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到哪里寻找“同桌的你”

2013-12-10

  有个同桌可以让他们从小学会相处,学会帮助别人,即便吵架也算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学习。同桌本是人生的第一次实际的人际关系训练,可惜无意中被灭杀了,说起来有点儿可惜。

 

  收藏家马未都近日发博客称,目前北京大部分小学都已经单人独桌,过去的二连桌已不见踪影,同桌文化的消逝令人惋惜:“今天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幼童时期很难学会照顾别人,有个同桌可以让他们从小学会相处,学会帮助别人,即便吵架也算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学习。相处是融进当今社会的必修课,一个人就算身怀绝技,但与他人格格不入,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同桌本是人生的第一次实际的人际关系训练,可惜无意中被灭杀了,说起来有点儿可惜。”

  1岁-15岁是青少年情感、品德、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证明,与自己距离最近、交往最多的同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精神弥补功效,特别是初中生的感情重心已由父母转向朋友,对同伴文化的遵从心理明显增强,同伴、同桌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华东师范大学一项关于“同桌安排对初中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中表明,同桌安排对初中生学习态度有影响,大部分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时会考虑身高、性别、成绩、性格、学生意愿等因素。合理安排同桌,优化搭配,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人际共融。

  如今这种愿望却成了一种奢侈和空白,团结协作变成了势单力薄、陪伴激励变成了独自承受、相互谦让变成了独来独往、宽容包容变成了自我中心,同桌应该发挥的“陪伴”、“激励”以及“精神滋润”功效缺失了,对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而言,形成了精神断层、情感暗淡,久之,对于其合作精神、性情宽容、人际交往,乃至和谐的心理发展,都是一种无形的遏制。“小”同桌,真的蕴含着教育大资源。同桌如何安排,真的就是教育观念、教育价值观的一种无意体现。

  我理解同桌文化为何流失?同桌之间总会产生矛盾、摩擦,不利于管理,容易出乱子,特别是很多中小学校,都是超级大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本没精力管理孩子的情绪和纠葛,所以,更愿意用单人单桌,减少工作量,提升所谓的管理效率。

  可是,协作和人际交往等“人”的成长,本来就是教育应该积极重视和完成的任务,本来就是和谐教育的重要构成,我们因为管理需要、效率需要、教育面子需要,而剥夺了生态化的发展机会,精神成长机会,这是对孩子教育生态的破坏,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还是会想到当下的孩子,越来越孤独、冷漠,各种教育都充满了功利、投机,唯独缺乏温情,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机会,连同桌文化都被无情剥夺了,怎么不形成一种情感封闭和冷漠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请留住我们的“同桌文化”吧,多给孩子一些正常交往、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机会,汲取到更多的精神营养、心理安全和发展正能量,以及相互协作的机会,得到更和谐的发展。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