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用情绪疗法转化“门徒会”邪教人员方法初探

作者:任宝峰 · 2018-01-26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摘要:“门徒会”邪教通过编造歪理邪说,诱导参与者对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进而产生了不理智的狂热膜拜行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门徒会”邪教人员的错误认知,是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合理(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斯(A.Ellis)创立的帮助人们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世界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认知改变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门徒会”邪教就是通过编造宣扬一系列歪理邪说,诱导蛊惑人们对事物产生了错误的思想认知,改变了他们的情绪状态,形成了变形的心理冲突,失去了正常的辨别是非能力,进而产生了不理智的狂热膜拜行为。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门徒会”邪教痴迷人员的错误认知,是开展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笔者长期从事“门徒会”邪教痴迷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在实践中总结探索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转化“门徒会”邪教人员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心理诊断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门徒会”邪教人员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很清楚,一般都是对“门徒会”邪教顽固痴迷,对“门徒会”邪教的歪理邪说坚信不疑,对“祷告”、“传福音”等邪教活动忠实践从,自己不能也不愿摆脱。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就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入教原因都是其中一项,痴迷程度浅的诱发事件少一些,痴迷程度深的诱发事件多一些;有的是单一事件,有些是环环相扣,需要在充分的交流沟通中分析查找。普遍性的有身体疾病、家庭遭灾等诱发事件。

  在找准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和诱发事件(A)后,要进行初步分析。比如因病入教的痴迷人员,要通过医院鉴定等资料,弄清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考虑家庭及个人身体、心理的承受能力,分析痴迷者的认知偏差,即不合理信念(B),进而分析出邪教歪理邪说的蛊惑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程度。

  不合理信念(B)一般不容易发现,其主要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以及糟糕至极等。有些痴迷者的问题可能很多,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这就要分清主次,找出主要问题,层层剖析,个个击破。

  第二步,帮助领悟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他们认识到三个问题:第一,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第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第三,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有关,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具体到“门徒会”痴迷人员,在进行了心理诊断和初步分析后,就要帮助他认识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因为你听了“门徒会”邪教组织编造的自我神化的歪理邪说和种种神迹故事,才把“三赎基督”想象的神通广大,能够救赎人类。而不是“三赎基督”真的有多少神通。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门徒会”邪教的发展历史和历任教主的结局,组织观看受害案例,达到破“神”的目的。第二,身体疾病、生活不顺、家庭遭灾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可能遇到了事情,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上。第三,走到今天这一步,有邪教诱骗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自己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要立足于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总之,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必须改变自己对生活事件和“门徒会”邪教的认知,而不是从外界找原因。

  领悟阶段工作比较复杂,因为不合理信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常常和合理信念混在一起不易被察觉。仅凭空洞的理论性解说难以使痴迷人员实现真正的领悟,应该结合具体情况,抓住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等典型特征,由主及次,层层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第三步,修通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阶段,是破旧立新的过程。所谓修通,就是通过多种技术,使痴迷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的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修通技术就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痴迷人员关于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即“产婆术式”辩论技术。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先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你的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例如,有位痴迷者说自己命不好,身体长年有病,家里不平安,经常出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祷告”和“传福音”才能改变,才能保身体健康、保一家平安。这里面就包括两个不合理信念,一个是自己命不好,另一个是“祷告”和“传福音”能改变自己的命。

  针对第一个不合理信念,就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什么是命?他不一定能说的很准确,但是他会大致描述冥冥中的一些人为不可控的东西。

  ——怎样的命就算好?一般会说事业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等等指标。

  ——现实生活中谁的命好?他可能会列举出某个看似万事如意的例子。这时抓住时机告诉他这个人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进而引导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你的命有多不好?他可能滔滔不绝,列举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这些不好的事情别人身上有没有发生?肯定有。

  ——别人身上发生其他不如意的事情算不算命不好?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你有没有命好的时候?

  通过层层递进,再加上及时正确的引导,他会发现他自己难以自圆其说,从而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产生质疑,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命好的方面也有命不好的方面,自己虽然有诸多不如意,但也有令人欣慰的事情;自己的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差,最主要的是自己没有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分享到:
责任编辑: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