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如何处理法轮功人员在挽救中的沉默?

2014-05-15 来源:凯风网

  心理学上所指的沉默不单单指法轮功人员沉默不语,一言不发,还包括其采用一切消极的不作为的行为方式阻碍帮教,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沉默、创造性沉默、冲突性沉默三类。

  一、自发性沉默 

  自发性沉默主要表现在帮教初期,是指法轮功人员在帮教中突然不知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或者不清楚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而出现的沉默状态。一旦自发性沉默出现,法轮功人员不仅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产生无奈、无助等情感体验,还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反应,譬如: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眼神飘忽不定,目光呆滞无神,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同时还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打量帮教者。

  帮教中,如果帮教者对于法轮功人员的自发性沉默毫无察觉或不加以科学引导。法轮功人员因沉默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行为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控制,进而严重打破其机体内在平衡,导致其内在转化动机或需求逐步削弱甚至消失,原本歪曲、不合理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杂乱,帮教阻力可见一斑。

  自发性沉默时间越长,帮教双方压力也会越大。因此作为帮教者一旦感知、觉察出法轮功人员沉浸在自发性沉默中,应立即介入进行干预,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等方式给予其适当的情绪反应,譬如:非言语式(微笑的表情、肯定性点头、安详的目光等)或言语式(你可以告诉我现在正在想什么吗?等)。通过此种反应是为了让法轮功人员知晓帮教者并没有对自己陷入的尴尬、无助等情感体验置之不理,而是在尽力创设一切可能条件引导,帮助自己摆脱因自发性沉默所带来的一系列痛苦经历。其实帮教者在介入干预的过程中已无形地向法轮功人员传递了耐心、真诚、信心等一系列积极情感,进而促使其进一步打开心扉,透露出更多有用、有利于帮教的隐形信息,构建良好的帮教关系。其次是中止会谈,进行适当放松。作出中止会谈的决定需要帮教者对沉默的现实状态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特别是针对法轮功人员)后作出。暂时中止会谈是为了缓解法轮功人员因沉默而引起的紧张情绪,进行适当放松。具体来说有想象性放松、转移注意放松等,即帮教者在中止会谈后,引导法轮功人员想象可以让其放松的情境(要求:法轮功人员闭眼,全身放松地靠在沙发上或躺下等;想象场景:来到大草原,看到蓝天白云等),或者帮教者找几个法轮功人员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谈心或讨论,利用注意转移原理促使其思绪从沉默的情境中脱离出来,进入另一个松弛情境中。同时,帮教者需要反复和法轮功人员见面,一旦双方相互熟悉后,帮教者处理自发性沉默就会更加轻松,更具有针对性。

  二、创造性沉默 

  创造性沉默主要出现在帮教中期,是指法轮功人员在帮教过程中对自己刚讲述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一旦创造性沉默情境出现,法轮功人员不再说话,目光凝视着空间中的某一点,思索刚领悟到的问题的实质,头脑中充满了各种想法,体验着各样情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与情绪中。

  在创造性沉默中,法轮功人员某些思想观念与情绪体验正在孕育着、涌现着。因此如果帮教中创造性沉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法轮功人员会因想法膨胀交织,难以抉择而产生焦虑与恐慌,进而出现坐立不安,表情严肃等情绪表征。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法轮功人员中断帮教,使得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功亏一篑。

  帮教中,帮教者针对创造性沉默一定要认真对待、仔细观察、冷静处理。一是冷却处理。即帮教者什么也不说,但要在静静等待中密切观察法轮功人员,并给予一系列积极、隐形的暗示。帮教者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法轮功人员内心正在进行的思考活动,然后辅之以非言语行为为其提供思考所需要的空间,力争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其实,实践帮教中法轮功人员时常愿意自己单独呆一会儿,此时其并没有把内心活动示于帮教者,而是正在同化某种观点,理顺某种思绪,等自己感觉舒服、好受一点后再与帮教者进行交谈。此时,帮教者可等法轮功人员以其言语或非言语的行为主动示意可以继续,再进行交谈。二是科学提问。不同语气的提问对处理沉默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在应对创造性沉默时,帮教者切忌问“你正在想什么?你告诉我,我可以帮你”等单刀直入的问题,而应适当迂回,帮助法轮功人员跟上原有思维行度,进而有效掌控帮教局面。三是终止会谈。一旦帮教者觉察出法轮功人员不愿表露出其内心活动,对抗情绪强,导致帮教关系失衡。此时,法轮功人员处于被动帮教地位,其戒备心会突然加剧,无论帮教者做何努力都收效甚微,此时可选择休息,待下次交谈。

   三、冲突性沉默 

  冲突性沉默主要出现在帮教后期,是指法轮功人员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发的一种沉默状态。随着帮教的深入,法轮功人员思想逐渐破壳,其渴望转化,脱离邪教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但迫于之前邪教歪理邪说对自己根深蒂固的影响,进而产生害怕、恐惧心理。一旦冲突性沉默出现,法轮功人员会刻意回避帮教者目光,表现出踌躇不安的样子。同时,法轮功人员也会根据帮教者对自己的态度而采取相应的情绪行为进行回应。

  冲突性沉默所引发的害怕、恐惧、愤怒等会导致法轮功人员出于自我保护的意愿而产生很强的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他们不会积极主动地向帮教者提供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信息。这对原本艰难的帮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可能使已取得的帮教成果付之东流。

  面对冲突性沉默,帮教者不必惧怕和回避,而是要勇于正视和面对,好好利用好沉默。一是主动对峙。帮教中法轮功人员表现出来的愤怒很有可能是针对帮教者的。如果此时帮教者依然采取被动攻击行为,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只会导致帮教关系进一步恶化。此时帮教者可以采用主动对峙的方式,譬如:你似乎想用沉默的方式告诉我什么事情,你能直接说说现在的想法吗?等或直接告诫法轮功人员,最好把他们所害怕、恐惧的事情讲出来(帮教者要告诉法轮功人员为其保密)。主动对峙不仅有助于帮教者打破僵局,还能向法轮功人员传达尊重、关心等积极信息,促使双方开诚布公,深入推进帮教。二是平等对待。帮教中,帮教双方的关系十分微妙,越到帮教后期越发敏感。因此帮教者必须平等对待法轮功人员,始终以真诚耐心的态度与其相处,绝对不能因其表现出冲突性沉默就对其丧失信心,不理不睬,甚至辱骂、愤怒等。三是积极共情。所谓共情,就是指帮教者体验法轮功人员内心世界的能力。要实现积极共情,帮教者必须在观察法轮功人员非言语行为上下功夫,理解其非言语行为中所传递的有用信息,深入其内心世界,切身感受其害怕、恐惧等情感体验。在平时,帮教者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模仿或观察非言语行为提高共情水平,同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电影及电视中的非言语交流积累经验。实现积极共情是为了使帮教双方之间达到某种默契,促使其非言语性行为互为补充或是以对称方式出现,进一步增进帮教者对法轮功人员的了解。

  总之,沉默现象在帮教中不容忽视。沉默之中仍传递着积极有用的信息。帮教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当然沉默现象的观察及处理过程不是简单、固定的,而是一项非常精细、艰辛的“工程”,不仅需要帮教者具备扎实的行为观察技术,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知识储备。如果帮教者能在平时注重积累,下足功夫,就一定能在帮教中及时有效准确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从而进一步消除帮教阻力,占据帮教主动地位,引导法轮功人员从邪教深渊中走出来。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