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中国制造”如何“逆袭”?

2014-11-03 来源:参考消息

  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宣布将向中国北车集团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首次登陆美国市场。

  “中国制造”在美“后来居上” 

  早在1897年,波士顿就开通了地铁,而中国建成第一条地铁则在1971年,整整晚了约70年。美中在轨道交通最早的交集可追溯至150年前,逾万名中国劳工到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一些人在残酷的气候条件下死去,留下一部血泪史。如今,中国“后来居上”、告别悲情,开始向美国出口现代舒适的地铁设备,堪称完美的“逆袭”。

  此次中国北车胜出,也是该公司继2011年获得法国罐车的订单后再次获得欧美发达国家大单。纵观近年一笔笔订单不难发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正经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的转变,让 “中国制造”告别“衬衫换飞机”的时代。(美国《侨报》)

  在过去10年里,中国在德国城际特快列车、日本新干线和法国高铁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自己的高铁。这个成就被看作完全独立自主,尤其因为中国的高铁可以在该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毫无问题的运行——从亚热带气候到暴风雪天气。此外,中国在几年之内铺设了9700公里的高速铁路线。到2020年还将再铺设几万公里。

  甚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建造高铁时也想获得中国的资金。该州州长杰里·布朗2013年春天访问北京并试乘了“和谐号”高铁。他显得很激动。他的问题是:该州缺乏500亿美元资本修建高铁铁路和火车站。布朗想说服中国国家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参与进来。在这件事中,人们突然看不到中美之间的竞争。(德国《商报》)

   

      “中国制造”质量“大跃进” 

  谈到与中国和其他所谓的新兴市场的新贵们的竞争时,美国的建筑和矿业设备制造商往往会说它们的王牌是质量:美国设计的机器的确更贵,但它们用的时间更长,从长远看能给顾客省钱。但如今,总部位于伦敦的力拓矿业集团削弱了这种观念。

  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投资者会议上,力拓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萨姆·沃尔什说,他的公司正在增加采购中国和印度生产的设备和其他产品,而且发现这些产品的质量很不错。沃尔什说,公司从中印两国购买的产品包括重载货车、装船设备和运送矿石的有轨车。他说:“有趣的是,与传统供应商的产品相比,这些矿车的质量实际上要高得多。例如在金属薄板上,它们是连续焊接而不是点焊。”(美国《华尔街日报》)

  德国经济界认为,中国、波兰和印度在今后20年内将会在质量竞争方面表现强劲。德国质量协会主席于尔根·瓦尔维希说:“通常被认为是低成本国家的那些经济体正在日益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希望在质量领域也有所作为。中国、波兰和印度等国正在紧追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调查显示,中国将在质量竞赛中大幅赶超。大型企业对此感受尤为明显:在员工人数超过250人的受访企业中,逾56%的企业认为中国在今后20年内将在质量方面迎头赶上。在所有受访企业中,这一比例为42%。只有3%的企业认为,中国的质量水平在今后20年内会有所回落。(德国之声电台)

  “中国制造”成美国头号对手?

  鉴于2013年美中制造业贸易逆差高达3180亿美元,把中国当作美国制造业衰落的原因似乎颇具说服力。但是这一传统观点所依据的是传统的贸易数据,而这一数据也许无法真实反映美国的优势。

    
  事实上,人们对更精确的贸易数据的最新分析越发表明,中国也许并不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一部分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批评传统的贸易数据只单纯统计进口和贸易总额,这些经济学家认为,更好的标准是统计某国对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实际附加值。根据这种新的贸易统计方法,中国看上去就没有那么强大了。
  对中国及其他专门从事组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统计方法的扭曲是很严重的。事实上,以最终产品的附加值统计,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减少了三分之一还多。另一方面,美国相对德国、荷兰、新加坡等高收入国家的贸易逆差显著增加,而相对韩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甚至翻了一倍。
  给中国施压令其人民币升值、加强执行知识产权法可能对美国制造业有所助益,但是这不能满足美国更深层次的需求。如果说,美国的真正竞争来自于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一直领先美国的高收入国家,那么美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战略:在研发方面投资,创建优质的员工培训体制,并构建强劲的地区制造业系统——这能帮助美国更好地与这些国家竞争。美国也许应当少费些时间担心中国组装流水线的低值产品。(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

 

  为何“中国制造”能脱颖而出?

  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意识到,中国商品并非价廉物不美;中国制造的特点是“非常灵活”,能满足大多数人需求。

  “中国制造”的特点“非常灵活”

  坦桑尼亚消费者卡拉拉一直在使用中国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农业器械产品,并由此改变了对中国商品的看法。“非洲人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国生产的商品价格低廉、质量差,但我的使用感受告诉我,中国品牌质量是过硬的,它们耐用,而且价格非常合理。”  肯尼亚杂货超市经营者西蒙认为:“中国人是这样操作的,如果你需要高质量的产品,他们可以给你,但是你得支付相应价格;但是如果你需要便宜货,他们也可以根据你所能支付的价钱给你相应的产品。”

 

中国产品以“价格优势”征服世界

  七年前,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使移动电话业出现革命性变化,如今全球市场正经历又一次换挡加速,这是因为中国公司正踌躇满志地准备用大量低价智能手机征服世界。这些公司正利用智能手机技术快速发展、零部件价格更低廉等因素扩展规模,并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大品牌正面竞争。

  这些中国公司有着全球扩张的雄心,但它们在国内其实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今年中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4.36亿部,而去年是3.51亿部。默尔说,中国“将成为这些公司在走出国门之前锻炼技能的大熔炉”。他说,这些公司的手机平均售价为112美元左右,远远低于苹果和三星的价格。(香港《南华早报》)


  “中国制造”领头地位面临压力

  尽管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国家,但由于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且生产力增长滞后,中国的领先地位“面临压力”。

  制造业正在从中国“回到”美国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5日发布的出口国竞争力报告称,美国重又成为全球制造业“冉冉升起的明星”。推动美国制造业重新崛起的最关键因素是廉价的天然气。其次,“薪资增长稳定”也提高了美国的吸引力。此外,美国的整体成本比除中国外全球排名前10的其他商品出口国低10%-25%,与东欧相仿。(路透社)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数十年掏空之后,美国制造业正在赶超竞争对手,而且将在2020年前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1150亿美元的出口生意。生产力增强的美国工厂部门享有更低价的能源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他们将使生产从主要欧洲国家、日本以及中国转移到美国。在6年内,所转移生产的年出口价值将达到700亿到1150亿美元。

  研究报告提到了这种转变已经开始的迹象:丰田向韩国出口在美国组装的汽车;西门子在美国生产出口沙特阿拉伯的燃气轮机;法国的米其林公司在美国制造重型推土机轮胎用于出口。报告说:“虽然这一趋势对美国就业状况的影响目前还不大,但我们预计2015年前后此类事件会大幅增加,因为那时向美国转移生产的经济理由会增强。”(法新社)


3D打印挑战“中国制造”优势?

  对西方有远见的人而言,数字3D打印机有望如此彻底地颠覆传统制造业和供应链,以至于拥护者将它造成的影响与流水线或互联网的出现相提并论。中国的大工厂正考虑将巨型3D打印机用于制造业,在中国,这种技术似乎不会立即构成威胁。  3D打印术的使用意味着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让像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理查德·达韦尼这样头脑清醒的经济学家相信,富士康等公司会成为明日黄花。达韦尼写道:“中国通过将大规模生产模式推向极致,从各成熟经济体那儿攫取了外包制造合同。它不仅聚集了足以创造史无前例的规模效率的需求,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一个重要成本:劳动力。在分布广、高度灵活的小规模制造业模

分享到:
责任编辑: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