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挽救邪教成员方法探究

作者:夏 至 邢 力 · 2013-07-29 来源:凯风网

  价值观代表人们最基本的信念,是人们对某一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所作的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可取与不可取的价值判断。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人对工作的认知、理解、假设和行动取向。工作价值观决定人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行为。对原法轮功习练者的挽救也是一项助人的工作,需要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立足于发展、立足于理顺、立足于长治久安。

  善于运用优势视角

  挽救工作本质上是一项助人的工作。按照“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助人应立足于使受助者获得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助人者有足够的真诚和创造力、勇气和智慧去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受助者身上的优势和资源。只有建立在受助者自身优势和资源基础上的助人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受助者的成长和发展。对大多数法轮功习练者来说,误入邪教固然有其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的因素,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全部。要使他们能够真正走出邪教泥潭,恢复社会功能,重返正常社会生活,他们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至关重要。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事实上,每一个法轮功习练者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资源,部分练功者的优势和资源还十分突出。作为挽救人员应正视练功者的优势,善于发现优势,并利用优势为他们回归正常社会创造积极因素。在现实挽救工作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从优势视角的观点出发,挽救工作不应孤立地一味关注练功者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应尝试用一个新的视角,把目光投向可能性。当我们看到了练功者身上更多的可能性,就找到了更多帮助他们的契机和途径。而当练功者发现自己的优势得到肯定和支持的时候,他也就更容易具有改变的动机。

  善于运用求同信任

  在挽救过程中,建立练功者与挽救人员、练功者与社会的互信机制至关重要。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消除法轮功习练者对挽救工作者的对立、仇视和不信任是打开练功者内心世界的钥匙,有利于挽救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样,消除挽救工作者对练功者的过度戒备和猜疑有利于挽救工作者解放思想,放开手脚,集中力量攻坚,也有利于练功者以更积极的心态,更自然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从社会互信的角度看,练功者只有建立对社会的信任机制,才能重建社会认同,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而社会只有充分理解和包容练功者,才可能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并友好、真诚地接纳他们。尽管“假转化”、“反复”现象不可避免,但大多数练功者改变的动机和新生的愿望不容质疑,信任和支持应该始终作为我们挽救工作的价值观贯穿于挽救进程中。

  善于营造和谐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地开展挽救工作,首先应从满足练功者基本的生存需求着手。许多练功者基本生存受到很大影响,有些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对这些练功者,要使他们脱离邪教并最终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首先必须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将失去最基本的条件;其次,应保障练功者的合法权益。挽救工作中应考虑练功者的现实困难,帮助他们落实如户籍安置、就业等等问题,失去基本权益的保障,挽救都将难以得到落实;第三,应积极为练功者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使练功者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恢复自信、自尊,重获动力,重建认同,实现新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地开展转化回归工作,还应坚持尊重、平等的原则。对大多数法轮功习练者来说,尊重、平等意味着他们能作为普通社会成员享受正常的社会生活,能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无障碍的接触交流。他们既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歧视、施舍的对象,也不希望受到过度的照顾和享受非同一般的待遇。因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偏离了尊重、平等的基本价值,对挽救工作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