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音乐会“小菜”也需巧心思

2014-07-25 来源:北京日报

  正值暑期,儿童演出市场像气温一样持续走高。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多月中,儿童演出超过200场,而音乐会可谓主力军,有时一天有三四场。其中,既有打着孩子旗号,但其实并不适合孩子的次品,也有不以“菜”小而将就为之的精品。两者之间有一道分水岭,那就是主办方、演出机构在诚意、心力、财力上付出的多与少。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彼得与狼》多媒体音乐会”现场。

  “一米二”的诱惑

  随着国家大剧院“暑期艺术之旅”突破性地对身高1.2米以下儿童开放,一个明显的市场信号出现了,那就是各家开始争取低幼观众群。对小小孩的家长们来说,这无疑是个“诱惑”。

  观众杨女士前不久带着4岁的女儿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观看“狮子王”李飚青年打击乐团音乐会。椅子、铁罐都成了乐器,演奏员依靠拍击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节奏来“演奏”乐曲……各种新奇的玩法,牢牢吸引住了孩子们。这令杨女士很欣慰,“之前也有其他音乐会允许身高1.2米以下孩子入场,不过更像是一个噱头,因为演出内容、形式根本不适合小小孩。交响乐、钢琴独奏,大人有时候都听不进去,何况孩子呢?”

  虽说这些演出降低了小小孩听音乐会的门槛,不过,也并不是说多小的孩子都能参与。同样是这场音乐会,演出刚开始没几分钟,观众席后方就传来一个小男孩大哭的声音,眼瞅着影响到台上、台下,只见孩子妈以“风的速度”抱着孩子“逃离”了现场……“这个宝贝儿估计也就3岁,太小了,不应该来听音乐会。”一位女观众跟同伴嘟囔了一句。

  趣味的引力

  音乐会开始前,“小胡子老师”带领观众拍手、跺脚打拍子,感知节奏,还将观众席分成不同区域,相互比拼。接下来,在演奏《小巫师》时,小朋友们熟悉的少儿主持人红果果、绿泡泡走上台,告诉大家座位底下藏着“亮闪小魔戒”。话音未落,不少小朋友跪地甚至趴到地上开始寻找。待找出来后,戴到小手上,全场瞬间“繁星”点点,魔幻感十足……

  回想起几天前带6岁儿子在北京音乐厅看的这场“《彼得与狼》多媒体音乐会”,观众金女士连连夸赞:“一看就知道主办方花了心思,不是糊弄事儿。”其实,去之前她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孩子能听半场就不错。这两年带他听了不少儿童音乐会,他基本都是屁股上长刺儿,坐不住,不到半场就嚷嚷着要走。”谁知这一回孩子从头听到尾,并且最喜欢下半场乐团演奏的奥斯卡动画短片《彼得与狼》中的配乐: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弦乐奏出的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彼得,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表现力。“舞台上方大屏幕同步播放《彼得与狼》动画片,孩子们看得可认真了。如果光有音乐带来的听觉感受,小孩子可能坐不住,而像这种音配画的演出形式,就比较适宜。”金女士说。

  其实,不管是李飚青年打击乐团音乐会,还是这场音乐会,都有一个共同点——适宜性、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这可是拽住小观众的引力。“只有特色足,花色新,才能赢得小观众的心。”北京音乐厅副总经理周佳毅说。

  品质的较量

  如何“笼络”住小观众,考量的是幕后打造者的智慧与理念。

  “《彼得与狼》多媒体音乐会”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暑期产品。“光是动画短片《彼得与狼》版权费就高达1.4万英镑,由于这场音乐会平均票价七八十元,一场卖满了也只有8万元左右,也就够支付版权费的。此外,演员、舞美、灯光、录制视频等,都是不小的花销。”乐团演出部负责人廖燕茹说,“我们就是想做一台真正适合孩子的、高品质的音乐会,因为不想让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听音乐会的孩子们,在艺术熏陶上开一个坏头。”

  不过,也有儿童音乐会并未真正从小观众的视角和心理出发,比如某剧院曾推出一场家庭音乐会,允许身高1.2米以下孩子入场,演奏的曲目有拉威尔《鹅妈妈》组曲、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两部作品乍一看有“娃娃相”,其实是正统大型交响乐,可能并不适合小小孩。这场周末音乐会请的还是某国家级交响乐团,成本不低。只能说主办方费力没讨好,现场的小观众们根本坐不住。

  此外,还有所谓的儿童音乐会则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有一场某演出公司做的亲子音乐会,临时拼凑了一个乐团,所谓的互动就是演出之前大致讲解了一下曲目,以及弄两个卡通人偶与孩子们合影。演出过程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离场,因为各种圆舞曲、波尔卡演了一溜够儿,孩子们觉得没意思。

  在周佳毅看来,儿童音乐会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既好做又赚钱”,“票价低,票房收入不高,经营压力大。而且费心费力,要不断有新点子、新招儿,吊起小观众胃口,否则就会审美疲劳。”

  家长建议

  儿童音乐会介绍应更细致

  观众金女士觉得,由于音乐艺术相对专业,要在丰富多彩的“菜品”中筛选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有时很犯愁,所以建议演出机构、主办方能将演出介绍得详细一些。“就像李飚青年打击乐团音乐会,大剧院官网上除了演出团体、曲目的介绍,还挂了一段演出视频,一看便知是什么样的演出形式,能不能勾起孩子的兴趣,便于家长做选择。但现在绝大多数音乐会的介绍,都是只有演出团体、曲目介绍,至于演出形式等只字不提,我经常觉得一头雾水,不知到底适不适合孩子。”

  另外,她还对家长提出了一个小建议——多了解一些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尽可能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我有好几次发现,两位妈妈结伴带孩子听音乐会,孩子在那儿听,她俩悄悄聊家常。孩子问这是什么乐器,她俩都答不上来。其实,家长也应该把自己当观众,通过自己影响孩子,而不仅仅是‘陪听’。”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