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宁强老渡口:嘉陵江水 无声向西流

作者:任嫱 · 2014-05-10 来源:凯风陕西

  这是一个无名的小渡口,也是一个老渡口,是嘉陵江上游宁强县境内四个渡口之一。

  老渡口应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具体从哪个年代兴起的已无从考证,只是从老辈人的口中知道老渡口是从清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期曾经非常繁荣。

  老渡口位于嘉陵江上游阳平关镇以西的6公里处,一头连接当时的商贸大镇阳平关,一头接壤川陕甘三省交界重镇燕子砭,北接甘肃省康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曾经的繁荣。

  旧时陆上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人口流动和物质运输大多都是走水路运输。老渡口往东到阳平关,再往东到了略阳,往西到燕子砭,再向西到广元再到重庆,都要经过这里,因而老渡口也曾格外繁忙。在我小时候,还常看到有往来的船只经过。

  老渡口因为离阳平关和燕子砭都有六七公里的路程,经过的船只走了近十公里,尤其是西来的船只,逆水而上的行走很是辛苦,已经很需要补充给养。因而来往的商船,都要在此歇息休整,补充船上的供给。于是渡口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镇。集镇名小楚坝,窄窄的街道弯弯曲曲,长不过百米,宽不过两、三米,虽然很小,人气却旺。集镇里茶楼酒肆、客栈饭店一应俱全,来往的商贾络绎不绝;街上盐行粮庄布楼茶社等商社生意红红火火,专程来此经商的客人也常常流连忘返。小街因之成为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一个重要的商贸口岸。

  繁荣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陵江上来往的商船开始逐渐减少,岸边小镇也随之冷清了下来,老渡口也慢慢变得安静。当时嘉陵江的南岸有公社,因渡口而得名曰“唐渡公社”,后来改做唐渡乡政府。因为一级政府的存在,各种单位如供销社,信用社,医院学校等机关也都还齐全,河北岸到南岸办事的上学的人还是很多。老渡口虽然没有了来往商船的热闹风光,也还不至于冷清到哪。我的初中有一年就是在河南岸的乡中心学校里渡过的。那一年时间,我每天都要从渡口来来往往地过好几回呢。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南北两岸的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九十年代中后期,行政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唐渡乡政府也被划并到相邻的阳平关镇。供销社信用社等也一并被改制或撤离,到河对岸去办事的人更加减少,那时的渡口一度只是为了往返学校的学生而开设的专用渡口。到本世纪初,由于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原来的乡中心小学也随之撤并到了镇里,就连去南岸上学的学生都没有几个了,渡口也因之更加冷落。

  如今,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村村通工程的全面铺开,河南河北两岸的交通非常便捷,人们无须渡河便可以到达任何自己想要到的地方,于是渡口便彻底的冷落了下来。

  往年过年回家,我都会从渡口过江,而今年春节回家,我却往返都不必经过渡口,河边两岸的公路宽着呢。

  想起儿时的我们曾经几回在渡口边疯玩到忘记了归家,渡口陪着我们度过了多少青春年少美好的岁月。

  如今的渡口已经繁荣不再。夕阳西下,河面泛起阵阵金色的光晕,轻风徐来,平静的水面漾过阵阵微波,岸边老树上不时有乌鸦“呱、呱”的叫声传来。老渡口犹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在阅尽繁华之后沉寂了,它静静地守候着那一方山水,坐看世间风云变幻,见证着岁月的汤汤流逝。岸边默默伫立的已经有了龙钟之态的渡船,也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向偶尔经过的路人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只有嘉陵江水,无声地向西流去。逝者如斯,但去无返。?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余峰 宁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