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对初转化人员如何做好巩固工作

作者:彼岸花 · 2015-08-12 来源:凯风网

    “团结、教育、挽救”是中国政府对涉邪教人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这个政策的感召下,法轮功、“全能神”等许多涉邪教人员走出了邪教的泥潭,正常回归了社会。但教育挽救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作,又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反邪教志愿者付出艰辛努力,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做好邪教人员初步转化后的后续巩固工作。因为邪教组织不甘心它们的失败,尤其是法轮功邪教组织,它们会专门组织痴迷者,对被挽救的原法轮功人员进行“反转化”。实践中证明,部分已转化的法轮功人员,常常会被邪教组织重新拉回邪教。所以,怎么对初步回归社会的原邪教人员做好思想巩固工作,防止他们重蹈覆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成为当前做好教育挽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以“如何做好巩固工作”为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邪教人员转化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反复?

  首先,要明确教育挽救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思想教育工作,其性质是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真情感化等方式,对邪教痴迷者进行全方位的心身挽救,使被教育者放弃邪教、回归社会的一种系统性工程。因此,教育挽救工作的复杂性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性。其次,随着教育挽救工作的深入,越到后期工作难度就越大。以法轮功痴迷者为例:目前还没有转化的法轮功痴迷者,绝大部分都是多年层层沉淀下来的少数极顽固人员。他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或中期)开始习练法轮功,后来逐渐痴迷,修炼大法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有的人员是多次违法被处理而继续痴迷者,有的是多次接受教育而屡教不改者。这些痴迷者被李洪志邪教精神控制的时间过于长久,他们的思维、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完全邪教化。特别是那些家族型邪教家庭,全家形成修炼法轮功的小环境,又与社会基本隔绝,整天淫浸于邪教的修炼体验中,这使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完全蜕变成与社会对立的另一种异类。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这类顽固痴迷者的挽救工作就非常艰难,往往一波三折,自然会出现转化后又反复的情况。

  同时,痴迷者转化后就回归了社会。但回归后由于在社会环境、生存能力、心理适应、情感归属等等方面,每个人情况不同、各有所异,有的积极生活,勇敢面对人生而重塑健康之路。有的则心灰意冷,逃避现实而消极苟活。这其中就会有一些人员因意志不坚定及多种原因(如:生存条件、情感归属、心理孤独、身体疾病等,包括法轮功组织的反转化)又返回到法轮功邪教中。所以,痴迷人员转化后的反复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一语可以道破的。故要求我们反邪教志愿者在做好这一工作的同时要防患于未然,将痴迷者转化后的反复率力争降到最低。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做好后期的教育巩固工作。

  二、初转化人员的心理特点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原法轮功痴迷者在政府及反邪教志愿者的教育挽救下,是可以得到转化的,这已经为教育挽救工作的实践所证实。教育挽救工作自2001年在全国开展以来,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大陆上的法轮功人员已经绝大部分脱离了邪教,摆脱了法轮功的精神控制,正常回归了社会。目前还痴迷于法轮功邪教中的,是极少数人员。但转化后需要我们做好后续帮教工作的,则还是一个繁重的工作。而这个工作的意义在于:一是继续巩固教育成果,使已转化的人员平稳过度,融入社会。二是在基层帮教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三是在帮教工作中净化环境,通过走访、宣传和群众参与等方式,将反邪教警示教育渗透进最基层,铲除滋生邪教的土壤。所以,后续帮教工作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已转化人员的帮助,还是动员和教育群众共同反邪教的平台,此意义重大。

  当然,要做好后续巩固工作,首先要了解初步转化人员的心理状态及他们有哪些需求,这里以法轮功痴迷者转化后的心理状态为例:

  1、失落感:由于转化人员过去长年修炼法轮功,完全丧失了自我,使他们对法轮功和“师父”有了严重的心身依赖。当他们走出法轮功的精神桎梏时,短期内会产生失落感,茫然不知所知,内心比较空虚。

  2、恐惧感:痴迷人员刚转化时,心里其实还是很害怕的。一方面是因为李洪志宣扬的所谓“形神全灭”的邪说,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害怕“神”的惩罚和法轮功组织的报复;另一方面,他们中有的人,怀疑国家“团结,挽救,教育”的政策会不会变,参与邪教这个“政治问题”会不会要跟他们算账?怕影响将来的生活,影响自己的儿女。

  3、焦虑感:坚持法轮功修炼至今的痴迷者,他们的练功时间一般都是在十年以上或更长,长期的练功生活习惯让他们严重地依赖法轮功。突然放下后会产生不适应感,就像戒烟戒酒那样会有“戒断反应”,而法轮功人员的反应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强迫自己忘掉过去的大法修炼所带来的心身反应;同时又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有病等原因再次练功?各种情绪交织而带来很大的焦虑感。

  4、自卑感:很多法轮功痴迷者在练功前,就因为生活、婚姻等原因,屡屡受挫后而走进了法轮功去寻求慰藉。现在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现实中,可他们本身却已经远远被生活甩到了后面。转化后,看到周围事物的巨大变化,自己却什么也不会做,完全被边缘化了。同时面对曾经反对法轮功的那些亲人或朋友,觉得自己颜面无存。加之生存能力较低,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对将来的人生失去信心。这些原因都会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

  5、愧疚感:痴迷者经过教育后的一系列学习及重新认识社会,他们对自己过去的违法行为产生了负罪感,对自己长期痴迷法轮功而给国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深感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家人。他们有的回归社会后,甚至害怕回家,不愿与家人和朋友相见。有的则一个人逃避开一切熟人自己单独生活,在愧疚感中不能自拔。

  6、归属感:痴迷者在回归社会后还有一个重要选择,就是是否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而大部分脱离邪教的回归人员,很难再恢复原来的生活圈和原来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归属感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加之以上的种种原因和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回归人员常常会形成“孤立家庭”并寻找另外的回归人员成为“朋友圈”。而他们这种狭小的生活空间使他们有被社会遗忘的感觉,让这种归属感很不安全。

  三、后续巩固教育工作的方法

  对已回归社会的原邪教人员,我们不能采取歧视的态度,而是要热心地帮助他们。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的方式,重点以“真情关爱、教育疏导”为主。特别是基层的工作人员,要本着“真、勤、实”---就是真诚交流、经常看望、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主动走访他们,把政府的关爱送到他们的内心里。使他们不与社会疏远,反而经常融入社会,甚至促使他们成为社会反邪教志愿者(这类的典型例子各地都有)。这样就会帮助回归人员渐渐摆脱阴暗心理,树立阳光心态,进而健康乐观地生活,达到真正回归社会的目的。后期巩固教育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心灵关爱法”:这是第一位的。就是从良好的沟通开始,从个人及家庭为切入口,对个人和他们的家庭给予热心关注。首先我们要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需求;并对他们某些错误的观念和脱离实际的想法进行纠正。重点是通过教育疏导,解决他们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大多数法轮功人员家庭中,亲人关系紧张,家人抱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人的手足亲情,让家人配合我们做好其思想工作。促使他们相互接纳,融成和睦家庭。基层社区也要经常帮助他们,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能尽快融入社会。

  2、“替代疗法”:原法轮功人员因长期痴迷修炼,心身已具有成瘾症状。回归社会后不再练功,往往会有戒断反应。所以我们在疏导的同时,要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介绍一些新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等健身气功或跳广场舞。总之就是培养他们能有新的爱好兴趣,打破消沉的心理封闭,使他们的精神和生活有所寄托。但在思想信仰方面,防止有意把他们推向某种宗教,而应顺其自然。

  3、提高“适应能力和预防能力”:回归人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首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理解社会的复杂性。让他们鼓起勇气面对现实,而不是选择逃避。当他们有实际困难的时候,基层组织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除了适应能力外,还要提高回归人员对邪教的预防能力。特别对法轮功组织的拉拢和“反转化”做法,要有思想和心理准备。要帮助他们增强认识,让他们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同时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如找社区组织反映或报警等。回归人员只要能度过回归后的“危险期”,一般就可以自觉地抵制邪教。

  4、建立良好沟通平台,以帮代教:在后续巩固帮教中,许多基层人员最大的困扰是没有专业知识,方法上不懂得怎么入手。其实这个问题并不能成为越不过的障碍。简单的方法就是“交朋友、常沟通”。只要能与回归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经常看望帮助他们,也一样可以起到“以帮代教”的作用。只要回归人员信任我们,和我们讲心里话,就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情况。遇到棘手的思想问题,可以求助反邪教志愿者和专家来解决。所以,建立起感情交流平台,使回归人员无比信任我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基层人员也会在帮教实践中逐步学会反邪教知识与方法,包括参加这方面的各种培训。      

分享到:
责任编辑:黔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