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一个老报人的生前遗言

2014-09-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人民日报》原记者部主任丛林中因病久治无效,于2014年8月13日晚逝世,享年79岁。按照老人的遗愿,不搞遗体告别,家中不设灵堂,骨灰树葬,一切从简。

  因为五年前他已经决定如何告别这个世界。

  虽然我现在还算健康,人总是要死的,无一例外。不必恐惧,不必悲伤,顺其自然,笑面死亡。只是,在还健康的时候,即头脑清楚思维明晰之时,可以把想说的话说一说。

  ◆致妻子晓云

  我一生孤独,父母早去,姐姐出嫁,剩我孤身一人,可谓“孤苦伶仃,门衰祚薄。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迎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五十而单身,心境落寞。是你,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度过了20多年的幸福时光。我很知足,也很感激你。我们之间从未说过“我爱你”,但两心相知,两情相悦,相濡以沫。我爱你,我也身受被爱的幸福。

  我离去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因为你还有很长一段时光,不能孤单一人生活,那样,看似自由,实则心境凄苦;那样,当我回望时(你相信吗,我会时时回望着你的),我会深感歉疚,深感有负于你。我真心希望你好好活着,不必为人生定太多太高的目标。平淡、健康、遂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最好的。

  ◆关于我的生老病死

  我今年74岁,在余下的岁月里,如得了不治之症,如癌症、脏腑某器官衰竭(千万不要搞什么器官移植)、植物人、全身瘫痪、老年痴呆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或痛苦万分,则坚决以恰当的方式结束生命。拖累亲人,劳神伤财以换取苟延残喘,在痛苦中度过余生(其实也很有限),实不愿不值也。我并非不珍惜生命,但要快乐地活着。

  死去之日,即从世界消失之时。任何通知、讣告、简历、评价、祭奠、追悼等等方式、形式、仪式,全部免除,一样也不要。骨灰埋于树下,以作肥料。人是大喊大叫着来到人世,经过数十年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最后最好悄悄地离去。

  人来世一遭,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如文章、书信、照片、日记、资料以及各种电子文档等等;人去之后,全部打扫干净,一切皆应化为乌有。我非名人,不值得保留,也无任何价值,不想“记忆长留在人间”。光光溜溜来的,干干净净回去,仿佛他未曾来过一样。

  我的一生,无甚功绩,也无大过错;无甚骄人之处,也没有多少遗憾。受人(包括国家)之助者多,回报奉献者微薄。唯胸怀坦荡,正直做人而已。虽一生平淡,但“我来过,我努力了”(仿一位历经磨难的八岁小女孩生前语,她的原话是:“我来过,我很乖”,这句话刻在她的墓碑上,读之令人心碎)。

  人活一世,最终归于尘土。想起惠能和尚著名的偈语,我也凑一偈曰:世无菩提树,何来明镜台?一切皆虚妄,我本一尘埃。

  逝者丛林中

  1935年生,1956年8月毕业于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任助教、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任编辑。1972年调至《人民日报》,先后在国内部工业部任编辑,在记者部当记者,1982年6月任记者部副主任,1987年1月至1995年4月任记者部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及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有新闻作品集《双翼集》。在《人民日报》留下的新闻名篇有《一片兴旺的土地》、《苏南采访札记》、《道路正在开创》等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