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浅谈对封闭心理法轮功人员的疏导方法

作者:清 源 · 2008-09-24 来源:凯风网
  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关闭在自我设计的小天地里,将自己的生活圈子缩的很小,不愿或拒绝与他人交往,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封闭心理。在我接触和帮教的法轮功人员中,有不少人存在封闭心理。有的是受先天性格影响,有的是练习法轮功后受李洪志学法、练功的强制洗脑,日常生活规律发生改变,渐渐形成封闭心理。在帮教中我们经常会遇到 “修口” 的法轮功人员,就是心理封闭的典型表现,其成为在帮教工作中的“铁疙瘩”、“锈锁头”,令帮教人员有劲使不出。本文就封闭心理的本质与表现形式、形成封闭心理的原因、封闭心理法轮功人员的疏导原则和疏导方法作简要论述。

   一、封闭心理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1、封闭心理的本质。封闭心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发展的不良心理现象。人是社会人,同他人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以语言的交流、动作的暗示、心灵的沟通等各种形式同他人进行交往。也正是由于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交往,才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法轮功人员在误入法轮功后,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生活圈子束缚在一个窄小的圈子里,特别是精神世界被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完全控制以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修炼人,觉得与众不同,不再接受其他任何新思想、新观念,思维方式也发生很大改变,不与“常人”交往,认为接受“常人”观念对修炼人是有害的。所以把自己由一个社会人慢慢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修炼人,随着学法、练功的深入,其自我封闭的病态心理逐渐形成。

  2、封闭心理的表现形式。 一是自卑型封闭心理。形成自卑型封闭心理的法轮功人员,往往是对生活缺乏自信,在修炼法轮功以前,有因个人成长进步受挫,有因身体存在某方面的缺陷产生自卑情绪等等,因实现不了个人的希望目标,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法轮功人员魏某,女,多次恋爱失败,认为是自己长的丑,产生自卑心理,进入法轮功后,被法轮功标榜的“真、善、忍”、“做好人”所迷惑,潜心修炼,开始不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开拓新的交往领域,发展到后来拒绝和他人交流。二是挫折型封闭心理。这是在法轮功人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封闭心理。法轮功修炼者杨某,女,因与丈夫离异,感到被周围人看不起,精神恍惚,整日闭门不出。当帮教人员对她进行帮教时,她要么是闭口不语,要么出口都是“法轮”、“法语”,失去自己的语言,逃避与帮教人员对话。三是对等型封闭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法轮功人员从一开始就固守一个原则,即“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是帮教工作中常常遇到的现象,你只要不提李洪志,不说法轮功,他都会与你进行交流,只要你一提李洪志,一触及法轮功,他马上闭口不语,立即把自己“封闭”起来。四是自我欣赏型封闭心理。这种类型的法轮功人员,往往过于看重自己,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与帮教人员接触时患得患失,怀疑帮教人员对自己是不怀好意,经常用“你不懂,我自己的感受我知道”来固守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法轮功人员形成封闭心理的原因

  1、法轮功人员形成封闭心理的客观原因

  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难免产生一些思想观念的落伍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出现心灵真空。打着“真、善、忍”、“做好人”招牌的法轮功恰好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他们开始把大量的时间、经历用在学法、练功上,社会交往只局限在少数功友之间,慢慢地把自己抛在大众群体之外。

  二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变故,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这是法轮功人员心理封闭的最直接诱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人在遭受挫折后,有各种不同的防卫表现,如逃避、压抑、转移、表同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采取封闭自己的办法对待挫折和变故。

  三是由于对法轮功痴迷程度的加深,人际交往极不正常,成为生活中的另类,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似乎“万人皆醉我独醒”,放下了人心。在面对帮教人员时,持一定的戒备心理,仿佛别人都不可信,认为帮教人员是在寻机暗算、坑害自己,害怕转化丢了面子。

  2、法轮功人员形成封闭心理的主观原因

  一是对抗的心理在起作用,不愿接受帮教,产生情感上的排它性,认为自己的选择用不着由别人来指点,在内心坚守自己的错误观点,害怕说多了被帮教人员找出破绽,干脆封闭自己。

  二是一些法轮功人员性格上的缺陷。如比较内向的法轮功人员,一般表现较为沉静,说话谨慎,想法过多,反应缓慢,修炼法轮功后,交往范围窄,人变得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极力避免与帮教人员交流,千方百计地封闭自己。

  三、对具有封闭心理法轮功人员的疏导原则

  1、情感性原则。对具有封闭心理的法轮功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时,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拉近双方之间的情感距离,平等交心,让其在友谊的氛围中接受疏导和教育内容。

  2、启发性原则。帮教人员要巧妙掌握启发的原则和方法,先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借助和谐的氛围慢慢打消他的顾虑和戒备,鼓励他们吐露真情,然后找准思想根源所在,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持久性原则。和具有封闭心理的法轮功人员交流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帮教人员对自己的心理支撑要有信心,只要方法得当,再加上热心付出,相信一定能解除被帮教者封闭的心理。

   四、对具有封闭心理法轮功人员的疏导方法

  1、情感激励法。具有封闭心理的法轮功人员,虽然不愿意与帮教人员交流,但对于帮教人员对他们的评价和看法还是十分在意的。自己之所以不愿表露,主要是不信任帮教人员,错误地理解帮教人员的动机,这就要求帮教人员要适应他们的情感需要,实施思想激励,不歧视他们,理解他们本身也是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受害者,热心体谅他们的“烦恼”,摸准他们修炼法轮功的原因,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疏导过程中要尊重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其获得情感的充实和满足,产生一种希望感和温暖感,从而慢慢打开其心扉。

  2、评价“自我”法。消极的自我保护,源于错误的自我认识,社会心理学认为,正常的自我认识是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作为参照,并通过别人评价这面社会的镜子来获得的。受法轮功蒙蔽的修炼者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忽视甚至拒绝社会的参照,因而不能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进而形成被法轮功扭曲的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在按照法轮功的“真、善、忍”在做好人。因此,只有引导他们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把法轮功邪教的反动本质及危害剖析透,让其从新审视自己的选择,认识到自己的误区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封闭心理。

  3、挫折动机导向法。对因遭受挫折的法轮功修炼者,要进行正确的动机导向,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分析受挫原因,形成正确的动机导向,把他们从自卑、孤独、封闭情绪中解脱出来,使其重新确立人生目标,从根本上放弃法轮功,同法轮功彻底决裂。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