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那些消失和即将消失的贵阳老市场

2014-03-05 来源:中新网

  烟火人间合群路  

 

  因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有着18年历史、作为贵阳夜市名片的合群路“夜市街”,自2月23日起,退出历史舞台。总计183家经营户全部退出合群路。 

 

  合群路夜市街,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发展,从最初只有十几个摊位,发展到180余家摊位。在这里,最初的小吃只有炒饭、砂锅粉等几样小吃,经过不断发展,形成拥有了包括牛肉粉、丝娃娃、恋爱豆腐果、火锅、烧烤等丰富美食的小吃街。这里,留下了无数人的美好记忆。2月22日晚,合群路迎来“最后的晚餐”。晚上6点钟开始,合群路夜市摊又变得忙碌起来了,很多夜市摊老板用板车推出顶棚、桌椅,“最后一次摆摊经营。”不少“吃客”、“拍客”纷纷来到合群路,吃最后一顿饭,并拍下照片作为永久纪念。

 

  一位来自白云区的李先生,专程驾车前来合群路吃“最后的晚餐”。李先生是四川人,曾经在贵阳龙洞堡某高校读书,2006年大学毕业后留在贵阳白云区工作。“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周末跟同学从龙洞堡专门来到合群路吃烤鱼,没想到,就迷上这味道了,后来周末经常光顾。”李先生说,他还经常带女朋友一起来合群路吃烤鱼;大学毕业后,同学聚会也选择了在合群路进行。“参加工作后,周末还是喜欢来这里吃宵夜。这,已经是一种习惯。”当在报纸上看到合群路要退市的消息后,李先生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再吃一次合群路的烤鱼。“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吃烤鱼,主要是为了留住那一份美好记忆。”李先生说,这些年他到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错的小吃,但他觉得,合群路夜市的小吃独具风格,“因为,它承载了我美好的青春记忆。” 

 

  “吃客”怀念那段岁月,而对于摊主而言,那段记忆更是弥足珍贵。郑万玉是合群路的老经营户了,人称“八妹”,她以“小地主狗肉”闻名于合群路。郑万玉自17岁开始在合群路摆摊,不轻易间,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如今,合群路要退市,她万分感慨地说,没想到我已经在这里摆摊20年了,我的青春都献给合群路了啊。22日当天晚上,她决定把最后一餐做给自己吃,并召集陪她一起度过无数个摆摊夜晚的伙计们,一起吃顿团圆饭。  

 

  然而,比起“吃客”和摊主对合群路的依依不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对合群路退市则是另一番态度:多数居民希望夜市清退后能换来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晚上终于可以好好睡觉啦”。合群路附近居民说。  

 

  繁花似锦公园路 

 

 

  2013年10月,随着公园路升级改造工程的开始,已经经营了13年的公园路花市一条街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那一路的花香如今已经被嘈杂的施工声掩埋,这条曾经出售代表着爱情、浪漫和温暖的鲜花的街道,今后将被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所取代。 

 

  “公园路花市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杨莎莎是公园路一家花店的老板,2006年,高中毕业的她从老家铜仁来到贵阳打工,在亲戚介绍下,她成为公园路“木兰花舍”花店的一名收银员,在那里,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他是店里的花艺师,话不多,可手艺却是店里最好的。”莎莎说,因为店里包食宿,长时间的相处让两个年轻人有了感情,在当了3年打工仔后,掌握了进货渠道、销售技巧的莎莎拉着有着一手好技术的男朋友自立门户,“一开始,没有那么多资金,也找不到门面,我们就在公园路租了一个只有40平方米的老居民楼做起了花店生意。”莎莎说,因为没有街边的门面,他们经常站在街边拉生意,看到有从花店出来,没有成交的顾客,他们就主动上前去,“因为价格便宜,还可以预定送货上门,我们还是拉到了不少的生意。”莎莎说,那一年的时间,他们累积了不少资源和资金,一年后,一位认识的花店老板转行,将自己门面转给了莎莎,莎莎如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花店老板娘。“大家可能觉得花店老板挺小资的,其实啊,做花店是非常辛苦的,绝对的起早贪黑。”莎莎说,她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0年的情人节,那是她自立门户后的第一情人节,她和男朋友提前半个月接受预定,情人节前后5天,他们总共只睡了几个小时,“他的手已经被花刺刺的满是伤痕了,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吃顿饭,几乎都是泡面。”莎莎说,那个情人节他们赚了3万元,是过去他们打工时候两个人半年的收入。熬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花店正越来越好,却遇到了公园路的改造,莎莎说,对这条街上的花店经营者来说,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好在他们从前年开始,已经在淘宝上开网上花店,经过两年的经营,业务量也比较稳定,“没有了集中的花市一条街,在哪里继续开店,我们还没有想好,不过有网上店的支撑,我们并不着急担心,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完全转型网上,也是可能的。”莎莎说,从当初什么都不懂的打工妹到现在结婚成家,公园路记录了她的辛苦和幸福,街上的那些花店,不仅是竞争者也有好朋友,如今就要散了,真的很舍不得。  

 

  每年的4月和11月,去花店给过生日的爸爸和妈妈买一束鲜花,已经是市民杨倩多年的习惯了,今年的4月,杨倩路过已经空空荡荡的公园路,心里很是感慨,“鲜花是美好祝愿的代表,公园路花市一条街可能承载了不少贵阳人的温暖记忆,即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可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贵阳人一想到买花,依然会回忆起这条曾经花香四溢的街道。”  

 

  实惠便利五交化 

 

 

  2013年11月,星云家电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工作启动,涉及1022户的签约工作于2014年1月全部完成。于是,2013年年末和2014年初,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后面是废墟一片,前面则是人头攒动的家电路边摊,赶着消化存货的商家,和赶着来淘便宜家电的市民们为即将消失的星云家电城上演了一场热热闹闹的送行仪式。  在星云家电城旁瑞花巷里的40号居民大院里,停得满满的车辆里,一半是贵阳车牌,还有一半是外地车牌,其中大部分是浙江的车牌,在这个居民院落里,除了贵阳话,你还能听到不少操着浙江话和福建的住户。“我是浙江人,目前和老婆,儿子一起住在这里,我们在贵阳经营家电生意已经10多年了。”王老板主营的业务是冰柜、消毒柜等,他说,从浙江老家来贵阳做家电生意十多年了,儿子就是在贵阳出生的,今年都已经读初二了。王老板告诉记者,2004年,他把门面迁到了星云家电城,因为离店面近,他们看中了旁边这个小区,在他们这个院子里,有两栋是瑞花巷的拆迁安置户,剩下的两栋商品房,有不少都是和他一样,在星云家电城里做生意的人。“这里可以说是整个贵阳市家电的集散地,不少市民都会去大商场看好商品,然后来这里买。”王老板说,在这里经营家电这么多年,他接触过不少贵阳顾客,“有装新房结婚的,一个周末下来,就能把家电全部置办齐了,有时不时就来逛逛的,给家里添补点东西的,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看中的都是这里家电实惠的价格。”王老板说,薄利多销是这里大多数商户的经营办法,“只要人流量在,就不怕不出生意。”如今,星云家电城已经变成一片瓦砾,王老板的店也搬到了嘉润路一个新的家电城,对于未来的生意,王老板还是隐隐有些担忧,“商户基本都散了,有的搬到金阳,有的搬到嘉润路,这一分散,散的就是人流,散的就是生意啊。”王老板说到。

  

  “在这里买家电,最爽就是能砍价。”记者遇到市民刘先生的时候,他正准备淘个电压力锅,“我家里所有的家电都是在这里买的,我还记得5年前,准备结婚的时候,我和老婆每个周末都泡在这里,大大小小的家电都是货比三家后买下来的,后来和商场的价格一对比,真觉得是占到便宜了。”刘先生说,如今家电城要拆了,他还不知道以后再要买家电应该去哪里淘了。

  

  万千宠爱市西路 

 

 

90年代的市西路

 

  市西路,1978年建成至今三十余载,42个商场汇集大大小小商家上万户,年销售额达200余亿元,每天吸引人流约10余万人次……翻阅市西路的成长历程,仿佛一部传奇史,无数人在这里实现致富梦想。  王女士在市西路做了十多年的服装生意。十年间,她从一名“啥也不懂”的大学毕业生,到如今一名事业有成的生意人,“感谢市西路,让我成长。”她犹记得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光顾市西路,她羡慕生意人的干练和精明,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这里开店,成为一个老板娘。她想起那段打拼的日子:到全国各地去考察,然后跟商家订货,“像男人一样战斗”;忙着看店和招呼顾客,“吃饭都是叫盒饭”。“都是美好的青春记忆啊。”王女士无限感慨地说。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这里的问题渐渐凸显:消防隐患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交通拥堵……市西路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涵盖商场、住宅、公司,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达1万余人,许多建筑因年代久,连防盗设施都没有配备。做生意的担心货物被盗、逛街购物的担心被偷抢、居住在附近的住户更是内心忐忑。这些不容忽视的“硬伤”,严重制约了市场发展,更影响了各商户的空间拓展。为此,相关人士认为,市西路这块“金字招牌”要想做得更大、品牌更响、走得更远,批发业态整体搬迁势在必行,而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则提供了高品质平台和广阔空间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对于市西路要搬迁,王女士觉得这是好事。“市西路还是太窄了,拥挤的时候,人都寸步难行,更不用说车了。”她听说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能够提供完备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仓储条件、便利的交通、先进的管理,“拥有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是消费者的基本要求,但对于我们商家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起王女士怀念在市西路的“创业史”,在贵阳某机关上班的李女士则是怀念在市西路的“购物史”。“大学时候,每逢周末,我们寝室姐们就从花溪出发,直奔市西路,看看最近又来了哪些好看又价格合理的衣服。”李女士是安徽人,2004年考上花溪某高校。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李女士也喜欢逛街购物。“有时候,即使啥也不买,但是逛逛市西路,感觉也不错。”李女士说,渐渐地,“逛逛市西路”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听说市西路商业街不久就要搬迁,李女士说,这是时代发展之必然,她很赞成。“说到底,市西路还是太乱太窄了。如果能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逛街购物,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好事啊。” 

 

  结束语: 

 

  告别,是一个新的开始;告别,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在这场对消失在历史进程中老市场的集体怀旧中,舍不得的是那些年逛街时候陪伴在身边的人,值得记住的这些岁月里发生的成长的故事。不过,需要怀念的是过去,需要展望的是未来,老市场消失了,新市场会成熟起来,我们相信,随着贵阳市城市改造的推进,这座城市将会成为一个更成熟、更便利、更功能化的现代化都市。 

 

  你说我说: 

 

  黯石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历史就是这样不断推进,一些事物只有在它消失时,你才会看到它珍贵的地方。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这几个老市场承载了老贵阳的集体记忆,当它们即将消失的时候,怀旧是不可避免的。纪念过后还是要继续生活,我们都期待看到有更完善的市场取而代之。当我们能在更宽敞、舒适的地方继续做以前在这几个老市场里做的事情的时候,这些老市场也就真正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潘玥彤旅居澳洲的贵阳人:春节回来,看到贵阳真的有好多变化,花市没有了,合群路也马上要拆了,听说市西路也快没有了,我告诉了一些在国外没有回来的朋友,听说合群路和市西路没有了,都感慨万千,总觉得自己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远,不过,我也看到这个城市的进步,马上有了轻轨,大型的购物中心也越来越多,这个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现代,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贵州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李杨:周末,喜欢跟同学到合群路吃夜市,沿着这条街,寻找自己的喜欢的美食,那感觉,很奇特,也很美好。我真是特别喜欢合群路的恋爱豆腐果,带女朋友来吃,她也超喜欢。以后,这些都成为美好的记忆了。 

 

  小十字某写字楼“80后”上班族姜敏:以前,我的大部分衣服都是在市西路买的,那边选择的余地特多,价格也合适,全国最新的潮流都能在这里最先找到。现在,流行网购了,不过我还是会去市西路实体店看看,然后在网上做一个对比。不管去市西路实体店购物还是在网上购物,好像都绕不开市西路啊。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