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孙中山的葬礼为何迟到三年多

2013-11-25 来源:大众日报 校对:周原

  孙中山先生葬事始末:民国13年(1924年)年底,孙中山先生应冯玉祥、段祺瑞的邀请,决定北上,他满怀希望的以一个革命者应有的骄傲,在人民的拥护下,去解决国事问题。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离开了广东,途经上海,绕道日本,然后到了天津。因长期奔走革命,积劳成疾,还没有来得及进京和军阀会议就肝病发作,卧床不起了。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扶病入京。旋经协和医院确诊为肝癌。不幸,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经中西医多方救治无效,于民国14年(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逝世,终年59岁。1929年6月,孙中山先生按生前遗愿归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为何钟情紫金山

  孙中山曾几次到东郊紫金山(钟山),最著名的一次是谒孝陵,时间是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对孝陵的主人朱元璋特别崇拜,革命之初,就是以朱元璋为榜样,承继了朱元璋“恢复中华”的民族精神。但孙中山后来认为,自己的事业比朱元璋、洪秀全更有革命性,“前代革命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谒陵时与临时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谒孝陵时,清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刚三天。当时孙中山亲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谒孝陵,祭奠朱元璋,并发表了祭文,称朱元璋为“我高皇帝”。

  据史料记载,4月1日这天,孙中山起身很早。起床后,孙中山碰到人就说,从今天起,我就是自由公民了。吃了早饭后,孙中山吩咐卫士去备几匹马来,说今天要到东郊去打猎。

  孙中山在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的胡汉民等人的陪同下出朝阳门,直奔明孝陵而去。

  当时紫金山阳光明媚,景色美不胜收。一处叫半山寺的地方,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登高远望,南面的方山历历在目,秦淮河像一条玉带逶迤环绕。

  孙中山慨叹道:“展堂(胡汉民的字),还有你们都来看,这地势比明孝陵的独龙阜还要好,前有照,后有靠,有山有水,气势雄伟,我真不明白,当年明太祖为什么没有选中这块地方?”

  胡汉民接着孙中山的话说:“先生说得对,这里的确比明孝陵好,拿风水来说,叫做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砂环抱,加以秦淮河环绕,真是一大好墓地也。这是大风水,而明孝陵则是小风水。”

  孙中山又接着胡汉民的话笑着说:“我将来死后就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

  上面这段故事,是其子孙科后来记下的,是孙中山希望死后葬在南京的最早记录,也是目前民国官方资料记录。“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一说的来源。

  孙中山死后葬南京,主要原因是革命成果在南方,自己在南京称大总统,选择归宿南京并不是偶然的。同时,不可否认,孙中山将具体的葬地落实在东郊紫金山,确实也与这里风水好有关。

  孙中山生前在确定南京为首都时,曾说过“南京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三种天工,钟毓一处,世界中之一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

  1925年3月12日,—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孙中山弥留之际,守护在旁的宋庆龄、孙科、汪精卫,何香凝、张静江见其昏睡了,急着悄声议论起其后事。汪精卫提出:万一总理不测,是否就葬于北京景山为妥。岂料此话被从弥留之际醒来的孙中山听到了,他急切地连声说:“不,不,我要紫金山。”

  在场者对孙中山突然启口无不感到惊喜,可对要葬紫金山一事一时面面相觑,顿生疑团。在孙中山去世后,与孙中山一起北上和在京华的部分国民党上层人士闻汪精卫述说的孙中山要归葬紫金山的临终遗言后,因为不了解紫金山的地理方位,一个个感到茫然。而这时其中一位受命北上任检查清宫古物并筹建故宫博物院的江苏吴江籍、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站了起来,他向在场者明确地道明了紫金山就是南京明孝陵所在的钟山。汪精卫听后随即要陈去病写一篇考证文章。陈去病受命后,很快撰写了阐述紫金山历史沿革及其状貌特征的《紫金山考》,发送全国各报公开发表。

  孙中山墓葬地释疑了,就开始处理善后事宜。不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孙中山葬事筹备组织。这时,陈去病往返于北京、南京、上海之间,还专门陪同宋庆龄、孙科等上紫金山踏勘,最终正式确定了钟山中部小茅山南坡为孙中山先生的墓地。

  紫金山很大,孙中山当时指的地方并未留下标记,也无人当真记录。在孙中山病逝后,陵址的卜择便成了问题。孙中山到底希望葬在山的何处?据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山陵园史录》(1989年11月版,南京出版社)载,遵照孙中山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委员会成立前,北京治丧处就已派后曾任民国政府主席的林森,赶往南京初勘葬地。

  林森返回北京后向治丧处作了汇报,由治丧处代表与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接洽相关事宜。

  孙中山葬事筹备处成立后,首先由家属及葬事筹备处代表林焕廷、叶楚伧等人,到南京实地勘察墓址,并确定工作顺序。4月21日早晨,宋庆龄、孙科等由上海抵宁,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下午即赴紫金山相地。

  宋庆龄一行先至明孝陵西的“虎山”。为何先看这里?原来里面有一个小插曲。

  此前,葬事筹备处曾收到一位姓孙的来信,自称是虎山主人,愿捐山为孙中山墓地。但当宋庆龄一行实地观察后,当即就放弃了。所谓虎山,不过是明孝陵西侧的一座小丘。要说风水确实有,但让朱元璋用去了,孙中山岂可葬在朱元璋的脚下!

  当年刘基等风水大师为孝陵卜址时,就是将此山丘当成“右白虎”风水山来处理的。由于地势较低,又处明孝陵下水头,虎山根本就不是安葬孙中山的风水宝地。

  暂厝香山碧云寺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辞世后,3月15日由北京协和医院的法国医师作防腐手术后,身穿大礼服的孙中山被殓入楠木棺内。3月19日,孙中山灵榇由国民党党员抬至中央公园(1928年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拜殿(现改名为中山堂)内存放。3月24日至月底在中山公园拜殿举行公祭,前往致祭的中外人士和各界群众746800人。3月30日前苏联政府派专员来米诺夫运水晶盖钢棺抵京,因遗体早已入殓,该棺未能使用。

孙中山先生遗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图为先生家属在北京中山公园灵堂守灵

孙中山家属在中山公园守灵

  孙中山生前曾经表示希望去世后能够安葬南京。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偕胡汉民等人,前往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的地势山水环绕、气象雄伟,就微笑着说:“我将来死了,能葬在这里,那就好了”。国民政府决定遵照他的遗愿,将南京紫金山选为墓地。由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工程浩大,短期不能竣工,国民党治丧委员会决定将灵柩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

碧云寺门前社会各界的挽联

  香山位于燕京西北郊,距西直门20公里。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古人云“京西北诸山,耸而特秀者,唯香山为最”。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本名碧云庵,明正德九年(1514)权宦于经拓修碧云庵,更名碧云寺。天启三年(1623),太监魏忠贤再度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弘历皇帝扩建碧云寺,在保存原寺院的基础上,增建罗汉堂,行宫院,金刚宝座塔。全寺占地40000平米,共分六进院落,各组殿宇,凭依山势,层层迭起,甚是雄伟。金刚宝座塔是寺内最高大、美丽的建筑,通高34.7米。塔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分上下两部分,下为金刚宝座,正面正中开券洞,循石阶而上,出口处置一方亭,左右各有一圆形喇嘛塔,后为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整座宝塔满布藏传佛教风格的浮雕,属清代石雕珍品。

北京香山碧云寺

  1925年4月2日,孙中山灵柩举殡移往碧云寺。北京城各机关、团体、学校、铺户、住户均挂半旗致哀。上午8时起,北京西长安街至中央公园门口、天安门一带,由治丧处分段分片地插上了白旗,作为各机关、团体、学校送殡人员集合的标志。政府派出的陆、海军护灵仪仗队、北平警察保安队,先后按次序排列整齐,北京大学学生组成的花圈队则在公园南门“公理战胜”牌坊集合,人各手持花圈一个,等候起灵。上午11时鸣礼炮三十三响,送殡的队伍从中央公园出发。殡列行进时,孙中山遗孀宋庆龄全身黑纱,在灵车后边乘坐第一辆双马驾辕的黑车,车顶上扎着黑彩球。天空中三架战机盘旋护航。灵柩放置在一辆炮车上,四匹乌骓马牵引着灵车在隆隆炮鸣中缓缓前进。国民党士兵枪口朝下倒背枪支,分列两旁护送,其后跟随的是孙中山生前侍卫、亲随、好友、政府官员和各国驻华使节。灵车经西长安街、西单,出西直门,然后经海淀、玉泉山到西山。北京30万市民步行送灵至西直门,更有2万余人径直送灵香山(这些人大多为学生和国民党官兵)。一路之上,学生们高呼“孙中山先生主义万岁”、“打倒军阀”、“促成国民会议”等口号,场面悲壮。这一天碧云寺各院都搭起了牌楼,上面挂满了挽联。

1925年4月孙中山灵柩移入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安放

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

  归葬南京紫金山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耗资400万元,历时三年,于1929年春天落成。为了顺利完成移灵奉安大典,国民政府于1929年1月14日,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令》,公布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章程》,为总理灵榇奉移南京做准备。根据此章程,奉安委员会是“国民政府为安葬总理大典特设”的“主持一切奉安事宜”的临时委员会。该会由国民政府委员、各部部长、文官长、参军长、葬事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南京特别市市长,为奉安委员会委员,并设主席委员一人。委员会于国民政府内设立办公处,由主席委员指挥;办公处设总干事一名,承主席委员之命,处理关于办公处各组之联络接洽事宜。办公处又分为八个小组:总务组、财务组、文书组、布置组、警卫组、典礼组、招待组、交通组。各组除设主任之外,设副主任一人,干事若干人,同时,办公处所有人员,都没有薪金及车马费用。另外《章程》还规定,委员会每周至少召开会议二次。

  除奉安委员会以外,国民政府还组织了由胡汉民、汪精卫、蒋中正、张人杰、谭延闿、程潜、李煜瀛、蔡元培、许崇智、于右任、林森、谢持、邓泽如、伍朝枢、宋子文、孔祥熙、林焕庭、叶楚伧、杨铨等组成的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

  奉安委员会积极运作,就奉安迎榇诸事宜,进行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制定了《参加奉安大典人员及代表名额之规定》、《迎榇奉安日市民应注意事项》、《参加迎榇公祭奉安者应注意事项》、《迎榇秩序》(由浦口至中央党部)、《公祭秩序(在中央党部)》、《奉安秩序(由中央党部至陵墓)》、《总理奉安礼节》、《参加奉安大典代表执行总纲》等一系列规定。

  为了迎奉孙中山灵榇南下,1928年11月8日,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81次会议,决定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林森、郑洪年、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吴铁城负责孙中山灵榇由北平迎往南京安葬的工作。1928年12月20日,迎榇专员林森、郑洪年、吴铁城、秘书孙璞、书记林履明、李帮栋及副官3人乘津浦路特快列车驰赴北平,筹备迎榇工作。紧随其后的是将从美国定制的铜棺(长六尺、高二尺六寸、前宽二尺六寸、后宽二尺四寸、厚约1厘米,上面是水晶玻璃罩,最上为紫铜棺盖)由南京运往北平。1929年5月2日将碧云寺普明妙觉殿佛像清空。5月18日宋庆龄赴碧云寺瞻仰总理仪容,儿子孙科、儿媳陈淑英、女儿孙婉、女婿戴恩赛同车前往。5月18日7点20分,宋庆龄夫人在孙科夫人陈淑英的搀扶下,登上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在孙中山灵前敬献花圈,行三鞠躬礼。她流着泪,用手指了指灵柩示意要瞻仰遗容,卫士们马上会意,便拿开覆棺的国旗,扶她登上石台。此时宋庆龄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感情,抚棺痛哭,大声喊道:“总理!今天我来到您的身边,您却往哪里去了!您听得见我在喊您吗?”众人见状也纷纷落泪。

宋庆龄从莫斯科回国参加奉安大典

  1929年5月20日下午2时,孙科邀请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史蒂芬到碧云寺为总理遗体手术。先揩净遗体,再用白绷布周身包裹,最后殓入楠木棺内。5月22日,在碧云寺举行了遗体改殓仪式。5月22日晨7时,护灵处主任马湘指挥护灵卫士(马湘及护灵卫士均随侍孙中山多年,在广州陈炯明叛乱中护卫孙中山脱险,1925年随孙中山北上,直至其逝世后,一直驻守碧云寺护灵)将灵榇从金刚宝座塔移入普明妙觉殿。8时许,宋庆龄、孙科、史蒂芬医生齐集普明妙觉殿,史蒂芬带领助手郭荣动及护士一人将总理遗体遍洒贵重的防腐药物,头发上施以特制发膏,用象牙梳理整齐,遗容上擦上特制的橄榄油;然后,宋庆龄、孙科、陈淑英、戴恩赛、林森郑洪年、马湘等人将遗体从楠木棺中抬起,更换殓服(从北平瑞蚨祥绸缎庄定制)。当时《申报》载遗体完好,“面目如生前静睡一般”。上午11时重殓完毕,封棺,奉置普明妙觉殿,将该殿设为总理灵堂。5月23日—5月25日在碧云寺举行了公祭,5月23日接待党政军代表、各国公使公祭,5月24日接待社会各界、各社会团体公祭,5月25日接待总理家属公祭。5月25日当晚,宋庆龄等总理家属、迎榇专员均宿于碧云寺。

孙中山奉移时的铜棺

  5月26日零时,由南京国民政府葬事筹备委员会迎榇专员主持,在碧云寺举行了隆重的奉移典礼。奉移路线是:由碧云寺经玉泉山、青龙桥、万寿山、海淀大街进入西直门,经新街口、西长安街、天安门、中华门,出正阳门,至前门东火车站。为求遗体安全移动起见,采用杠夫扛移,抬灵杠夫均雇自西长安街日升杠房,事先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行动平稳,技术纯熟。凌晨2:30分,灵榇出碧云寺山门,《奉安实录》记载:“时正夜中,皓月当空,纤尘不起,而微风拂柳,有若惜别,万籁无声,尤见肃静。”凌晨5:00灵榇至玉泉山,5:40分至蜈蚣桥,12:00到达西直门,14:00到达前门东火车站。17:00迎榇的灵车离开北京开往南京,起灵当日北平30万人衔哀恭送孙中山先生。

  1929年5月28日上午,停放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先生遗体由专列运来南京。孙中山灵榇抵达南京后,停灵于中央党部礼堂。从5月28日起由中央委员、各特任官轮流在中央党部守灵,3人为一班,每班4小时。第一班由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守灵。共22班,直至6月1日奉安日为止。

奉移的火车专列

奉移灵车内部布置

士士兵向灵榇敬礼

浦口码头迎榇军舰

国民党官员在浦口火车站迎榇

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在浦口迎榇

南京中山码头迎榇场景

国民党中央党部迎榇装饰

迎榇汽车进国民党中央党部

社会各界公祭场景

  6月1日是奉安日。凌晨2时,奉安委员会特备的汽车已停在中央党部二门前院内。奉安总指挥朱培德、总干事孔祥熙以及各组正副主任都已到场,指挥各干事分别作好准备。从凌晨2时起,沿中山路两旁已挤满送殡的群众。3时20分,宋庆龄、孙科夫妇及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杨道仪(朱执信夫人)、唐绍仪、陈少白、张继、叶恭绰、头山满、犬养毅、梅屋庄吉、宫崎龙介以及全体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各国专使代表等陆续到达中央党部。移灵原定于上午5时,因恐不能按时到达陵墓,临时由奉安委员会决定改于上午4时起灵。这时,孙中山家属亲故、中央委员、国府委员、各特任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等都进入灵堂,依次排列,各国专使则退至前院,肃立恭候移灵。典礼由胡汉民主祭,然后,由孙中山家属、亲故及中央委员、国府委员、奉安委员、迎榇专员、葬事筹备委员等恭候灵榇,总干事孔祥熙执旗前导。4时15分,狮子山炮台开始鸣礼炮101响,灵榇移出大门,由杠夫抬上汽车。汽车的四周遍扎白彩球,上覆党旗、国旗。灵榇扶上汽车后,孙中山家属、亲故及各委员、各国专使等即加入第七行列,宋庆龄、陈淑英、孙琬、何香凝、宋美龄、宋霭龄等家属和女眷在特制黑色布幔内步行出中央党部,分乘马车随灵护送,其余男宾则分左右两列分别执绋步送。4时25分,号兵吹起启行号,灵车启动。200余名军校学生任护灵团,全副武装,分列两侧,随行护卫。铁甲车及骑兵连在前面开道,由一名骑兵长官骑黑马,手执开道旗。送殡各机关团体共分十行列,在事先指定的地点依次加入,队伍长达五六里,朱培德任总指挥,姚琮、谷正伦、张治中分任各有关行列指挥。

  迎榇大道沿途搭起松柏牌楼、青白布牌楼及救护棚等51座,沿途瞻仰送殡的群众达50万人,航空署并派飞机5架回翔空中致敬。上午8时,各行列先后到达紫金山麓,由纠察员引导至指定地点肃立恭候。奉安筹备人员也将灵舆安置于石级前广场上守候。灵舆为亭子式,用蓝绸裹扎,四周悬白绸彩球。杠夫108人分别肃立在灵舆两侧等候。9时零5分,遗像亭到达广场,亭前有“肃立”、“致敬”旗两面,全体参加人员即疆帽肃立致敬。不久,各国专使、外宾也列队到达,登上第一层石级平台恭候。9时20分灵车缓缓开到广场,停在灵舆前。家属下车,进黑色布幔中肃立于灵榇之侧。中央蜀员、国府委员等送榇人员由总指挥朱培德、总干事孔祥熙指挥,各按规定地点肃立。9时30分,由孔祥熙、吴铁城、郑洪年等率领杠夫10人将灵榇从灵车上降下,移上弼舆。9时45分起杠,步石级而上。国民政府乐队40名乐师奏哀乐前导,宋庆龄率领众亲属等女眷在布幔内步行送殡,执绋人员在两侧恭扶前进。10时零8分,灵舆抵达祭鲻前平台,杠夫换用小杠,宣赞员宣赞,执绋人员恭扶灵榇入灵堂,停于中央,肃静片刻后,由宣赞员宣赞,举行奉安典礼。奏哀乐后,全体行三鞠躬礼,然后献花圈,读诔文,蒋介石主祭,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陪祭。典礼完毕后,孔祥熙率领杠夫将灵榇移入墓室,孙中山亲属、中央代表蒋介石、故旧代表犬养毅、各国专使代表欧登科随同进入墓室,率领杠夫将孙中山灵榇奉安于圹内。这时,狮子山炮台响起101响礼炮,全国民众停止工作,默哀3分钟,12时正,奉安完毕。在祭堂内参加大典的人员依次进墓门瞻仰。然后回到祭堂,全体集合,再行鞠躬礼,奏哀乐。最后,由夫人宋庆龄率领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关闭,备极隆重的奉安大典告成。(资料整理人:辰风)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