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好一颗“俗”透的“小苹果”

2014-07-23

  最近,“筷子兄弟”的歌曲《小苹果》迅速走红,大街小巷、屋里屋外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里都在传出它的曲调。据说,这首歌曲的MV自曝光以来,仅在某视频网站的点击率已达7000多万次,批评者与点赞者各执一词。出于好奇,笔者在线观看了这支MV——“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一遍会哼,两遍会唱,三遍舞蹈,四遍洗脑,网友对其特点总结的一点儿都不夸张。可是,无论怎么听、怎么看,这首歌都跟艺术性无关,也与美不搭边,而是更加接近人们常说的“口水歌”或“神曲”。

  似乎,但凡有临世的“神曲”,就有蜂拥的网友。果不其然,万千网友正在对这支MV中的舞蹈进行戏谑式“围观”,“小苹果舞”在网上的模仿版本满天飞,广场大妈、学生甚至明星名人都在跳……这种盛况何其熟悉。实际上,稍加回忆便能发现,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大家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首雷人的“神曲”。

  实际上,这些“神曲”能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崭露头角,所依靠的根本不是艺术吸引力,也不是广大网友自发的猎奇行动,而是一个个被称为“网络推手”的幕后策划人和网络水军。《小苹果》这首歌原本就是“筷子兄弟”打造的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插曲,一开始就与商业行为紧密挂钩。在美国,这两者的结合被美其名曰“植入式网络营销”,催生了网络造星业的雏形。

  相比打造传统影视明星,网络造星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艺术水准的缺失令网络造星极易走上畸形发展的歧路——由于缺乏创造艺术美的眼光和能力,且想要在众多优秀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需大量耗时且费力,于是造星者决定向人们的审丑趣味“进军”。细观诸多“神曲”,要么拥有离经叛道的言辞,要么是平庸低俗的作品,大多呈现出古怪、畸形、无聊、供人取乐的负面形象,这就是网络造星的恶果。自然,《小苹果》也不例外,曾是“80后”怀旧代言人的“筷子兄弟”,居然在MV中以“全裸加马赛克”出镜跳舞——真是一颗“俗”透了的“小苹果”。

  有人评论说,《小苹果》的走红是流行音乐界的浮躁与悲哀。笔者以为,这种浮躁并非流行音乐圈所独有,人们为浮躁所付出的代价也不仅仅是被“神曲”一次又一次地洗脑,这种浮躁一旦成为文化消费主流,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有可能被趣味低俗的商业作品所冲击和埋没。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