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评实体书店困局:书店应“自我造血”

2014-01-20

 

 

  创办近19年的龙之媒广告书店,经过漫长的半年“告别”,终于不支,于2013年12月29日谢幕。

  其实就在不久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这意味着呼吁多年的实体书店免税政策终成现实,打响了——

  人文特色浓郁的独立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印记与地标,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它承载了许多人的阅读体验,在城市空间记录了“人与书的相遇”。很难想象没有“万圣”的海淀,没有“季风”的上海和没有“学而优”的广州。然而,昂贵的地租、阅读的迁移,尤其是恶性价格战,让这个印记日益风化、消磨,中小独立书店成为“实体困局”中最先倒下的一批。

  努力保存实体书店有必要吗?

  在一线城市,网络购书已经成为主流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书店被迫充当网络的“样本展览室”。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这些曾在京沪名噪一时的民营连锁书局,纷纷因欠款、欠薪相继关门;甚至季风书园,也屡传因资金链断裂而将歇业。这是否意味着实体书店因此就可以消失?

  事实上,实体书店依然为很多读者所喜爱,因为在那里可以直接和纸质书亲近。虽然可能看了一天书,最后一本书没买,却也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这说明实体书店具社会公益效用。

  当大多数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以低俗小说吸引读者,以“性”与“暴力”吸引流量和点击的时候,很多中小书店的经营者却心怀文化理想,以精良的图书选品和服务为喧嚣城市搭建了小小的精神休憩地,成为城市的文化景观。事实上,读者每在书店中逗留10分钟,一本书就有可能获得销售的机会,对助推全民阅读善莫大焉。实体书店还通常成为读者和作者文化交流的场所,这本身也是文化公益行为。

  一大批文化窗口——地面书店的消失,意味着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损失巨大。

  实体书店困境的根源在哪里?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曾亲见北大旁的风入松关门迁址,颇为感慨:“这家书店曾得到北大师生与周边读书人的喜爱,却由于房租问题难以支撑,引人思考。我们政府的财政并不只是国有企业的财政,也是全社会的财政。民营的实体书店如果具有公益性而人民群众也还需要的话,财政就可以给予帮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新颁布的通知,获得了业界的大声喝彩。

  民营连锁书店纸老虎公司代总经理曹章武说:“原来的营业税已经改成了增值税,免掉增值税就相当于给书店全部免税了,相当于营业额的13%左右。这不仅仅是免收多少钱的问题,而且是国家给出了长期的扶持政策,这对整个图书行业来说影响是非常长远的。”

  影响实体书店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税收,二是房租,三是电子书商的价格战、折扣战等恶性竞争,这些因素使中小实体书店基本无利可图。还有就是伴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和阅读的多元化,相当一部分读者从实体书店转向了网络购书或网络阅读,纸质书阅读氛围不浓厚、购书群体萎缩。

  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也是其中之因。在城乡建设中,有的地方政府把微利的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定位在纯商业开发上,相当多的书店、报刊亭,在拆迁后得不到妥善安置。最典型的郑州,把室外的报刊亭全拆了。

  价格立法和书店自我造血

  “要想办法平等竞争。国外有新书第一年不许打多少折的规定,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立法的说法。”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翟德芳说。“限折令”同实体书店免税一样,也是被业内人士呼吁了多年的政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谭汶说,我国实行了图书定价销售制度,但确实没有相应的法规。前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曾经跟发改委沟通,希望完成一份有关价格方面的制度,但此协议被搁置。

  谭汶表示,政府主导扶持书店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和实施。2011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建部联合出台“通知”,要求城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要预留包括出版物发行网点在内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厦门等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和用地、支持等多种方式扶植实体书店。浙江新华书店建立了连锁经营、电子物流配送,3年就发展了社区农村小连锁店287家。

  社会力量也在集结。中国韬奋基金会下设帮书店专项基金,借鉴法国的书店评测体系,根据书店公益特点和经营文化进行评价后,按测评等级对实体书店进行专项基金补贴,还支持中小书店成立联盟合力发展。

  曹章武认为书店要自我造血,“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阅读传播的空间,不能单纯卖书,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目前,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的精典博维书屋正在装修,这里将建成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24小时博书屋”,集读书、赏画、品茶、休闲、影视、音乐、娱乐、数字传媒等多元素于一体,还会举办一些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

  这种多元化经营的书店势必需要更大的面积和更多的房租。曹章武认为,“鼓励开发商参与到图书经营行业”是避免书店在商业区被边缘化的方法,“现在城市中商业环境越好的地方书店反而越少,因为租金价格太高,免税也无济于事,但如果开发商自身建配套书店,因为没有租金压力,书店便能长期生存。”“学而优”创办人陈定方还提出,出版商应为实体书店对其图书的展示埋单。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