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法轮功信徒入教典型心态分析与心态模型建立

作者:天 山 · 2009-05-15 来源:凯风网

  分析法轮功信众入教的心理动机,对于深入认识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制定对应的、科学可行的社会矫治方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信众的引导和转化工作以及进一步探索邪教防范对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许多民众特别是农村地区民众缺乏基本的宗教知识,对宗教的理解比较肤浅,无法辨别合法宗教与法轮功组织。无论是正还是邪,只要是“教”就信,以为能满足或寄托自己的“理想”——诸如治病、发财等就是正当的宗教。而法轮功以宗教幌子招揽、诱惑群众,被蒙骗的群众也将法轮功当作一种“宗教”加以信从。初步归纳分析法轮功信众入教的基本动机和典型心态,主要是:

  1、为“神灵庇佑、摆脱痛苦”而信“教”。社会的进步,总会出现一些利用当今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封建迷信影响,比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等,流传在民间中的神秘主义和封建迷信活动总还在时断时续发展,这些迷信思想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人因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或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比如下岗等),或生活水平提升速度出现了放缓,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在某阶段经常存在,而他们又十分渴盼摆脱痛苦,于是开始更加信奉神灵,希望通过卜签烧香,得到神灵的庇佑,保佑自己前途顺利、生活幸福。因此,当打着“神灵庇佑、摆脱痛苦”的幌子的法轮功出现时,这些民众很可能就将成为法轮功的积极拥护者,甚至会深信不疑。从已经成功转化的练习者回忆入教历程看,20%左右的信徒之所以信法轮功,就是因为生活中遭遇不如意希望摆脱心灵痛苦而信教的。当他们信教后,由于信徒中的不少人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很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开始“同命相连”式的惺惺相惜,将“逃避问题”认为是解脱痛苦,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内心安慰。

  2、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信“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制度的实行,基层乡镇、村、生产队等集体组织经济力量不断弱化,而不同地区农民的生产经营类别并不一致,经济欠发达的落后边远山区农民收入增速极度缓慢,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如果家庭不幸有患病个体,更将严重影响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生存条件面前,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尚未普及,大多数农民家庭属于毫无医疗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于是不少农民家庭面对疾病选择了“小病拖拖会好、大病土方治疗”的方式与疾病抗争。据浙江某市医疗卫生部门统计,十五”期间该市市直4家医疗机构医疗欠费达1144万元,其中无主病人欠费360万元,贫困、危重病人欠费658万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欠费126万元。种种情况表明,不少农民家庭是无力承受治疗疾病的医疗费用的。因此,当打着“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幌子的法轮功出现时,渴盼美好生活、健康长寿的民众在心理上很快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安慰,信“教”则很容易满足他们对自身安全的需求心理。

  3、为“感情归属、精神寄托”而信“教”。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波浪式发展模式,改革开放的浪潮也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了剧烈震荡的转型模式上,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计划经济时期国人所熟悉、所钟情的社会生活环境、物质保障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那些处于中老年年龄阶段的群体,很多原来是国有企业的职工,下岗敲碎了铁饭碗,其理想信仰、社会认知、集体归属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感觉整个社会的物质、道德、精神、价值体系都呈现着“破旧立新”的转变中,处于中老年年龄阶段的群体内心感到了强烈的空虚感。当打着“精神家园、极乐世界”幌子的法轮功出现时,其刻意设置的宣扬内容和活动方式,让很多被强烈精神空虚感所困扰的群体,迅速找到了可以填补心灵空虚、重建人生希望的目标,一旦再次受到法轮功组织冠以“大法弟子”等名义的重用,就会更加激励这些信徒“死心塌地”地追随法轮功。

  4、为“世界末日、趋福避祸”而信“教”。不管是在我国历史上的传说,还是在国外的一些宗教学说和预言中,关于预言世界末日的说法一直不断。长期以来,我国的广大民众一直有着趋福避祸的心愿,在不同版本的“世界末日”说法恐吓下,民众总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心愿的地方,于是出现了信奉宗教、崇拜鬼神的行为。从佛教推崇的玉皇大帝、观音菩萨、佛祖,到基督教信仰的圣母、耶稣、圣徒,到祭祀祖先牌位,民众信仰和祭拜都是冀望借助神灵、祖先的护佑,避免和摆脱灾祸苦难。当社会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无中生有杜撰起“世界末日来临”、“王母娘娘来信”等传言后,一些长期信奉神灵又没有确定宗教的民众,一些孤陋寡闻、单纯老实又急于摆脱灾难的民众,一些精神受迷信愚昧传言长期控制的民众,就开始“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陷入信教自救和信教神救的荒唐怪圈。以“信教可以逃过天灾”“信教可以上升天堂”为幌子的法轮功,恰恰迎合了上述三类群体的人,在他们一旦入教后同时施加恐吓和胁迫的手段,故意地制造“盲信”的状态,迫使信徒失去自主性,完全将信徒的思想孤立到——只有信“法轮功”才可以消灾避难。

  5、为“不被淘汰、增进感情”而信“教”。同样还是社会的转型,让很多人的人性黑暗的那一面得以了暴露,“我不害人,但要防人”成了很多人的处世哲学,在这样的环境下,亲情友情更受到了人们的珍惜。从业已成功转化的法轮功信徒统计看,通过亲情友情等关系进入法轮功组织的人达到30%以上,这些信徒在最初并不知道法轮功是什么“教”(注:现在法轮功组织发展信徒时大多回避自己是法轮功信徒),在听到周围熟悉的邻居、亲戚、朋友说信“教”后,疾病不治而愈了、家庭合美了,工作顺利了,就随波逐流,抱着类似于吸毒是为了协助戒毒的“试试看”心理和“反正信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心理,以亲情友情为借口,采取与大多数亲朋好友相近或一致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参照系,法轮功组织发展信徒的途径就是巧取了“亲戚拉亲戚、朋友拉朋友、经常沟通不被淘汰、集体聚会增进感情”这样的民众心理,巧取“亲戚朋友不设防”的社交安全带。 

  6、为“谋求发展、实现抱负”而信“教”。不管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朝代,都会有一些人因为客观因素,或者主观认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但其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如果得不到转移、寄托或引导,很容易走上偏激的轨道,甚至直接沦为社会的对立面。这部分人有主动堕落和被动发展两中类型。主动堕落的人群基本属于自认为有才有志得不到社会认可的,譬如那些在工作中没有创造很大的价值或赢得地位的高学历者,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法轮功信徒中,刚入教就着力利用自己的学识诱导信徒取得传教成绩,赢得法轮功组织的器重和重要角色的地位,赢得之前工作中所从来没有的“成就感”,进而主动宣誓“效忠”法轮功,主动堕落为法轮功帮凶。被动发展的人群是那些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参加活动组织的性质,而是怀着健康长寿或凑热闹等善良单纯的心理而信“教”的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法轮功的精神控制,产生了依赖性的信任感,神不知鬼不觉地陷入其中,并在被法轮功组织冠以“骨干”等领导地位后,形成与法轮功高度一直的政治诉求,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实现更大的抱负,最终也成为主动堕落者群体。

  二、信徒入教心态模型建立和转化途径

  1、态度心态模型

  (1)“积极主动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10%,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在主观上对法轮功的迷信,有主动信从的心理和行为,大部分人都是机遇自身的有某种内在要求,行为上表现出积极参与甚至热衷于法轮功的各种活动。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二——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信“教”的群体。其转化途径应该以宣传医学知识、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主。

  (2)“消极被动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60%,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在主观上并没有特别的目的,也不存在特别的心理需求,只是在法轮功刻意设计的特定情境下,被动地接受了某些所谓信“教”的好处宣传,诱惑其在内心产生认同感,在行为上表现出被动地参与了法轮功活动。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四——为“世界末日、趋福避祸”而信“教”的群体。其转化途径应该以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知世界为主。

  (3)“盲目盲从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30%,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他们主观上没有什么内在的信“法轮功”需求,最初入教几乎没有任何动机,大多表现为随波逐流,对崇拜内容和对象根本上没有任何了解的兴趣,客观上表现为凑热闹的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五——为“不被淘汰、增进感情”而信“教”的群体。其转化途径应该以着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正确健康的社会交往为主。

  2、价值心态模型

  (1)“入世趋利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30%,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其在参与法轮功活动,并不是追求法轮功虚设的“极乐天堂”,而是纯粹是出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等对生活高质量的追求,尽管这是不能实现的。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一——为“神灵庇佑、摆脱痛苦”而信“教”的群体。其转化途径应该为关注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积极迎接时代挑战为主。“入世趋利型”模型中的群体还有另外两种主要的典型形态是典型心态之二和典型心态之五的群体(其转化途径见态度心态模型所述)。

  (2)“遁世超脱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70%,这部分信徒数量所占的比例之所以这么大,主要是信徒入教后较长时间已经被完全洗脑,信教的全部心思就只为追求灵魂得救,认为信教就能飞升天堂、远离地狱等等,并没有现世的功利追求,或者明确的政治意图。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三——为“感情归属、精神寄托”而信“教”。其转化途径应该以关爱社会老龄化的群体为主。典型心态之六——为“谋求发展、实现抱负”而信“教”。其转化途径应该是严厉打击、密切关注为主。“遁世超脱型”模型中的群体还有一种主要的的典型形态是典型心态之四(其转化途径见态度心态模型所述)。

  3、行为心态模型

  (1)“激进暴力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30%,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其在思想观念上,就有明确的反社会、反人类意图,有强烈的反政府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擅长将社会中正常发生的事件断章取义或刻意扭曲,个人思想意识薄弱,一旦受到人的挑拨或怂恿,就可以迅速表现出偏激、极端、甚至暴力的行为。“4·25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中的参与者就属于这种类型,在所有类型中其危害性最大。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六——为“谋求发展、实现抱负”而信“教”(其转化途径见价值心态模型所述)。

  (2)“温和内敛型”。在信徒中的规模数量约占70%,这部分信徒数量所占的比例在信徒入教后会慢慢下降,因为在信徒入教后,其精神思想被控制后将逐渐并最终高度认同法轮功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的意识。这部分信徒主要表现为,在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意愿上,没有什么政治概念和派别属性,更多的意识只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外在行为上比较温和内敛,对事物认知尚属基本正常,这种行为心态模型的信徒最容易转化,但是不容易发现。在信徒入教的典型心态分析中的主要见于典型心态之三——为“感情归属、精神寄托”而信“教”(其转化途径见价值心态模型所述)。在典型心态之一、二、四、五也比较常见(其转化途径见态度心态模型、价值心态模型所述)。



参考文献:

[1]姜锋雷,冯斌.邪教教徒的入教心理分析及相应的社会工作[M]法制与社会,2007,1

[2]吴东升. 当代中国邪教信众的分析[M]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3]马佑红.农村迷信与农村社会发展.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4

[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反邪教”课题组.“法轮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科学出版社,2002

[5]黄朝宾.对法轮功精神控制的心理学分析[M]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 4

[6]陈伟.浅析“法轮功”邪教成员的心态及相应的帮教政策[]M南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7]刘援朝.“法轮功”痴迷者心理障[M]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8]吴初雨.有关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的几个问题[M]前线,2001,6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