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世界读书日:跨越时空的生命旅行

2014-04-23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014年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读书和写作都是沉静的事业,它们注定无法缤纷绚烂。不论是心中有激越的情感奔涌,还是有千言万语的感动,哪怕陷入思维的迷局,亦或在他人的命运里奔突,这段艰难的路程注定要一个人孤独走过。

  如果说写作者意在对生命的表达,借文字渡人渡己,那么阅读者便是在他人用精神构筑的多维世界里,重新赋予作品灵魂的精灵。书写者和读者是互相关照、镜像的两端,正如作家朱天文所言“我像海底里的金鱼”,金鱼在海里孤独的歌唱,便是希望千里以外的另外一只金鱼能够听到。不论是书写者、还是阅读者,隐忍孤独都是为了体验之后的辽阔丰盈,而这种辽阔丰盈,必是在对彼此的感知理解中获得。

  由凤凰网读书栏目组织编撰出版的《野渡》一书就是一本旨在渡人渡己关于书写、阅读、品味的书藉。书中结集了包括朱天文、骆以军、严歌苓、莫言、洛夫、李敬泽、安妮宝贝在内的一批知名作家,在凤凰网读书会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精彩对话录。除了固定的书友会交流范式以外,各位作家不同的人生阅历、写作视角及见解主张,以及面对诸多读者及社会质疑时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该书开阔、多元的大视野、大格局。

  书中的访谈录多以某位作家的某部或某几部作品为主题,由作品内容为牵引,进而拉开时空的序幕,由作家亲口讲述作品的创作经历,以及作者对文学、社会、人生的看法。我喜欢朱天心“我像海底的金鱼”这样的隐喻,认同她“外省第二代的乡愁是一个想象的乡愁”这样的认知,赞赏她“常做最不擅长的事情”这样的挑战勇气,但对她“时间其实就是死亡”这样的表达不敢完全赞同。对于从生到死这样颠扑不破的旅程来讲,死亡终是未来时,而绽放才应是当下努力实践的状态。作家严歌苓在回答读者关于《扶桑》一书中塑造的历经苦难和蹂躏仍然高贵美丽的扶桑形象,是否仅仅是一个理想主义情结,是否超现实的问题时,则表达出了自己对美独到的理解。一个能够在苦难中超然、安然,不怨尤的女子是美丽的,当然这种美并非所有的眼睛都欣赏得了,市侩的、功利的、粗暴的、野蛮的人看到的只能是悲践,高贵者只有在高贵者眼中才看得到尊严与美丽。

  书中的各位作者,借与读者的见面交流,实现了自己在作品之外的一次绽放,将自己对文学、艺术、生活、生命的理解予以坦白,或许读者无法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也无法完全赞同作家间的相互肯定,甚至对他们予以读者的回答并不满意,但阅读这样的书藉,在不同作家不同的思维世界里辗转腾挪,本身就是一切精彩的探险。

  凡有过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次有质量的阅读如同一次灵魂的探险,被书中内容牵引着走向一个个未知,共鸣、质疑、思索、寻找出路、昭示明天,这是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循环,而唯其如此,书的生命、作者的生命及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某一点达到共鸣融合。我从不认为对于一本书的阅读,需要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好的作品必然能引起读者的精神游历,手捧书页神思千里,而后再向作者的精神深处漫游。

  跨越文化、打破思想藩篱的阅读是艰难的,深度的阅读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般风平浪静,为了真正读懂书中内容而进行的知识补习,为了深入理解而进行的头脑风暴,为了体味感知对自己灵魂的反醒剖析,这样的旅程惊心动魄,甚至是痛苦的,而唯有用心体验才知其中的美险奇绝。阅读可以添满人生所有的缝隙,用一次阅读领味一次跨越时空的生命旅行,这样的极致体验,恐怕唯有文字可以带我们渡至彼岸。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