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东方风情:回忆旧上海的“旗袍盛事”

2014-10-21

 

  上海是个小资的城市,旗袍风潮多少被蒙上了浓郁撩人却又高贵典雅的色彩。而穿旗袍的女人,多了几分画中的风情万种,不胜爱怜。上海旗袍老店,以出色的手头功夫著名,既复古又时尚的制衣风格,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

  从上海风行起来的旗袍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清朝的正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松动,于是,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早期,服装式样变异甚少,民间服装仍然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

  之后,商业贸易日渐昌盛,洋货大量倾入,羽纱,呢绒,洋绸,花布等充斥市场,使传统的服装穿着有所变化,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用,西方的缝纫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微了。

  以后由于出洋赴西欧和日本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断地把西洋服装款式带进十里洋场,上海服装行业因都市地繁荣而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以至东南亚的一个服装窗口。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使上海成为全国妇女时装的中心。

  当时的上海尚无专业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经过千家万手,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20世纪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的美显示出来,正迎合了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旗袍流行的式样不断变化,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当时就有人说:"长了改短,短了加长,老是这一套花样。十年前你认为不合时的旧衣服,可能在现代的潮流里加以改造,成为一件最摩登的衣服。"

  金泰钧,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14岁进入老鸿翔,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回忆起那时候的“旗袍盛事”,满头华发的他,脸上浮现出一丝温暖。

  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鸿翔公司的嫡传后代,尽管已是满头华发,但每每讲述起那段历史,76岁的金泰钧的眼神里总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鸿翔是中国人的骄傲”,解放前上海就有自己的服装品牌,而当时来鸿翔定做衣服的都是政界、文艺界的名人。14岁进入鸿翔,金泰钧成为金家第二代中唯一学习服装专业的传人。

  拿着粉笔,从画、到剪,60年过去了,这些过程依然没有变。“时装特别讲究造型立体感,男装一般裁剪完就可以了,而按照规矩,女装样版完成后,还需要简单的缝合,制成样衣。”通常的裁缝一天可以做两套,做完之后让模特试穿,然后进行修正。“我们常常第一天做完后,第二天回来再检查,主要是看细节是不是到位。”从制作工艺上看,上世纪30年代的旗袍逐步发生了变化,袖口、挂肩改小了,腰部、下摆、胸部位置都收紧了,但是长度都还在小腿以下。此外,裁剪的结构,也从平面变成立体的了。

  说到这里,金泰钧伸手比划了一下:“以前,放在桌子上能摊平的,现在是放不服帖的,最特别的是,当时的旗袍增加了胸省,类似于打了盖,这是很有标志性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女性都是束胸,紧紧绑着胸部,而上世纪30年代受到外国文化影响,女性开始突出胸部曲线。”

   

 

电影明星纱厂女工都穿旗袍

  30年代的上海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时尚,能看到国外的Vogue、Harper's、Bazaar等时尚杂志,还有原版的裁剪书,以及正在上海风靡的好莱坞电影。下班之后,金泰钧常常提早到电影院,找个沙发坐下,一边悠闲喝茶,一边观察来往客人的穿着,电影里国外演员的服饰装扮,他会特地记下,回家再把款式画出来。

  以前的上海,中西裁缝都是分开的,旗袍本来是中装裁缝的专利,但是由于旗袍消费量实在太大,越来越多的做西式服装的专店也开始做旗袍,老鸿翔也是如此。“主要还是为了方便顾客,因为很多人都是里面旗袍,外面穿西式的外套,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的时候,旗袍已经完全西化,延伸为现在的式样,当时的名称为改良旗袍,也叫中西式旗袍,不像现在统称旗袍。”

  旗袍消费量大到什么程度呢?金老先生说:“几乎所有年龄的女人都穿旗袍,包括小学生,当时的旗袍有棉的、皮的,各种材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穿。穿旗袍的不仅是有钱人家,当年,上海的纱厂女工也都穿旗袍多,因为这样比较凉快。”

  而来鸿翔做旗袍的多是有钱人家,他们通常会配套着做,比如做一件大衣,再加一件旗袍。“当时做一件长大衣,光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有20.2元,还不包括面料,所以一件大衣的工钱至少50元,而旗袍价格大概在10-20元,外面的小裁缝店可能只需要4-5元。”虽说在老鸿翔做一件旗袍的价格翻了外面小店几个跟斗,但那时有一种观念一直存在,做旗袍不去龙凤或者鸿翔,那是掉身价的。

  当时中国的裁剪技术已经非常了不得。金泰钧回忆,有一个英国人前来应聘做裁剪师,还出示了自己在英国获得的专业文凭,要求工资是鸿翔师傅的三倍,金泰钧拿了两张同样的设计效果图,让洋裁缝和鸿翔师傅同台竞技,结果鸿翔师傅早就做完了,洋裁缝还在那边埋头画图。

  旗袍装演绎旧上海风情

  看到她们,看到穿旗袍的她们,你会忽然发觉,旗袍是一种神奇的服装,是旗袍,让她们的眼神中,氤氲出了一种旧上海的风情。

  当张曼玉以沉郁静默的仪态出现在中时,昔日的“花瓶”终于修炼成了女人,精致锦绣的旗袍,低首蹙眉的风情,无不流露着一个女子的幽怨伤情。即使到了一部以香港为背景的影片,旧上海的气息依然让人心醉,不断变幻、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张曼玉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更使旧上海意乱情迷、压抑隐忍的气氛达到了一种极致。

  提及赵雅芝,总会想起身着旗袍、笑靥如花的冯程程,她的单纯与痴情,她的青春与靓丽,皆是风头无两。看到她,总会想起“单衫杏子黄,双鬓鸦雏色”的诗句来,那种江南女子的温婉古典之美让人怦然心动,那种少女般的明丽与灰暗虚张的上海滩相互交织碰撞,折射出一种悲剧的美。时光在叹息她的完美,历经三十载风风雨雨,赵雅芝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想起赵雅芝,依然还是那个身着旗袍含笑而立的东方女子,风华绝代,遗世独立。

  在《阮玲玉》里,她的身姿与30年代的衣香鬓影重迭,从此便是复古风中的翘楚;在《滚滚红尘》中,她一派轻狂娇痴,在爱与梦的光影里,用旗袍的柔美轻抚爱人失落的心;在《花样年华》中,她华美的旗袍与大上海街道上透出的微黄光亮相互辉映,她偶而惊鸿一现,浪漫旖旎不可方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