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心理技术在反邪教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姚 宁  · 2007-08-23 来源:凯风网
  【摘要】:本文从临床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邪教的运用形式及本质进行剖析,并对及其痴迷者的身心状态、病态人格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临床心理技术在反邪教领域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关键字】:邪教  心理特征  心理技术应用
  
  当今世界,邪教和恐怖主义、黑社会并称社会三大“毒瘤”。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世界邪教组织有1万多个,信徒有数亿人,仅美国因有1000余个邪教组织,被称为“邪教王国”。西欧和南欧有1300多个狂热教派,英国有600余个,法国有邪教团体170多个,西班牙全国现有200多个“具有破坏性”的邪教组织。近年不仅欧洲和日本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邪教活动日趋猖獗,而且值得重视的是,一些邪教组织开始把活动领域扩充到亚、非、拉美等中小国家,他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电脑网络传播妖言邪说,发展信徒,进行跨国家疯狂的邪教活动。

  邪教组织其侵犯人权、泯灭人性,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和流血惨案,对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所以引起各国政府与人民的反对。1999年7月22日,中国政府依法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我们在取缔、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同时,还应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对邪教施予以深入剖析,寻觅其萌芽、生长和蔓延的心理背景,进而对症下药,以达到从源头上堵塞邪教产生的通路。

   1 邪教痴迷者的身心状态和形成原因

  当前中国的反邪教问题主要是针对于法轮功痴迷者的转化工作,如何让他们能够改变自己在法轮功中被控制的状态,使之恢复正常地生活,急切需要心理健康辅导与援助服务工作者提供其对应的专业服务。

  1.1  邪教的形式与本质

  1.1.1邪教的形式

  从形式上来说,邪教团体用一些手段剥夺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用欺骗性的手段招收成员,诱骗他们,毁灭性地利用他们的肌体,控制他们的精神。用极端的和不道德的手段招募和吸收成员,控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进一步达到为邪教头目所操纵的目的。虽然多数的邪教关注和兴趣在宗教方面,但邪教也可以是政治性、经济性或假治疗性的组织。团体、组织或运动对某人、某个想法或事物表现出极大的、超乎寻常的投人;采用不道德的操纵、引诱和控制手段,如:让成员孤立于朋友和家庭之外;使成员不断衰弱;使用特别手段强化暗示,使成员更加顺从;施加强大的团体压力;对外界信息实施控制;否定个性和理性分析判断;强化对团体的完全依赖,使成员惧怕离开团体。他们企图实现邪教教主的目标,可能或实际上损害其成员、家庭及社区等。

  他们通常表现出安详、优美、积极、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成功、博爱、友好、令人激动、诚实与承诺、专注、献身、幻想、亢奋、最富刺激(Where the Actionis)、富有同情心、热情、健康、魔力、激进、风趣、宽容、神圣、庄严、富有洞察力、富有魅力。

  他们通常让其成员感到愉悦、害怕、罪恶,团体的头目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让成员觉得神秘莫测,难以拒绝;团体中人们的相处过于友好、相爱、笑容可掬,超乎寻常地拜访或通话,应允对几乎所有的事情提供帮助;团体宣称有特殊的、意义重大的、惟一的使命;团体的头目宣称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力、先见之明、知识或其他能力;团体每周开几次会,团体成员整天谈论他们的头目,似乎他就是神?团体的头目阻碍人们阅读其他宗教书籍,阻止参加由其他教派及组织发起的研讨和会议;团体经常以催眠;集体压力;使用非常规语言阻断交流;无条件接受教义,不许怀疑;剥夺睡眠与休息,使其身体长时间处于疲惫、紧张状态,无法进行正常思维等方式使成员处于恐惧和负罪感之中进而激发成员等等……

  首先,他们脱离家庭和朋友;思维忽视和背离先前的实践和经验;接受新的、经常是矛盾的世界观,这种观念“可以回答一切问题”;仅为团体的问题和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中,要求对头目完全效忠;惧怕在团体内外谈论诚实;强化依赖性:向公众坦白、每天向上级报告;如果离开团体,将特别受到心理、生理和精神上威胁和压力;生活的很多方面受到控制;个人的决定受到限制,比如太忙而没有时间思考和反映等;强制人们脱离社会的方式:不厌其烦地说教、唱圣歌、沉思冥想、团体组织的对抗活动;有时禁止性关系;用奖励和惩罚方式胁迫和控制人们的精神,压制原有的社会行为,从而引出新的社会行为;近乎敬神般地认为邪教团体的教条是真理;而其他的观念、方法都有缺陷、不足、错误,甚至是邪恶的;不鼓励提问和独立思考,如此言行将遭受惩罚;把他们的团体理想化。

  1.1.2邪教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讲,首先,邪教扭曲了人类对终极关怀的心理需要。终极关怀所瞩目的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探求,如灵与肉、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今生来世等等。属于终极关怀的多是极端理性化而又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限于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水平难以完善求解,导致信仰畸形化的可能极大。信仰走向完全实用化与行为短期化,就会通过狂热、幻想、冥思、自虐等形式,产生对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依恋,甚至以原始宗教、封建迷信、邪教等形式肆虐流行。

  其次,邪教将人的某种超越性精神需要与心理寄托引向误区。市场经济的喧嚣使一些思想意识观念仍停留于四平八稳的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自然经济之中的人们,愈发激起了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需要,产生了某些执掌传统、超越现实,而旨归于未来的精神需要和心理寄托。他们内在对发展中的社会感到不适应和不满意,倾向于逃避到世外桃园的心理,于是走向了盲目的信仰和迷信的宿命论。

  再次,邪教为心理失衡者提供了畸形发展的空间。在我国,改革开放冲击荡涤着几千年自然经济的传统习惯势力,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撞击。要在这种撞击中分解、重组、适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面对企业重组、下岗分流、再就业、公费医疗改革、居高不下的商品房市场带来的困惑、落差,心理失衡在所难免。一些人不能正确面对上述矛盾冲突便寻找一时的精神寄托,于是步入邪教殿堂,这些人通常练功前有心身疾病或社会心理适应不良,有些人还存在婚姻挫折、失业和亲人亡故等心理应激,他们中很多人对现实生活极度失望,会把自我的价值超越于凡人(即社会正常人的生活状态),相信和追求法轮功的所谓超自然的神秘体验和迷信巫术思想;而去追求更“高远的神仙境界”,并且信以为真,执迷不悟,奋发努力的去追寻结果(正果)。这类人由于社会改革的动荡和人格发展过程中自我同一性的不完整导致了自我价值的混乱和缺失,一旦被邪教法轮功的认知引导定位,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则坚不可摧,使自己失落、怅惘的精神状态愈发走向极端,在邪教提供的空间中走向了心理和精神的毁灭。所以导致在转化过程中,面对教育和挽救,表现出明显的顽固性对抗,甚至于不惜以自残、绝食、自杀以及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反转化教育的现象。这给没有经过专业心理训练的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和困难。

  第四、邪教给予人内在的非理性信仰以疯狂的刺激。邪教“法轮功”的习练者常把人类的理性和信仰绝对地独立起来,拒绝知识指导和实践检验,从而陷入一种盲目的、本能的、自流的、屈从式的非理性信仰。非理性信仰者往往表现为没有怀疑,并且拒绝怀疑,常把“相信”寄托在没有经过自身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种人的“相信”不是建立在以事实为基础的真理性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盲目忠诚的基础上。

  第五、邪教使信徒陷入的丧失心智的痴迷状态,从心理精神上控制信徒。当今世界上的邪教教主都不约而同地奉行集权统治,统治信徒首当其冲的是要统治其精神世界,给予信徒们全方位的思想灌输。首先从心理精神进行奴役,是教主们始终采用的伎俩。

   2 被邪教侵染人群的心理特征

  人们为了治愈情感创伤和身体疾病,为了满足精神的、宗教的需求增长的要求;为了建立友谊和对外界的联系等原因参加邪教团体。

  在精神健康特征上邪教组织成员是那些容易受到外界侵扰而不知所措的人;或是生活变化、转型或遇到危机的人;或是在加人邪教组织前遭遇很大压力的事件的人; 通常加入前有心身疾病或社会心理适应不良,此外,有些人还存在婚姻挫折、失业和亲人亡故等心理应激,他们中很多人对现实生活极度失望,会把自我的价值超越于凡人(即社会正常人的生活状态),相信和追求所谓超自然的神秘体验和迷信巫术思想;而去追求更“高远的神仙境界”,并且信以为真,执迷不悟,奋发努力的去追寻结果(正果)。他们渴望为伟大理想和事业服务,希望成为社会变革运动的一分子(同时改变个人命运);希望找到解决个人问题的答案。他们极大地强调对团体的恭顺和服从而易被俘获;那些孤独者和心灵受伤者容易被友谊、关心和团体温暖引诱。

  此外,国内法轮功群体中还有大量的由于心理常处于压抑、不满、委屈自己,无奈、逃避等负面情绪情感中,长年积累大多会有较明显的躯体症状而表现为慢性疾病的人群。法轮功对求治心切的患者和易感人群进行强烈导向性的心理暗示,利用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心理愿望,对练习者进行心理诱导,这不仅可以使正常人发生精神障碍,使原有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更加严重。

  据国内心理学家的心理测验数据(见:《关于邪教痴迷者的人格学研究》陈青萍)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心理控制源量表(IPC)进行测查,将痴迷者与国内常模、吸毒者、精神病者进行比较对照性研究。以探讨邪教痴迷者人格倾向、心理特质、痴迷人格的心理模式,为反邪教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

  (一) 痴迷者MMPI测量,大于正常分值,显示异常的项目有精神病态、妄想狂、偏执、精神衰弱、轻躁狂、庶症。反映出的人格倾向为:
  
  1. 偏执型人格及强迫型人格倾向占25%。这类人格倾向者一门心思练功,认知变的狭隘、偏执,思维不考虑相反的理由,只极端地相信“大师”及其“说教”,只极端的收集那些能使他们验证其偏见,并将偏见变成信念,对现实做出偏执性的认知理解。
  
  2. 分裂型人格占34.09%。这类型者在练功中敏感于某种奇异的心理体验,并任意联想,以与“神灵”、“教主”交流作为夸大性妄想,行为古怪,不能随和顺应社会。
  
  3. 癔症型人格占29.55%。这类型者暗示性高,渴望得到注意和赞赏,好幻想,不习惯于理性逻辑思维,情绪支配理智,用想象代替现实以寄托心理需要。
  
  4. 冲动型人格占10.23%。这类型者有反复无常的心境,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爆发负性激情,行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倾向。
  
  5. 神经质型人格占22.73%。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高焦虑、高激动、高敏感。不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缺乏自信和精力,有盲目乞求帮助、自愿从属于别人的心理,当某种支配性的连接关系终结时则有被毁灭感和无助感。

  十个临床量表分值,男性痴迷者除异性化外其他九项均高于国内常模且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揭示了男性痴迷者存在明显的人格扭曲和心理病态现象。

  (二) 痴迷者与吸毒者在谎分、癔症的比较结果上呈强相似性,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掩饰性和不真实性,揭示了精神鸦片与药物鸦片对人心身毒害有相同之处。吸毒者因为躲避社会谴责而隐藏自己的丑陋行为;痴迷者则.因为躲避社会教育而主动断绝与外界联系,不向外透漏自己的真实情况。他们都有情绪支配理智,用想象代替现实的癔症特征。

  (三) 痴迷者与精神病者比较,二者在支配性、偏见性、轻躁狂、精神病态、控制项目上表现出强相似性,说明痴迷者也具有精神病样的病理人格特质,存在类似的人格变态和意识变态。这种变态引发痴迷者的知、情、意、行障碍,使之出现极端性思维、偏执、强迫性行为、幻觉、妄想和极强的盲目性、非理性、狂热性及破坏性。如果受到“精神控制”的暗示或指令,就会疯狂地去追求,出现一系列狂妄的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四) 男性 痴迷者MMPI与IPC的相关分析所揭示的某些病态人格与C分量表呈正相关,说明痴迷者“对机遇可以影响自己生活经历和事情结果的相信程度”很强。痴迷者I,P,C 分值低于国内常模、甚至低于吸毒者,可见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性很差,其思维方式多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由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造成”的外控意识,多属于外控型心理模式,而“外控型强的人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更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可见异常人格导致异常的心理及行为模式。
  
  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身心系统动力组织,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独特性,有什么样人格类型,便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该研究显示邪教痴迷者具有病态人格倾向,这是邪教痴迷心理产生的易感性素质、内在机制,是痴迷行为发生的人格学基础,或者说邪教操纵者使用强化手段塑造了练功及行为者的这些病态人格,而病态人格及其心理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痴迷者难以脱离邪教的心理原因之所在。

   3 邪教痴迷者教育转化的心理技术探讨

  对于邪教痴迷者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庞大的临床心理矫治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需要高水平的心理专业人员团队和专家支持团队的构建。从程序上来说,要实施下列环节:

  3.1 心灵的透析

  3.1.1形式多样、趣味横生的心理测验

  由上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邪教痴迷者有其特定的人格特质,人格的改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速成的手段往往是功效较差的。在这个过程的第一步首先是应针对邪教痴迷者进行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测验,以确定其病态人格特质的定位。心理测验题目通常给人感觉是一些和主题无关“生活琐事问话”,会让对方放松下来,对于抵抗性很强的痴迷者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由专家设置主题统觉模式、罗夏墨迹、房树人等趣味性的方式。

  3.1.2  复合疗法下的人本关怀

  不同疗法擅长的临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可针对上面测验步骤结果人群选择使用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防御机制揭剖、移情阻抗投射等精神分析疗法;积极倾听、情感反应、和痴迷者在一起、乐观体验等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增强体验、整合冲突,空椅子技术等格式塔疗法;配合家庭系统治疗,以达到痴迷者体验、了解自己内在矛盾冲突痛苦,接纳人格缺陷的现实,并逐渐认识到回归现实,依靠自我的力量是解救自己痛苦的根本,而非邪教头目的神通。
      
  应该说,第一阶段的治疗达到的应有效果应该使痴迷者的心灵异常痛苦,这种感觉可能是破碎的、体无完肤的痛彻(或是其它类似的描述)。痴迷者此时因看到了自我的脆弱和来自各个人生时期的、特别是童年时期的伤害(看到地狱中的自我)而变得无助、沮丧和混乱(一般会更加情绪冲动),此时治疗师需用情绪疏泄的疗法,耐心陪伴他们的痛苦发泄,予以极大的同理心和爱心支持。

  3.2  构建全新的自我认知系统

  3.2.1 打破痴迷者的旧有认知系统,构建全新的认知系统

  通过前期的治疗,痴迷者渐渐出现心理理性状态,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自我的主观要求。此时,ABC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的介入是最适宜的时机。该疗法运用主动、指导性、有时间限制、集中于当前的、有结构的模式和技术,包括苏格拉底时的对话、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做家庭作业、自动想法记录于分析、角色扮演、质疑错误信念等方式,使痴迷者打破自己固有的认知系统,并形成全新的、健康的个体生存与发展认知构架。

  3.2.2 社会综合教育知识系统全面介入,构建邪教痴迷转化者全新的现实认知系统
  
  这个阶段,在个人认知构架建立的基础上,及时全面导入现实社会的、符合国情现状的、思想的、道德的、伦理的、文化的、人际关系的、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和谐思想认知观念,这个阶段,社会协作系统、反邪教协会、社工人员要全面渗透。
  
  在痴迷者回归社会过程中,在其生活环境中,围绕着社会组织系统、人际关系提供支持,提供其建立正常人格及心理模式所需的条件,如尊重、关爱、支持和理解等,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深度,促使他们用积极观念取代消极观念。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阶段是邪教被转化人员最易反复的环节,因为新认知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受到社会认知系统的矛盾和挑战而表现得脆弱,导致其旧有认知系统的回归萌复,以及其旧有思维、行为惯性的复发。在这个环节,心理治疗师要密切关注、跟踪被转化人员的自动想法和行为,介入现实疗法,及时校正和整合他们个人和社会认知系统不和谐。

  3.3 形成和强化健康的人格行为
 
  在认知协调的基础上,被转化者的社会行为已会基本正常。但是,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但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做了自己明确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旧有病态人格的行为惯性导致。

  此时的工作重点就需要设立为健康的人格行为训练。行为疗法的治疗师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放松法、满灌法、强化技术、模仿、坚定和社会技能训练、自我管理项目、行为排练、教练等多种治疗技术,来逐渐消除病态的人格行为,形成健康的人格行为系统。

  此外,在行为治疗中,法律的强制校正也是一个积极的有效方式。对于痴迷顽固者可以采取强制性教育矫正方法,从遵守规范来看,开始可能是强制教育,接着是服从,久而久之,随着对纪律、制度、理性意义的认识加深和认同,态度也会改变,心理结构也会重组,异常人格倾向也会得到某种程度的矫正。

  3.4 精神医学的配合治疗

  在对痴迷者转化和矫正过程中,适宜的医疗、药物配合是必须的。据山东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山东省9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的101例法轮功所致精神障碍进行了调查,101例患者中男34例(33.66%),女67例(66.34%),平均年龄为(41.25±12.42)岁,男性平均年龄低于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自知力缺乏、行为怪异、外越、情绪不稳、行为问乱、幻听、失眠、拒食、冲动伤人等.主要治疗用药为奋乃静、氯氮平、维思通、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均在中小剂量.出院时疗效:痊愈36例(35.64%),显进44例(43.56%),进步12例(11.88%),无效3例(2.97%),其它6例(5.94%)。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临床心理技术如何应用于反邪教工作的几点思考,旨在推动临床心理工作者发挥更大的社会职能作用,建立系统的协作平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请各行专家批评指正,丰富完善。此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下列研究、论文的数据和结论,在此真诚致谢!


   参考资料:

  1、《关于邪教痴迷者的人格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陈青萍
  2、《美国喷泉康复与咨询中心关于邪教(CULT)问题给公众的提示和告诫》
                          中国反邪教协会  程宁宁 任事平
  3、《反邪教心理论》               唐山师范学院社科部  郑坷
  4、《法轮功所致精神障碍101例临床资料分析》   山东精神卫生中心  王登勤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