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如果诸葛亮不是一个“神” | 古代美女们爱不释手的化妆工具

2014-12-03

  我最初了解诸葛亮不是通过小说,也不是通过电视剧,更不可能去读什么《三国志》。我是通过我奶奶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第一次了解到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物的。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在“三国”这个话题上还是可以插得上嘴的,而且往往说得不差。

  她那绘声绘色的语气,我讲不出来,但故事的大概我还是记得的: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一生死敌。生前,诸葛亮本可以在葫芦谷一役中将其治死,没奈何天不遂人愿,司马懿得以借大雨逃脱。后来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时,吩咐左右为自己筑假坟71座,将真坟混于其中,真真假假使其难以辨别。退军之时,司马懿必然要大费周折才能找到真坟,这样就为蜀军的撤离赢得了时间。

  更为绝妙的是,诸葛亮还在自己的墓中放置了天书一本,士兵发现时忙不迭呈与司马懿过目。对决多年,原来诸葛亮有天书相助,难怪会一直占得上风。心急之下,所有的防备都忘得一干二净。那天书也的确是真的,他慢慢看去,有阵法布置之术,有呼风唤雨之法,正神迷之时,书中却显出一行金色大字:我活着治不死你司马懿,死也要治死你司马懿!

  司马懿这才料到自己上了当,可是为时晚矣!书页上的剧毒已然蹿遍其全身,使其七窍流血而死。

  这个故事现在讲给任何一个小孩,他同样会像当时的我一样听得津津有味。(少不看《三国》,我认为这种观点未免有点嘀咕了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他就像一个神一样,全知全能。——在我那是还很幼小的心灵中,他跟孙悟空几乎没什么区别。

  但是现在我要讲的不是我的童年,我在想:如果他不是一个神,那该是怎样的。

  按小说里,诸葛亮得先帝三顾,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甚至还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作为一个臣子,这样的荣誉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仅此一人而已。

  这样的人和事,根据是有的,杜撰也肯定占了很大一部分。

  譬如说72疑冢那件事,本来该属于曹操,火烧赤壁也是人家周瑜干的。六出祁山呢?陈寿在《诸葛亮传》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评价得也很中肯。耀武而已,劳民伤财还不如与民休息。只因为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因此上下虽苦,才并无怨言。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诸葛亮对自己未得先帝殊遇前的概括。话说的本来没有错,但是被后来的人诗意化了。诸葛亮的躬耕,并不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种状态。诸葛亮妻子的姨夫是刘表,舅舅是蔡瑁,因此他还不至于过得那样寒酸。他只是蛰于书斋,在“时间的荒野里”等一个懂他的人而已。

  至于像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所说,亮欲以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伐有罪,不肯以“窃步之诡计”而取咸阳的话,简直可以“书生”两个字来骂他。兵者,诡诈也!大好山河不是唱几首慷慨的词,写几首正义凛然诗就可以收得回来的!作为一个南宋人,这一点他应该明白才对。

  再来说说诸葛亮身上的瑕疵。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疑问:为什么北魏和东吴人才辈出不缀,而到了蜀国这里,关羽、张飞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过世,就沦落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呢?

  可以说,在《三国志》里面,除“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之外,陈寿批得最狠的也就是这一点。萧何知道自己行军打仗不及韩信,遂举韩信;管仲知道自己排兵布阵不及王子城父,故而推荐了王子城父。而诸葛亮则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没有给其他人一展拳脚的机会。此外,还有“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样的评价,说得好听些是勇气可嘉,说得不好听——他已经说得很不好听了,我就不多嘴了。

  但是,这样一个死后甚至赢得了对手尊重的人,难道就是被我们的“造神运动”给活生生的杜撰出来的吗?

  显然不是!他拥有的品格和荣誉,都足矣成为“士”这个阶层的标杆。

  他忠诚:总揽蜀国大政十年,非但没有取刘禅而代之,而且忠心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懂得感恩: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他执法如山:街亭失首泪斩马谡,七年六出,国内虽苦无怨;他廉洁:至死“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他勤恳: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事无巨细而竭心尽力以为之的。

  试问当代之“士”,我们学到了哪一样呢?学到诡诈么?学到刀光剑影么?

  在佛陀的眼中,世人皆是佛陀,魔鬼的眼中,世人皆是魔鬼。如果我希望自己变得忠诚、廉洁、勤恳、知感恩,我就会从三国历史中看到忠诚的、廉洁的、勤恳的、感恩的那一部分。

  故此,诸葛亮虽然被供奉着,他也不是一个不可接近的神,即便他是一个神,我也可以无限得向着神靠拢去!至于他身上的瑕疵,大可不必去在乎,因为能被人民大众所供奉的,能在庙宇中安然享受香火的,只有经得起岁月洗礼的人格中最闪耀的部分。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