已、留连忘返的是,石窟内从洞顶到壁根、从前殿到后室,那琳琅满壁、丰富多彩、爱不移目精彩动人的壁画。菱格壁画是新疆许多千佛洞内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多布置在前室顶部。每个菱格内画有一个佛祖前世修行的本生故事,内容大部分是舍身行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动人,色彩处理浓淡有别、轻重适宜,造型结构严谨准确、透视得当,非常有特色。其绘画技法多以单线平涂为主,线条勾勒刚劲有力、粗细多变。在表现人体时则用深浅晕染法,色度多变,层次分明,很富有立体感。加上人体造型的准确与动态的生动,每个画面都非常吸引人。

  壁画的内容是宣扬佛教,但艺术家聪慧而巧妙地将作品给予世俗化的艺术处理,尊尊佛像雍容端庄、温柔安详、性情外露、生动感人,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供养菩萨,乐舞飞天,裸体多姿、形神动人。乐舞场景的壁画在石窟壁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出现了数十种形制不同的乐器,这对考察研究古代乐器及其历史则是珍贵的形象资料。同时也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歌舞之乡。古代的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这么多不朽的艺术珍品,他们的功绩也应该是不朽的。

  壁画中还出现千姿百态的各种动物、花卉和富有生机的风景,无疑都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真。

  珍贵的佛窟壁画,虽已历经1000多年,但仍不失当年原作的感人魅力。这些壁画珍品的作者,主要是西域当地的画师和来自中原、印度的画家,其中克孜尔千佛洞第212窟内的几幅壁画,据考证则是由叙利亚的画家鲁玛卡玛绘制的,时间约在公元6世纪至公元7世纪。西域石窟艺术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延传,对我国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敦煌莫高窟石窟群的建筑、雕塑、绘画明显地可以看出是吸收了西域佛窟的艺术特色。

  古代西域的石窟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受到欧洲及东亚学术界的注目,许多人曾多次亲临现场进行观摹考察。令人遗憾与痛心的是,其中一些人在当时动取并毁坏了大量举世无双、珍贵无比的雕像和壁画以及经卷文书。

  丝绸之路上的佛窟艺术,深受世人瞩目。会有更多的人沿着丝绸之路,去参观鉴赏新疆的石窟艺术。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