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人社部称“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系误读

2014-07-02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日表示,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

  由于条例事关全国111万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社会上盛传从7月1日起“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3000余万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等消息。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的,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条例只是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这项制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也只是作出了原则规定。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按中央部署,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这和条例实施工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说,对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消除误解,防止恶意炒作,切实维护稳定。

  此前报道:事业单位人事条例实施 三千万人告别铁饭碗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天起实施,条例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超过3100万人,他们的命运将受到什么影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此次改革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尹蔚民:我们也要看到,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要继续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做到聘用合同应签尽签,消除制度推行的死角。

  此次大改革,有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一.工资待遇。《条例》中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会是涨工资的前奏吗?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这是一种工资改革的大思路,但不能简单理解为“涨工资”。

  吴江:过去什么决定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过去是财政有钱,工资才能涨。今后的增长是要和市场、绩效、平均工资、物价联系在一起。所谓正常,就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原来是政府决定,现在是市场决定。

  吴江指出,要实现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首先要建立国家统一的调查比较制度,根据各地情况具体测算。

  吴江:比如北京怎么涨,是和北京的企业同工龄、同职位、同学历进行比较,没有调查比较,正常增长就没有来源。物价到底今年涨了多少,通过调查比较测算,最后才能知道北京地区应该不应该涨,所以不是全国,是每个地区都可能有差异。

  二.养老金。原本,事业单位人员并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体系,他们的养老金待遇和企业职工相比,优势大,这是一直受到社会诟病的问题。这次《条例》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这是不是表明,养老金并轨已经箭在弦上?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新条例虽然并未作出具体规定,但指出了改革的方向:

  吴江: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是和国家的统一制定的保险制度一并来实施的,条例只做了一些方向性的规定,下一步还要等待推动,等待统一对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制度进行推行改革,(条例)没有具体说,留下了很大的改革空间。

  对于养老保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中国之声专访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实行与企业目前实行大体一致的模式,也就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胡晓义:实行单位和个人双方缴费制度,建立起社会统筹的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基金,这样就可以实行资金的统筹安排和调剂使用。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把现在按退休前最后工资的一定比例来计发退休费,改成按照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多少,来计发退休费。

  为了合理解决待遇差的问题,胡晓义明确提到,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不过,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目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打破终身制下狠招,值得点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否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行业中的佼佼者,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还需要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管体制来保障整个过程顺利进行。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