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让交响乐讲中国和重庆的故事

2014-10-17 来源:凯风网 作者:西荔

傅庚辰

杜鸣心

何占豪(图片由重庆市歌剧院提供)

  “交响乐来自西洋,但到了中国,它就该说汉语,讲中国土地上的故事。”10月12日,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乐季正式启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杜鸣心、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等多位著名作曲家应邀来渝。谈到交响乐季与重庆交响乐,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是交响乐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交响乐很深情,别怕“听不懂”

  谈到交响乐,人们的反应往往是“听不懂的高雅艺术”,但在傅庚辰看来,交响乐离大众其实并不遥远。有一些交响乐作品让人“听不懂”,是因为在创作方面存在不足。

  “交响乐的魅力,很大部分在于音乐的旋律。”傅庚辰曾经多年潜心研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交响乐大师的作品,他认为,抓住听众的,正是那些优美隽永的旋律。通过一个个音符,将作曲家的感情传递到听众心中,引起超越时空的共鸣。

  而在中国,交响乐这个“外来户”要让人听得懂,还需要讲中国故事。何占豪是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他表示,《梁祝》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西方音乐形式和中国民族音乐话语的结合,“说的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大家都爱听。”

  傅庚辰和何占豪都强调,交响乐并不神秘。只要创作者坚持使用群众听得懂的音乐语言,讲述人们熟悉的故事,大家就会发现,交响乐能够滋润心灵,更能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

  重庆这座城,有很多交响乐好题材

  说起重庆交响乐,86岁的杜鸣心激动地说起了重庆方言:“我喝着嘉陵江的水长大,在这里接受了音乐启蒙教育,重庆有很多交响乐的好题材!”

  1939年,11岁的杜鸣心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战时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师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学习音乐。后来,他写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经典作品。在他眼里,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川江号子等富于巴渝特色的地方音乐,又为交响乐创作提供了独特的“重庆印记”。

  这一看法得到了中国交响乐季艺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的印证。唐建平表示,重庆市歌剧院(重庆市交响乐团)创作的交响乐《长江》、歌剧《钓鱼城》等带有浓郁“巴渝风”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届交响乐季,是让外界认识重庆交响乐的良好契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表示,目前,重庆的交响乐氛围还不算浓厚,而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乐季这道音乐盛宴,将为重庆的交响乐带来一个新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