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日子的滋味 弄堂里的老上海

2014-09-16 来源:西宁日报

  ——我脑中几乎没有关于上海弄堂的了解,但是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都市梦幻外衣下最真实的生活,这里是多少上海人的根,会一辈子住在他们的梦里,这里有的,你有,我有,大家有,那就是一天天过的——日子

 

  如果不是无意中的邂逅,我几乎忘记了上海还有弄堂存在。当我在1933老场坊三楼平台上看见了它时,起初,以为看到的只是一个像其他城市里普普通通的老居民区,当我一点一点往里走,看到了墙上的门牌时,原来,我无意中进入的就是上海的弄堂。我激动了,握相机的手心里微微冒汗了,午后太阳的强烈和咕咕叫的肚子,瞬间就全然不在了。缘分就是如此的奇妙,老天以这种方式眷顾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卑微生命,能拿出来报答的,就只有虔诚的脚步和戴着一种神圣感的按下快门了。 对于上海弄堂,我是没有资格评说的,只想尽快地把想说的话说完,然后用一位作家的文章去诠释我眼里的弄堂。一个人,披着午后孤独的背影走在弄堂里,前10分钟,我是一句话不说的,因为多少忌惮传说中上海人的排外,我怕不小心打扰了他们。后来,在一家包肉粽的人面前,和上海阿公阿婆之间的话匣子才算打开,上海弄堂的面纱也就慢慢揭开,那没有门专给男士尿尿用的敞开式厕所,我说我在别的地方没见过,倒是勾起了阿婆们说话的兴致,和我说了大半天,然后又从下水道说到了楼顶的“空中浴室”...... 很幸运有陈丹燕和王安忆两位作家写的同名的《上海的弄堂》两篇文章,我选了陈丹燕文放在这里,苦于近期事情和思想烦乱,无心码文,故厚颜地想以自己的照片为陈丹燕大家的文章作注解,只是,但愿不要玷污了这优美的文章。

  陈丹燕

  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要觉得很遗憾。下午时候,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有的在骑楼的下面写着“1902”,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毗邻的小阳台里暖暖的全是sunshine。深处人家的玻璃窗反射着马路上过往的车子,那就是上海的弄堂了。 整个上海,有超过一半的住地,是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是住在各种各样的弄堂里。常常在弄堂的出口,开着一家小烟纸店,小得不能让人置信的店面里,千丝万缕地陈放着各种日用品,小孩子吃的零食,老太太用的针线,本市邮政用的邮票, 各种居家日子里容易突然告缺的东西,应有尽有,人们穿着家常的衣服鞋子,就可以跑出来买。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在弄堂里人们是不见怪的。小店里的人,常常很警惕,也很热心,他开着一个收音机,整天听主持人 说话,也希望来个什么人,听他说说,他日日望着小街上来往的人,弄堂里进出的人,只要有一点点想象力,就能算得上阅人多矣。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商业大街、灯红酒绿、 人人体面后面的生活。上海人爱面子,走在商店里、饭店里、酒吧里、公园里,个 个看上去丰衣足食,可弄堂里就不一样了。 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传出来炖鸡的香气;有阳光的地方, 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 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这是今年大街上时髦的式样;你看 见路上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着 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橡皮,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 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 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老太太总是比较沉默,老先生喜欢有人和他搭话,听他说说从前这里的事情,他最喜欢。 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还有上海人对它的重视以及喜爱。这 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自从十八世纪在外滩附近有了第一条叫“兴仁里”的上海弄堂,安详实用,不卑不亢,不过分地崇尚新派就在上海人的生活里出现了。 19世纪50年代,由于上海小刀会在老城厢起义,上海人开始往租界逃跑, 在租界的外国人为了挣到中国难民的钱,按照伦敦工业区的工人住宅的样子,一栋栋、一排排造了八百栋房子,那就是租界弄堂的发端,到1872年,玛意巴建起上海兴仁里,从此,上海人开始了弄堂的生活。 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大到就像饭店里大厨子用的桌布一样,五味俱全。从前被 外国人划了许多块,一块做法国租界,一块做英国租界,留下一块做上海老城厢, 远远的靠工厂区的地方,又有许多人住在为在工厂做事的人开辟出来的区域里,那 是从前城市的划分,可在上海人的心里觉得这样区域的划分,好像也划分出了阶级 一样,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彼此怀着不那么友好的态度,彼此不喜欢认同乡,因此也不怎么来往。这样,上海这地方,有时让人感到像里面还有许多小国家一样,就像欧洲,人看上去都是一样的人,仔细地看,就看出了德国人的板,法国人的媚, 波兰人的苦,住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也有着不同的脸相。所以,在上海从小到大住了几十年的人,都不敢说自己是了解上海的,只是了解上海的某一块地方。 从早先的难民木屋,到石库门里弄,到后来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样分布在全上海的九千多处弄堂,差不多洋溢着比较相同的气息。那是上海的中层阶级代代生存的地方。他们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有温饱的生 活,可没有大富大贵;有体面,可没有飞黄腾达;经济实用,小心做人,不过分的娱乐,不过分的奢侈,勤勉而满意地支持着自己小康的日子,有进取心,希望自己 一年比一年好,可也识时务,懂得离开空中楼阁。他们定定心心地在经济的空间里 过着自己的日子,可一眼一眼地瞟着可能有的机会,期望更上一层楼。他们不是那种纯真的人,当然也不太坏。 上海的弄堂总是不会有绝望的情绪的。小小的阳台上晒着家制干菜、刚买来的 黄豆,背阴的北面亭子间窗下,挂着自家用上好的鲜肉腌的咸肉,放了花椒的,上面还盖了一张油纸,防止下雨,在风里哗哗地响。窗沿上有人用破脸盆种了不怕冷的宝石花。就是在最动乱的时候,弄堂里的生活还是有序地进行着。这里像世故老人,中庸,世故,遵循着市井的道德观,不喜欢任何激进,可也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是中规中矩地过自己的日子。 晚上,家家的后门开着烧饭,香气扑鼻,人们回到自己的家里来,乡下姑娘样子的人匆匆进出后门,那是做钟点的保姆最忙的时候。来上海的女孩子,大都很快地胖起来,因为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吃,和上海女孩子比起来,有一点肿了似的。她 们默默地飞快地在后门的公共厨房里干着活,现在的保姆不像从前在这里出入的保 姆那样喜欢说话,喜欢搬弄是非了。可她们也不那么会伺候上海人,所以,厨房里精细的事还是主人自己做,切白切肉,调大闸蟹的姜醋蘸料,温绍兴黄酒,然后, 女主人用一张大托盘子,送到自家房间里。 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 因为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生活着,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里正穿着的塌跟拖鞋穿出来取信。

 

1.弄堂里年轻的爸爸在哄着小宝贝午睡,一代一代的生命仍在弄堂里成长

 

2.斑驳的铁门上锈的都是弄堂的历史

 

3.窗户里里面就是曾经的家

 

  4.对有的人来说,弄堂上的狭窄天空和电线,就是他们飞不出去的天罗地网

 

  5.刚刷的鞋子挂起来,即使见不到太阳,也希望它能快干,不要耽误了体育课上穿

 

  6.老阿公和我还没聊完,就被喊进屋吃午饭了

 

  7.弄堂里最五彩缤纷的就是晾晒的衣服和被褥

 

  8.屋檐上的种子,如今几乎长成树了

 

  9.姓王,姓任,对送报员来说,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10.说不定有不少住在弄堂里的人会像我这样仰望外面的天空

 

  11.外面就是高楼大厦,这里越来越像一口井了

 

  12.“弄”应该是一条路上的若干条小巷子吧,搞不清一条路上最多会有多少天弄

 

  13.这正对着走进弄堂的路的,像古时候绣楼上的窗户

 

  14.生活和历史,都在继续

 

  15.对于外面的繁华,弄堂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16.这个已经到了245弄了......

 

  17.对了,又该交电费了......

 

  18.路边洗好的小葱,是要拌豆腐,还是要包水饺?上海人吃水饺?

 

  19.银行的还款通知就这样放着,邻居们都不会乱拿

 

  20.弄堂里有上海最纯粹的文化和传统

 

  21.弄堂里的理发店

 

  22.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后来是老阿婆告诉我是干什么用的,知道后,我会心一笑,你知道吗?

 

  23.左侧是它的外观......

 

  24.破锅、旧盆里长着顽强的仙人球

 

  25.弄堂里的人是爱清洁的,家家户户挂满了洗净的衣服

 

  26.无忧无虑的狗狗

 

  27.弄堂里窄窄的通道

 

  28.其实洗洗衣服,刷刷鞋子不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吗?

 

  29.右侧是公用的洗刷间和厨房

 

  30.在水池边,按一个花洒,关上门,就可以冲凉了

 

  31.弄堂里到外面,自行车和电动车以及少量的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有汽车的,则只能把车停在马路上

 

  32.拐角处的路灯,小时候最喜欢在它下面玩耍,捉被灯光吸引来的小虫子

 

  33.有时候看看,弄堂里也不失优雅

 

  34.弄堂里的防火很重要,消防提示和消防设到处都是

 

  35.弄堂里的公共厕所都是没有门的,只能解决小便,没好意思问弄堂里内急怎么解决呢?

 

  36.抬头,还是天罗地网一般

 

  37.刚洗完衣服的搓衣板在休息,是不是晚上又会派上用场?不是所有人都跪洗衣机了吧?

 

  38.弄堂里刚办完喜事的人家。在新民晚报上看到,弄堂里有一家生活拮据的人,本不想给儿子办婚礼了,弄堂里的邻居知道了,每家都把自己的招牌菜炒好了端出来,硬是凑出了一场完美的婚宴!弄堂里有时候就像一个大家庭。

 

  39.弄堂里晾晒的衣服上都是满满的日子的味道

 

  40.室外的公用自来水,只是不知道水费是怎么结算的

 

  41.一双小鞋子,正在休息,小主人是否也顽皮累了,昏昏睡去了...

 

  42.弄堂也是巷子里有院子,院子里有巷子

 

  43.还好,许多弄堂里都能照进太阳,于是弄堂里是温暖的

 

  44.弄堂里人多,但是秩序竟然,很卫生,居委会就设在住户们身边,走在弄堂里,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

 

  45.弄堂里,两边多是两层的小楼,有些人为了洗澡方便,自己在二楼顶上搭了个小棚子,就成了空中浴室

 

  46.阿婆开始收衣服了,走到这里的时候,曾遇到一位中年男子,见到我就问:你是考古队的吗?这里老得不行了,只有考古队才愿意来......

 

  47.聊着聊着,那男子居然是山东莱州的,专业回来住在这里的,工作之余也成了家里洗衣服的一把手了

 

  48.这是室内的公用厨房和洗衣房,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里经常见到

 

  49.遇到这家在包肉粽,糯米和带皮的肉都是用酱油等调料腌制过的。上海男人很勤劳,也很细致,包粽子这样的技术活,居然不用女人出手就搞定了。

 

  50.腌制好准备包进糯米里的带皮猪肉,很像红烧肉。我说这是红烧肉,被大家笑话了一下子,

 

  51.居然有卖山东馒头的,看来山东馒头就是好吃,是否想吃了呢?

 

  52.弄堂里绑在水泥柱上的小树,一片小树叶在顽强的生长着

 

  53.窗台上的绿色小植物也在顽强的生长着

 

  54.只是不知道弄堂还会生长多久,在它面前的会是绿灯吗?

  【结束语】近代上海地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弄堂(lòng táng),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弄堂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