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单着单着 他写出了“家”“春”“秋”

作者:董正 · 2014-11-14 来源:凯风上海

  传说中的“光棍节”已过,仍未“脱单”的你是不是有点小落寞呢?那么请进来,听听这个老故事,一曲悠长的“单身情歌”。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1925年,21岁的单身小伙李尧棠带着一腔热情和一张文凭从南京潇潇洒洒来地来到上海黄浦区的一处里弄住下,开始了他追逐梦想的旅程。那时的他是个单身小帅哥,然后一“单”就“单”了19年。在单身的日子里,小伙子出了两次国,搬了十几次家,在上海住过6、7个地方,这里的大街小巷都留下过他形单影只的背影。在单身的日子里,他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成为了一名作家,撰文无数,壮怀激烈。很多年后,我们尊称他为人民作家,他用过许多笔名,其中有一个叫做——巴金。

永年路149弄,巴金来上海后最早就居住在这条弄堂里 

  毕业 奋斗 漂泊 当时年纪小

  1925年8月下旬,巴金怀揣着高中毕业的文凭从南京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当时第一站就是贝勒路天祥里(现永年路149弄,位于黄陂南路与顺昌路之间),随后迁往康悌路(今建国中路)康益里和马浪路(今马当路)。   

  21岁的巴金刚来上海的一年半里,从事的主要是社会活动,宣传革命新思潮。他和朋友一起办《民众》半月刊,每天只靠着两个小面包和一壶白开水度日。这时的中国正处在北伐战争中,巴金虽然尽己所能,寻求救国之道,也做了一些普及宣传的工作,但对国际社会思潮仍不够熟悉。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和这个时代,他决定走出国门,看看这个世界,1927年1月他离开了上海,踏上了法国之行。 

巴金年轻时的画像

  海归 创作 乱离 一个人流浪

  1928年12月上旬,巴金自法国研修返沪,先后在宝山路上鸿兴坊75号和宝光里14号居住。当时他正在刊物上连载《家》,开始引起关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日军炮轰闸北,宝光里14号被炸,无奈之中,巴金于1932年2月在陕西南路步高里52号友人家住了一个月。之后他搬到了当时属于法租界的环龙路(今南昌路)公寓居住,后又随舅父搬至环龙路的花园别墅,在此,他一直居住到1933年的春天。   

  在环龙路居住期间,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以“我要来试验我的精力究竟是否会被那帝国主义的爆炸弹所克服”的决心,两个星期内便把在“一·二八”中被战火毁掉的《新生》重新写出,并增加约一万字。1934年,巴金离开上海东渡日本。

淮海中路淮海坊59号,巴金在此创作《家》、《春》、《秋》并结识夫人萧珊  

  成名 奔波 遇见 终于等到你

  1935年8月上旬,巴金返沪,居住在虹口狄思威路(今溧阳路)麦加里21号和拉都路(襄阳南路)敦和里21号。1937年巴金搬入了距离敦和里不远的霞飞路霞飞坊(即今淮海中路淮海坊)59号三楼,他在那里完成了闻名于世的《春》和《秋》。   

  在这段时间里,有个后来笔名叫萧珊的文艺女青年来到上海念书。像那个年代许多热血年轻人一样,巴金的《家》犹如一盏照耀生命的航灯,点燃了她追求爱情与自由的信念。她不停地给巴金写信,迫切地想从巴金那里得到人生方向的指点。而在巴金的眼里,萧珊还是个孩子,是他逐步开始庞大起来的“粉丝”中的一员。当时的巴金32岁,依旧孑然一身,从毕业算起,光荣单身11年。   

  之后的故事很有现代感,通信达大半年之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再后来,两人再后来他们就爱了。

 

武康路113号,巴金在此居住了50年

  那个时候抗战刚开始,巴金奔波在上海和各地之间,而淮海坊正是他在上海的落脚点,姑娘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1940年,为躲避敌伪魔爪,巴金离开了上海,4年后,单身小伙巴金在贵阳正式“脱单”,和萧珊喜结连理,此时他刚好40岁。1946年,巴金返沪后,再度回到了淮海坊,完成了引起世界文坛瞩目的《寒夜》,并在这里和夫人萧珊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之后,这对夫妻携手度过了许多岁月,共同面对生活带来的磨砺和回馈。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文化,单身不可怕。只要有耐心,终会遇见她。如果还单着,那就先单着吧。听完这个故事,“11.11”后落单的你,“一切还好吗?”

分享到:
责任编辑: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