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舟山民间荡弹糊谜语(图)

2014-11-13

   

  在舟山的海滩泥涂中生活着一种鱼,我们舟山人俗称“弹糊鱼”。“弹糊”形如泥鳅,淡褐色,身上有斑点簇簇如星,学名叫弹涂鱼。

  渔民捕获“弹糊”不用网具

  海岛上的人们捕获“弹糊”不用网具,巧妙地采用俗称“荡弹糊”的方法来猎获它。“荡”,意即将一头绑缚的物体,像荡秋千一样用力抛出去。“荡弹糊”,也称“钓弹糊”、“扎弹糊”。顾名思义,此类渔法总得要用鱼钩吧,用鱼钩就得用鱼饵吧。但奇怪的是,“荡弹糊”无需鱼饵。智慧的舟山渔民只用光秃秃钩尖锋利的锚钩,利用锚钩抛掷(“荡”出去)时的惯性和高超的技巧来扎住“弹糊”,将其抲牢。在众多的近海滩涂捕捞方式的渔法中,此法最具独特。

  舟山民间谜语中以渔法为题材的谜语中,源自渔民生产活动的“荡弹糊谜语”,独树一帜,精巧灵动,演绎顺畅,照映传神,神形活现。

   

  谜语撷取小说《说岳全传》情节

  “陆登坚守潞安州,韩世忠炮打两狼关,岳鹏举回马杀手锏,哈迷蚩刀割绳吊。(猜一传统渔法)谜底:荡弹糊。”谜语撷取小说《说岳全传》中的故事情节,巧布谜面。烽火狼烟中,多少铁马金戈,纵横慷慨。谜中犹如为我们演绎了传统小说的精彩片段,引人遐思。谜语首句借用北宋末年,宋朝“潞安州”北关镇守节度使“陆登”,面对金朝元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统领的50余万大军围攻潞州,率领区区5000将士抗击金兵,坚守城池为国尽忠之历史典故,来喻指“荡弹糊”渔民手持约4至5米长的“荡弹糊”竹竿,像宋朝名将陆登手握宝剑,保卫潞安州那样,手持鱼竿静候在滩涂上。常识中人们钓鱼用弯钩,姜太公钓鱼用直钩,而“荡弹糊”的竹竿用鱼线垂挂的,却是一枚三齿或四齿,独特的锚型“弹糊”钩,堪称奇怪。

  “弹糊”生性极其机灵,视觉相当灵敏,它外出活动时,用一只眼睛寻觅食物,另一只眼睛警惕地监视着那些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事物。“弹糊”从不远离身旁洞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借助强有力的尾柄弹力,三跳两跃,迅速往洞中撤退,溜之大吉。

   

  渔事作业景观巧妙融入谜中

  滩涂上“荡弹糊”的渔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渔民一旦选中了目标,就会迅速将钓竿后仰,握竿的双手使劲向前甩去,“荡”(抛)出去的钓钩,“嗖”的一声,在空中划一条漂亮的抛物线,“噗”的一声陷入远处的泥潭,犹如谜中“韩世忠炮打两狼关”射出去的炮弹那样,准确无误地落在“弹糊”身旁。然后,渔民双手紧握渔竿,让钓钩顺着“弹糊”鱼身方向稍作移动,精确对准“弹糊”鱼身,手腕一使劲,一发力,借助竹竿的弹力往上一弹,带动鱼线往里猛地一拖钩,线上的鱼钩即刻将钩住的“弹糊”,连泥带鱼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瞬间拉回到跟前,伸手摘下,收入挂在腰间的鱼篓,动作迅疾精准,堪称干净利落。精彩的情景,状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鹏举)在抗金战场上杀敌时,拨转马头,回马使出绝招杀手锏神速精彩的一幕。描述绘声绘色,鲜活逼真,意趣盎然。

  其间,当“喳”的一声响,被钓钩扎住的“弹糊”悬在半空中,动弹不得。此情此景,恰似谜中精彩描述小说《说岳全传》中金兀术的那位军师“哈(“哈”与“黑炭小囝”的“黑”,舟山方言音相谐)迷蚩“,正被人称“小诸葛”的宋朝名将陆登抓住后,刀割鼻子,索捆绳吊的狼狈相。全谜借用典故、拟人等手法,典雅成趣,造化神奇,情趣景趣,奇趣谐趣。

  “荡弹糊谜语”将奇特的渔事作业习俗景观融入谜中,构思奇妙,萌发新趣。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