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首个“世界城市日”:中外人士“把脉”城市未来

2014-11-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许晓青 吴振东)“我们都应重新反思城市未来的发展,抓住城市提供的所有机遇,制定出一份全新的、转变发展观念的城市议程表。”

  今年10月31日是经由联合国大会通过而设立的首个“世界城市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特别向最早倡议设立“世界城市日”的中国上海发来贺信如是说。

  他还写道,如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的未来”。

  31日当天,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在上海举行了多场以“城市”为主题的论坛,展望城市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畅想未来半个世纪中“地球村”将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应对之策。

  在多场活动和论坛上,“人口膨胀”被认为或将成为制约未来人类城市发展进程的“头号挑战”。

  来自联合国人居署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近50亿人,将居住在城市,届时住房、资源、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的压力将日趋严峻。而早在2011年,全球人口已迈过70亿大关。

  联合国人居署官员拉斐尔·图特斯当天在参加“上海:2040高峰论坛”时将“人口密度过高”排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等压力之前,他提出“我们必须要首先解决人口过密、人口拥挤的问题,未来应当形成 紧凑型、一体化、连接型 的城市发展概念”。

  上海市市长杨雄也将“人口膨胀”列于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最显著挑战之一。他在出席“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指出,与人口问题相伴而生的是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紧缺等。

  面对“城市人口过密”的挑战,人类又将如何应对?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基娅拉·比斯孔蒂提出了“米兰方案”作为参考。她认为,关键步骤之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型住房的供给。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通过论坛向中外人士介绍了“上海模式”——即一种“转变空间利用模式”的新思维。以上海为例,目前正在探索的是“强化底线约束,从空间约束入手,锁定用地总量,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进而通过这种模式“倒逼”城市激发内生活力,形成内部空间的进一步合理利用,实现“城市逆生长”。

  据了解,“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最初发端于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当天向世界发布的《上海宣言》,经过多年努力,设立“世界城市日”的倡议于2013年12月28日获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首届“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本月在世界各地举办,今后将形成一年一度的惯例。

分享到:
责任编辑: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