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非遗展示亮相北京APEC新闻中心

2014-11-10

图①:外国记者向新闻中心服务台工作人员咨询情况。

图②:国家会议中心媒体公共工作区内设施配备齐全,为国内外记者提供极大便利。

图③:国家会议中心法国籍行政主厨埃内坎·弗雷德里克展示会议茶点。

  早上7时刚过,初升的太阳将路边的花坛照得格外鲜艳,灯杆彩旗上“合作、共赢、发展、繁荣”8个大字十分显眼。11月4日,北京APEC国家会议中心新闻中心正式开放。本报记者同早早赶来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经过两道安检,第一时间进入新闻中心。

  细致入微

  “在这里工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站在超过1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内,环顾有524个工位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卢旺达《新时代报》记者恩培巴拉感叹道。“新闻中心的网络特别方便,尤其是无线网速度飞快,让我仅用手机就能做许多工作。”

  截至目前,共有4060名境内外记者报名采访APEC领导人会议周,其中外国记者1859名,来自61个国家、504家媒体。

  方便的背后,是组委会细致入微的安排。

  “掌上新闻中心”是这次会议的首创。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为方便记者工作,组委会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开通了“掌上新闻中心”,实现了全天候移动式新闻服务。此外,新闻中心的中英文网站,让不少记者人未到,已掌握大量会议信息。新闻中心网站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我们开设了新闻中心中文、英文双语官方网站,内容包括会议新闻、会议日程、最新采访通知、新闻中心服务介绍等栏目。不少外国记者在来华前通过网络对新闻中心已经非常熟悉。会议期间,记者可通过中心官网及时了解会议进程和采访活动安排,并免费下载公共图片。

  北京APEC新闻中心副主任金鹏对本报记者说,整个会场有1000个无线路由器全覆盖,另有540多个网络接口,各区域都设有大屏幕实时转播会议画面。新闻中心媒体工位24小时不断电,100台全英文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供记者使用。

  轻松愉悦

  迎接各国记者的将是紧张的工作,但新闻中心的安排,将让大家在这里的工作尽可能轻松愉悦。190名志愿者,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随时为各国记者服务。他们亲切的笑容,让刚进来的记者顿感温暖。

  “为你们服务!”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一珂笑着对本报记者说。虽然是一名90后,但他已经有了丰富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经验。“这是我服务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他说,来之前大家都参加过专业培训,内容包括礼仪和语言等。

  紧邻媒体工作区就是茶歇区,媒体人员可以免费享用小点心、饮料。新闻中心为记者准备有午餐和晚餐,几十张大圆桌,可同时容纳近千人。虽是自助,但西芹炒花枝片、家乡清远鸡、普罗旺斯牛肉等菜名,足以让人味蕾大开。

  在备餐间,记者遇到了旅居中国近20年的法国籍行政主厨埃内坎·弗雷德里克,他在国家会议中心工作已经7年,为很多国际会议做过餐饮筹备。“为这次APEC会议,我们从今年3月就开始准备了。”他用流利的中文说,“要准备符合各国宾客口味的饮食,我们会尽全力的。”

  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这次新闻中心设置的重点。新闻中心内,专门为此次会议准备的中英文版北京旅游攻略等,各国记者可以随意拿。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天一上午,宣传品已被记者取用了五六百本。新闻中心正门外,魅力北京图片展和空竹、皮影、剪纸、彩塑兔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许多记者驻足。此外,记者们只要预约成功,就可以在新闻中心门口乘车参加外出采访。4日,第一批记者就领略了北京的美丽乡村和自然风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主要是面向各国记者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珊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更有亲和力。”

  王磊是孙氏剪纸的第四代继承人,他也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展示技艺。“那时候大家都很喜欢,”他说,“这次向记者们展示,也是希望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一些体验,多了解中国文化。”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