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蒋介石的儒学修养

2014-12-10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有着许多让人争议和研究的地方。比如:他的历史功过应该如何定性?他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等等。要研究一个历史人物从他留下的日记入手应该是最佳真实有效的途径了,然而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我们却发现了他贯穿一生的儒学修养。

  儒学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和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轨迹。自先秦时期孔孟创立和阐释了儒家学说以来,儒学便不断同其他学问相融合,与时代相适应,这就使得儒学在整个封建时代生生不息,并在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干。

  蒋介石的儒学修养也是遵循着儒学发展的轨迹,全面而系统地进行的。从管子的“礼义廉耻”,孔子的“忠孝仁恕”,孟子的“浩然之气”,到程朱理学的“清心静坐”、“格物致知”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国藩的“自强不息”、“艰苦卓绝”。蒋都在其治军和治国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践行着。如果他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些修养,就有可能走上法西斯式的独裁统治,也有可能在抗日战争中成为卖国投敌的千古罪人。总之,他的这一系列儒学修养,都是他在将近五十年的“元首”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道德和统治理念的源泉。

  然而,这些繁杂的思想体系都可以归结为一以贯之的“大学”之道,也就是儒家积极提倡的“内圣外王”的境界,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蒋介石曾在1959年发表的《科学的学庸》一文中自豪地指出:“大学这部书,将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包罗无遗,发挥尽致。”又说:“中国有很好的伦理哲学,政治哲学,中国不能用。所以中国国家如此衰弱,民族如此堕落,几乎在世界上成了一个落伍者。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大学、中庸之道整理提倡起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哲学能够比得上我们。”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儒学修养的着力点和套路模式。  

    在大学的八个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修身,没有品德和才能就难以有所建树。而修身的具体要求则在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为了达到这些境界,蒋介石付出了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如1949年4月15日蒋经国四十岁生日时,蒋介石为其题“寓道帅气”四字匾额。并附跋,文曰:“每日晚课,默诵孟子养气章。十五年来未尝或间,自觉于此略有领悟。以常玩索存心养性之“性”字,自得四句曰‘无声无息,惟虚惟微,至善至中,寓理帅气’为之箴,而以寓理之“寓”字体认深切……”。这其中“无声无息,惟虚惟微,至善至中”是止,定,静和安的境界。“寓理帅气”则是虑和得的境界。即从浩然广阔的心性体悟中获得完善的人格和无穷的智慧与生命力。

  除了澄心静虑以外,读书也是儒家修身必不可少的课目。蒋介石从小就接受着正统的儒家教育。二十岁前,曾在私塾系统学习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孝经》、《左传》、《纲鉴》、《说文解字》、《曾文正公集》等内容。他的儒学功底是非常稳固的。1914至1915年之间蒋介石研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三人著作。自称:“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次三集。”五四前后,他喜欢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等。1926年以后,他逐渐废弃新学,专谈旧籍。1934年的读书计划为:王船山、顾亭林、程朱、《资治通鉴》、张居正等。而败退台湾后,蒋又重新够得《曾文正公全集》,并将其放置床头,拜读不缀。蒋的一生都浸润在儒学的田地里,其造诣更是足以让人称道的。比如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称赞说:“推开蒋公的功过等不谈,如果公平谈论儒家理学修养心得,老实说这两句名言(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的造诣当世再也无人可及了。如果蒋公在世,我便不能如此说,因为会被人误会为谀辞,我相信将来学术文化史上会有定论。”

  在身心修养方面,作字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蒋介石的书法一如其人,中规中矩,可以看到一个注意规则与法度者的形象。他的书法得益于童子功,楷书明显学自欧体,字中流露着厚重,刚劲与挺拔的美感。从他的字中可以看出他对作字的重视和坚持。在蒋经国的回忆录中谈到他从小就给他父亲写信,但有时字迹潦草。蒋介石对他练字屡屡提出要求。1922年8月4日,他写信:“来信已经收到。你的楷字仍不见佳,总须间写一二百字,以求进步。”10月13日,蒋介石又在信中嘱咐:“你在上海,须要勤奋读书,你的字还没有什么进步。每日早起,须要练草字一百,楷字五十个,既要学像,又要学快。”1924年已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仍抽闲暇写信,教其子练习写字的方法:“写字笔画宜清楚,且要字字分明,切不可潦草胡涂。写信的字亦要想我写得一样大,不可太小。”26日,蒋介石又写信训示:“你的字已稍有进步,但用墨尚欠讲究,时有过浓过淡之病,笔力亦欠雄壮。须间日摹写一次,要在古帖中之横、直、钩、点、撇、捺处体会。注意提笔须高,手腕须悬也。”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蒋介石又教他练习书法。1937年4月27日,蒋介石写信:“初学字体,应学习谭体为宜。最好学帖,苏字或赵字均可,以其易学也。‘谭’指谭延闿,他的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其楷体端庄雄健,行书则颇得米芾和苏轼之神韵,刚健潇洒。“苏”指苏轼。苏氏长于行书楷书,书法崇尚写意自然,笔力遒健,妙在藏锋。由蒋论字之述可见其对书法的功力。

  另外,记日记更是蒋介石修身的重要法门。把记日记作为儒学修养的方法,兴盛于致力于程朱理学的封建知识分子之间。尤其是清代,上层的士大夫几乎都有记日记和互相传阅日记的习惯。如著名的林则徐、倭仁、唐镜海,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曾国藩的日记。蒋介石一生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他自己的日记就是仿照曾的日记,并有功过格、自反录。他的日记手稿本自民国六年(1917)至民国六十一年(1972),共六十六册,现存于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已全部公开。1930年前后,蒋陆续将自己的日记、文稿、来往电函等资料交给他的老师和秘书毛思诚保管。此后,毛思诚模仿《曾文正公日记类抄》的体例,将蒋的日记分类摘抄,计有党政、军务、学行、文事、杂俎、旅游、家庭、身体、气象等约十种,统名为《蒋介石日记类抄》。对于记日记的作用和意义蒋在1926年黄埔军校讲辞《怎样做到做人与革命的责任》中说:“如果是已经记日记的更好,没有记日记的把思想的变迁习惯和行动的改革,实实在在记出来,和以前的思想行动比较,这样对于自己的学问才有进步,对于自己的生活才有意义,对于将来的目的才有达到的希望。”在1940年《训川部队长官目前之急务》中,他更明确指出:“增进学问经历最要紧的方法就是记日记。”由此,就可以看出蒋对日记的重视以及记日记对于提高他的思维习惯、人生修养的重要作用。

  最后,蒋的儒学修养还体现在良好的养生习惯方面。蒋的养生习惯大多也是学自于曾国藩。比如:早睡早起、澄心静坐、做健身操、均衡饮食。不抽烟饮酒、晚饭后散步、节劳节欲等等。曾有报道说蒋晚年在台湾的作息非常规律。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五点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后会做一些柔姿体操和背《圣经》,接着回到书房静坐祈祷,大约四十分钟。接下来是早课:写日记或读书看报,早饭后到总统府办公。中饭后会回房小睡,醒后又静坐祈祷,约二十分钟。傍晚会和宋美龄坐车出去兜风。晚饭后做晚课:静坐默诵儒学经典篇章。九点左右准时入睡。另外,蒋对饮食从不挑拣,食物简单但却很精致。每次用餐前总要先喝一碗鸡汤,用餐期间不饮酒,不抽烟。这些良好的习惯蒋几乎坚持一生,这不仅保证的他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也能够让他的儒学修养能够与日俱增,从而使得他能够自如地应对繁重的军国事务和追寻他“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结束语:蒋生在中国由古代向近代和现代过渡的历史时期,然而他的骨子里却是一个传统的旧式中国人。他虽然失掉了江山但中华的传统文化却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继承和保护。他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失败者但在儒学的天地里他是一个仰慕者,修行者和守护者。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