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别有洞天”走进北京的冰窖胡同

2013-09-18 来源:羊城晚报

   

  雪池胡同   恭俭冰窖遗址   雪池胡同   码冰入窖

  ◎王铭珍

  北京的伏天即将结束,旧时酷暑里常用冰块祛暑。在北京历史地名中,以冰窖命名的胡同很多,如什刹海白米斜街西口有冰窖胡同,阜成门外北礼士路有冰窖胡同,海淀镇有冰窖胡同,德胜门外有冰窖口胡同等,这些街巷的命名,都是因为历史上曾有过冰窖的缘故。这些街巷大多是临近北京护城河、御河或积水潭。据说昔日暑天骑马、坐轿或步行至冰窖附近时,会感到冷气袭来。

  清代的冰窖分为三种:皇家冰窖、府邸冰窖、民办冰窖。皇家冰窖伐冰在立冬以后,事先由闸官预期定日涮河,在下游闸口先期墩放十三块闸板蓄水,用拉船钩去河中的藻荇水草,然后提三块板放去脏水,待水平后,再墩板,就预备冻冰伐冰了。此项涮河事宜,是由工部知会步军统领衙门施行的。

  据《大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规定:“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设暑汤之用。”此外东西陵用冰,由丰润、遵化、蓟州、易州预年伐冰。口外热河、喀喇河屯……各地藏冰,皆有一定数目。府邸冰窖和民办冰窖,大都散在护城河边或什刹海彼岸。如肃王府冰窖,便在永定门外护城河边。恭王府冰窖设在李广桥畔。东直门外陈家冰窖,便是民办冰窖。

  从前民办冰窖,大多在市内开设有售冰营业点,称作冰局。这种商业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只能在暑热的夏天挣钱。立秋之后,便改作其他营生。

  目前北京尚存的最讲究的冰窖有三处:紫禁城冰窖、雪池冰窖和恭俭冰窖。紫禁城冰窖,设在今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后内金水河畔;雪池冰窖设在今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外;恭俭冰窖设在景山公园北门外恭俭胡同五巷5号。这三座冰窖的建筑结构大致都是用砖石砌筑的拱券顶形半地下建筑。

  雪池冰窖为专供皇宫御用冰窖,每年腊月从太液池取冰,经陟山门运出存入冰窖。这里原有冰窖六座,均为半地下建筑,用城砖砌筑而成,西端山墙上开有宽1米、高2米的拱门,有台阶通行窖底。冰窖内部为砖砌拱券顶,上面覆盖琉璃筒瓦,为了隔热保温,墙体和拱顶与屋面的瓦间充填有很厚的夯土。恭俭冰窖位于今北海公园东墙外的恭俭胡同五巷5号。其建筑结构大体与雪池冰窖略同,只是屋面为双勾连搭式合瓦拱券顶。冰窖三面墙壁皆无窗,只有一面有门,内掘深坑,用砖石砌成,屋顶用筒子瓦。

  冰窖经营分为“批冰”和“零售”两种,以批冰为大宗。城内冰局和各大饭庄、饭馆和肉铺都在前一年批冰,先期交款,“批冰”有计斤、计方两种,大宗营业都论方。每方冰多少块,价若干。计斤是以千斤为单位。小饭馆多向冰窖零购,价格却要随当时市价了。至于一般人家用冰,全是向城内冰局批冰,每日送冰上门。如今时代不同了,电冰柜代替了天然冰。气候变暖了,每年冬天,北京护城河、紫禁城的护城河,以及众多的天然湖泊,结冰的时间短了,结冰的厚度也薄了,人们早已不再涮河了,冰窖也渐渐淡出视野。

  (作者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工程师、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