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姜太公垂钓钓鱼台 走访钓鱼台村

2013-10-28 来源:旅游攻略

  莱西市夏格庄镇钓鱼台村前的五沽河北岸,有一土台,与河的来向几成九十度,突兀于河中。面积约四五十平方米。此台存在有多少年,已无可考。相传是姜太公钓鱼处。

 

五沽河钓鱼台河段 

 

钓鱼台原址 

 

钓鱼台村81岁老人孙永津提起钓鱼台的传说仍浮想联翩 

  依我们以往的知识而言,这位老渔翁不是在这里钓的鱼。

  依“人杰地灵”的道理推断,此台确实是这位老人的垂钓处。因为此台系土台、土质与台外无别,却历经数千百年的风雨冲刷磨蚀,仍岿然不动。由此看来,此台当为人工堆筑,其中可能添加了别的凝合物,故能雨淋不塌,水冲不垮。且土台之上的酸枣树,大刺后的小刺带曲钩,类似鱼钩,与台外的迥然不同。这点灵气不能不使人觉得是沾了姜太公的光了。

  因了这座钓台,也就有了钓鱼台村子的嘉名。据传村子是孙氏于万历年间来此建的,他们指台为名,称“钓鱼台”。当时台旁尚有姜太公庙,俗称“鱼骨庙”,系恐龙化石骨所建。这一带处于胶奥塌陷区,亿万年前是著名的恐龙之乡,古来多有恐龙化石出土。古人用为建造太公庙,也算一奇了。后于、宋、耿、王诸姓相继来此。村名虽对于姓不太中听,但于姓从来无人提出更名的异议。个中原因,大约于姓的先人知道此台是姜太公的钓鱼处,因姜太公钓鱼用直钩,不钓鱼,所谓钓鱼,实际是找个僻静处,阅简牍,做学问的托词而已。所以于姓先人敢放胆在此定居,且发展很快,目前于姓已占全村人口70%以上。

  姜太公,名尚,或曰吕尚、吕望,字子牙。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得力辅臣。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立下过重要功绩,后封于齐。由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评话》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的演绎,姜太公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姜太公钓鱼处,说法颇多。最有影响的太公钓鱼处当属渭水河。《吕氏春秋》中说:“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北魏郦道元解释说:“磻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太公钓鱼处……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入渭。”汉刘向在所撰《说苑》中也说:“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各说有各说的依据,并非空穴来风。研究历史,从来就不排斥多说并存,更何况以为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

  至于五沽河上的钓鱼台,清同治年间《即墨县志》中说:“即墨城北六十里,沽河上有东海钓台,传说为姜太公钓鱼处。”所说“东海钓台”,并非无稽之谈。《孟子》载:“昔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战国策.秦策》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世家》也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以上四处文献均堪称“信史”,且它们的作者,均去古未远,其可信度自然比许仲琳的《封神演义》高得多。夏格庄镇古属“东夷”,处“东海之滨”。各文献均确指姜太公的籍贯与此。那么,他在钓鱼台钓鱼就不是子虚乌有的事了。可见,《即墨县志》所说,必有所本。为什么《吕氏春秋》称姜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现在可以推想,姜太公是位才气横溢、以帝师自许的大人才。所以不为纣王所用,是姜太公不认为纣王是明君,不愿辅纣,因而“辟纣”于“东海钓台”。直到七十余岁,听说周文王贤明,且有取代殷商之势,故离开东海钓台,千里迢迢赶到渭水河畔,寻找“遇文王”的机会。当时情势,看似周文王寻访贤才,实际是姜太公投奔明君。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