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秋凉了 回忆儿时读书的时候

2014-12-02 来源:新浪微博

  又是一年深秋,桌边的《围城》也被翻了两遍,被暮色笼罩了书柜显得有点巨大,有些反光的屏幕映着我的脸。看着窗外不断落下的寒露,才发觉季节已经变换了模样。在这样的晚上,我嗅着窗外有些湿冷的空气,头脑里想起的竟是儿时那个有些潮热的暑期,一些有关读书的回忆。

  自古以来读书便是一件极需要耐心的事情,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也要几乎花上二十年的时间来和书卷为伴。读书的乐趣可以有很多的解释,但是读书的困扰却是惊人的一致:折磨人的枯燥。且不说读书是否真的是一种折磨人的事情,单单枯燥这个词便足以让我们这些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感觉到了自己的坚韧。

  倘若读书真的如此让人觉得折磨和枯燥,那么我也便不会下笔来写这篇文章。我对书的兴趣,大抵可以从初一时候的暑假算起。那时我正是顽皮,每每暑假都是和邻家的孩子在嬉闹里度过,直到从过军的父亲回到家乡,一把丢到家里的书房,反锁起来。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一个杂物室,除了一些被搁在角落里的书本之外,更多的是家里存放不下的杂物,儿时的破腿小木马还有被挂在天花板上的成捆干艾草,那是母亲用来熏腿用的药材。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自己和书的第一次自由平等的对话,在这个狭窄而又无趣的杂物室,书是唯一可以让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毕竟漫长的下午,我是不可能被父亲放出来去玩耍的。于是我就这样读完了《中国通史》、《围城》、《中国城市地图》等书的,没有老师的逼迫,也没有了父亲的呵斥,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下午,在略显有些闷热的杂物室,我开始明白读书也可以被当成一种消遣,撇开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我知道了汉高祖斩过一条比我儿时在小河沟边见过的还要大得多的白蛇,也知道了我的家乡离一个叫做湖北省的地方很近,最后还看了《围城》,知道人可以不用在中国读书。

  这就是藏在我记忆里的一些回忆,我使劲地把它们拽出来,因为它们长在了我的生活里。我前些时候被一群学生追着问到底应该怎么读书,我惶恐地不敢回答如此博大的命题,于是便花些时间和他们说起了儿时读书的故事。学生们倒没有从我的故事悟出什么深刻的道理,而我自己却又微微一笑,仿佛鼻尖又是嗅到了那一年小杂物室的味道,淡淡的艾草味夹杂着书里的微尘,不自觉地刺激着我想捧起一本书,坐在地上,慢慢品味一个下午。

  读书,真的是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钻进去的人不想出来,想出来的人是还没有钻进去。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