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老南昌民谣中暗藏奇风异俗

2014-07-02

  过去千百年来,南昌人在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风俗民谣。这些风俗民谣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许多如“哭嫁”歌、“贺郎”歌等,至今还在坊间流传。这些不知传唱了多少年的口头音乐艺术饱含民间气息,成为充溢着南昌地方特色的民俗遗产。  

▲老南昌民谣已被列入“非遗”项目。

  风俗民谣唱出市井生活

  南昌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精致的城市,各类行业汇集于此,市集包罗万象,商品种类繁多,在这里往往可以感受到浓重的市井蓬勃气息。因此,南昌风俗民谣中关于市井风俗、生活体验的小调浩如烟海,举不胜举。南昌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经历的有关生活、家庭、婚姻、爱情、习俗、宗教信仰等活动,都在各类风俗民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生动呈现。

  据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何干平介绍,在南昌,女儿出嫁时有“哭嫁”歌,结婚闹洞房时有“贺郎”歌;每逢春节,有的乡民挨家挨户送春联时唱“送春年”歌;每逢老人祝寿、孕妇生产时,上门唱彩的民歌手会唱“天官赐福”歌;端午节时,农村有划龙船的风俗,船上的水手们边划边唱“贺龙船”歌。

  新建县许多地区在春节时,村民们会自发组织起来,在祠堂恭贺画出来的“神船”,并唱“号船”歌;南昌县蒋巷等水乡地区的农民在造船时会唱“造船”歌,祈福船只出水太平。

  何干平表示,南昌的风俗民谣以说唱性的较多,节奏也比较自由。如“哭嫁”歌,有说有唱,哭唱时,似唱非唱,似白非白,声泪俱下,感人肺腑;也有的风俗民谣有白有唱,有领有和,如“贺郎”歌、“打花烛”、“造船歌”等。

  春节的“猪头”很重要

  春节和元宵节时,闹花灯是南昌人的一大习俗。“正月十五闹元宵,龙飞狮舞乐淘淘,扶老携幼是义孝,人间处处颂舜哟尧。”这是一首传统的南昌风俗民谣。

  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告诉记者,通过这首民谣可以看出南昌地区春节期间的特色习俗。例如在乡村,村民们一般会组织舞龙舞狮队,游到各处为人们喝彩,以此期盼来年平安幸福。逢年过节,乡间民众还会以舞蹈和戏曲伴着灯彩即兴表演,唱“采莲船调”,为节日喝彩助兴。

  又如“寡妇歌”中所唱,“十二月与姐不拗头,我么与姐讨猪头”(这里的“不拗头”是指夫妻团聚)。歌词中的“讨猪头”是南昌地区的一种旧俗,主要是指以前的南昌人在春节前会预备好猪头,作祭祀祷告之用。余悦介绍说,以前,这一习俗在南昌人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祷告,向神祈求,希望以超自然的力量保佑家庭美满、家人幸福安康。直到今天,在一些地道的南昌餐馆中,依然还能看见未经切割完整烧制的“猪头”菜肴。

  在民歌中传承特有习俗

  当然,有些节日并不是南昌特有的,但在这些节日里唱的风俗民谣却结合了南昌的地方特色,如在“十绣”中提及的“二月二”和“三月三”。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二月二”又名“龙抬头”,俗称“青龙节”,原本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这个节日,以祈求和风化雨的龙王赐福,滋润万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个节日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特别盛行,不过时下的城市人也有很多会过这个节日。

  据余悦介绍,南昌人在这一天除了有剃头这个习俗外,还会吃芥菜饭、韭菜盒子,或是一家人相约踏青、郊游,以亲近自然的方式迎接新气象、新生活,集天地之灵气,改变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

  此外,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昌人还非常重视“三月三”这个节日。尤其在农村,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农业生产,村里一般会组织一次大型聚会,祭拜祖先,并组织村民聚餐,商讨如何互助合作,搞好农业大生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良和进步,这一风俗也逐渐消失了。现在的农村地区,只保留了组织大型聚会这一形式;城市中则只保留了吃芥菜煮鸡蛋这一习俗。

  透过这一民谣歌词所提及的习俗,可以让今天的人们追本溯源,以便更好地将这些习俗传承下去。

  南昌嫁女要“哭”三回

  “哭嫁”歌是民谣与民俗结合的典型代表。虽然各地都有“哭嫁”歌,但南昌哭嫁歌的形式有所不同,这在民谣中有所体现。据《南昌市志》介绍,旧时南昌的新娘出嫁前要“哭嫁”,表示对父母难舍难分之情,母亲也哭,一边哭一边即兴吟唱,没有特定的歌词,哭得越悲越好。据记载,因为对女儿思念情深,南昌哭嫁时间最长的有48天之久。现在,城里的“哭嫁”现象较少,但农村仍然存有这一习俗。

  记者从南昌市文联民歌收集小组了解道,“哭嫁”形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辞堂。当迎亲花轿来了,新娘在拜别厅堂的祖先灵位后,便进行拜辞全家亲人的仪式。参与“哭嫁”的均为女性,如母亲、嫂嫂、姐妹等。二是照轿。辞堂之后,新娘母亲手持香烛等物绕着花轿说唱吉利话,为女儿祝福。三是登程。这是新娘将要离开娘家的最后哭别。当一切准备就绪将要离开娘家时,新娘脚不沾地,由自家亲人(必须是男的)抱上花轿,然后上锁启程。

  这些流程在民谣“登程”中均有表述,并且通过这首民谣还能看出,按照南昌的婚嫁习俗,新娘是由兄弟抱上轿的,新娘穿的新鞋也是不能沾地的,如果沾了地会把娘家的财气带走。

  歌声敬贺新郎官

  旧时,结婚是在当天下午四时开始上花烛,新郎向天地、祖宗、父母叩头,宴请宾客。然后,由请来的乐手奏乐,歌手唱“贺郎”歌。这样的民谣在旧时的南昌农村比较盛行,一般为一人领唱,众人跟唱,时而念词时而唱歌,时而互问时而互答,形式活泼,热闹非凡。

  开始,领唱者念四句彩头,如“天上金鸡叫,地下凤凰啼,八仙云里过,正是贺郎时”。新郎官由两个伴郎陪坐在一张小桌上,由母舅安排入席。接着便是“贺郎”,客人们向新婚夫妇表示赞美和祝愿。

  席间,领唱者托出瓷盘,盘中摆豆腐(寓如意吉祥),再上红花(寓幸福美好),逐桌传递,名曰“传花”。这时,领唱者来到桌前,以歌提问,客人以歌作答,答的内容必须与结婚相关,说的都是吉利话,图个好彩头,不答或答不上的,罚酒一杯,气氛十分热烈,把婚礼推向一个高潮。

  最后,散席前领唱者代表新婚夫妇及主人再次向客人致谢并随主人送别客人,“贺郎”至此结束。

  中国有句古话:“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尽管全国各地都有风俗民谣,表现的内容却大同小异,这些民谣的特色都是结合各地特色体现出来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独具特色的南昌方言共同铸就了南昌风俗民谣。透过这些质朴、简单的唱词及语调,今天的人们既能了解以往劳动者的生活景象,又能领悟到那有着历史年轮的民俗文化。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