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视野:中国孩子的智商开发太早了?

2014-01-24

 01 “德国没有学前班”等报道是误读法条,以讹传讹

近年来,有关“德国人拿走一半诺贝尔奖”的教育神话反思不断见诸报端,其中最著名的归因便是“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其后还出现了“德国教育法禁止学前教育”等变种,俞敏洪所称“德国孩子七八岁前不让学数学”也当属此列。实际上,此类说法纯属误读法条后的以讹传讹。德国宪法中有关“废除学前教育”的条文是魏玛共和国时期所颁布,指的是废除拥有提前升学特权的三年制小学,虽然指代词语相同(Vorschule),词义却与当代所指幼儿园类的学前教育完全是不同概念。前者因学费高昂而沦为“贵族专属”,之后出于教育公平性而被明文废除。至于“德国教育法禁止学前教育”、“德国没有学前班”等说法也无实证,事实上在德国汉堡市仍然存在学前班的形式,作为介于学前和小学之间的教育机构,家长可选择让孩子进学前班还是幼儿园。

 02 与传言相反,德国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早在1837年,第一家现代学前教育机构便诞生于德国,而幼儿园“kindergarten”一词也是源自德语。虽然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仅属于福利事业,不属于正式教育体系,但德国政府却在不断立法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1999年,德国联邦政府建立关于儿童日托机构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体系,开始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规范。2004 年,德国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条例》和《发展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建议书》,以保障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连续性。而根据2005年实施的《托幼机构拓展法案》,联邦政府每年投入1.5亿欧元以增建全日制托幼机构,满足幼儿入托教育需求,保障学前教育的发展。

 03 国外幼儿园“完全不教知识”是一厢情愿的误解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确注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但也不是像国内理解的那样“完全不教知识”,“成天只有玩”。2003年,德国因为近年学生在国际测试表现很不理想,开始制定联邦层面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各州也相应出台相关标准,其中涵盖了学前教育改革计划。在2004年版的柏林幼儿学前教育计划大纲中,除了社交、音乐、美术、科学等项目,还重点明确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在数学基础教育一项下,也列有具体教学目标,包括算数及简单加减乘除。同样在美国,如加利福利亚州的学前教育课程大纲中,也涵盖了语言听说读写及数学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至于外语,德国有不少幼儿园开设英语教学,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美国也有提供双语教学服务的学前机构。此外,各类课外辅导机构在欧美也不乏市场需求,教育对象涵盖学龄前儿童。

 04 德国孩子八九岁不仅学数学,且数学思维能力不亚于中国学生

俞敏洪在演讲中所称“德国孩子八九岁前不让学数学”毫无事实根据,德国学生不仅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基础数学课程,而且在数学逻辑思维上能力并不亚于中国学生。根据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系进行的一项关于各国小学课本内容难度的比较调查,在总体难度、知识宽度、内容深度及练习难度等四项比较中,中国仅在练习难度一项上高于德国。而在华中科技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联合进行的中德两国小学1-4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抽样调查中,研究报告显示,在数学加减乘除的运算领域,中国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德国学生,但在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方面的测试上,中国学生无明显优势, 有些项目测试甚至低于德国学生。

 05 "智商开发早"论易误导家长排斥必要早教

俞敏洪还举例称“美国数学是众所周知的‘白痴水平’,我的孩子在美国读六年级还在算8+7等于多少,但是全世界前100位数学家,美国出了接近80位。”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孩子智商开发太早,导致后劲不足”。先不提美国教育系统中的资优教育计划(Gifted & Talented program)让天资优异的学生,包括学前儿童,可以额外学习更具深度的课程,在普遍认为中国基础教育负担太重的背景下,这类单纯将“出数学家或拿诺贝尔奖”跟“基础教学简单”进行划等号的因果联系,继而得出“十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什么都不学”的俞敏洪似结论具有相当的市场,却有矫枉过正的误导性。这类倡导很可能将原本就缺乏早教知识的中国家长推向完全不要早教的反面立场,甚至排斥必要的早期阅读、数学意识等能力培养,而后者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等欧洲经典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早教方式。

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