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公众创新打擂台:推开一扇科普“新窗”

作者:胡其峰 袁于飞 · 2014-09-2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今天,我站在这里,深切感受到创新擂台就是我们老百姓实现科学梦的大舞台。”9月21日,来自甘肃的选手李万祥,在中国科技馆参加2014公众创新擂台活动总决赛时动情地说。

  在当天的“终极比拼”中,经过创意介绍、科学原理说明和现场问答等环节的激烈竞争,李万祥凭借“牛肉拉面面棒机”,胡杰森凭借“绿劲汽柴油优化剂”,唐杰凭借“互联网多功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获得擂主奖,其余7位选手获得一等奖。作为中国科协科普部精心策划的网络科普品牌活动,2014公众创新擂台活动,无疑为9月21日至26日的全国科普日推开了一扇“新窗”。

  2014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以公众创新擂台颠覆传统科技竞赛形式,面向全国征集创新作品。

  这项活动首先让各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主办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个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拥堵等,再面向全国公众征集解决方案。

  各省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多数问题都很“接地气”。比如,福建省作为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提出“台风来了,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哪些?”甘肃则通过官方统计,算出兰州城区每4人当中就有1人每天要吃一碗拉面,于是提出“如何提高牛肉拉面的制作效率?”陕西省的问题是“秦岭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这些“接地气”的问题,一经网络发布,就吸引了大批网民关注。从8月8日到8月30日的方案征集时期,活动共征集解决方案13816个,其中文字创意类8964个,实物作品类4852个。这些数据,反映出公众创新擂台的热度。

  “当我们通过这扇‘新窗’向外眺望,已经能够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风景。”擂台形象大使、享有“嫦娥之父”美誉的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

  此次公众创新擂台坚持“从公众中来,从生活中来”,处处可见公众的创新热情和智慧。这种科普新模式,不再是口号,真切地成了有温度、有触感的生活,赋予了今年全国科普日新的生命力。

  例如,此次创新擂台中有一位老大爷,设计了一套生活用水回收装置。最初他做这个,是为了避免老伴做家务时经常弯腰舀水的辛苦。这样的发明,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爱的表达。

  公众创新擂台的火爆并不是偶然的。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特点的信息技术与科普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传统科普向现代科普转变。

  据悉,科普日的线上活动,只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刘亚东透露,按照中国科协正在制定中的《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2014年,可以称之为中国“科普信息化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将全面启动。

  正如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所说:“信息革命的浪潮中,科普信息化将为科学传播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光明日报记者 胡其峰 袁于飞)

分享到:
责任编辑: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