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浅析农村弱势群体误入邪教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宏 阳 · 2011-11-29 来源:凯风网

  农民具有“三缺、二低”的特点,即缺能力、缺技术、缺资金;文化水平低、收入水平低,这就使得农民在整体上成为我国社会中相对的弱势群体。而邪教组织正是把农村作为邪教组织的重点发展地区。在“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有病不用吃药打针”、“入教皆兄弟人人平等”等邪说的蛊惑下,一些农民受诱骗参加了邪教组织的活动。据统计,我国被邪教裹胁的群众当中,大多数在农村,而其中大多数又是农村中的弱势人群,老弱病残的多、生活困难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

  邪教之所以首选在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虽然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靠天吃饭”的现状使农民收入增长相对不稳定,一旦有天灾人祸,有的人又会重新沦为贫困。而邪教组织往往利用帮助贫困户干活、资助小额生活费用、小恩小惠等手段,妄称参加邪教能够解决温饱、过上好日子,使一些群众难辩真伪而进入其圈套。

  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邪教认知能力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近4.9亿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半文盲不在少数,我国失学儿童几乎全部在农村。再加上年轻力壮、文化素质高一点的劳动力外出打工,长期留守的农村人口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对邪教的认知不足。

  三是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参与邪教活动成为一种精神寄托。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空虚常常相伴而生。我国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于城市,一些乡镇的文化设施陈旧简陋。农村地区往往地处偏远、相对闭塞,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精神上的关怀和慰藉。邪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经常派人深入农户家中“讲经布道”,用他们编写的“圣歌”去“丰富”精神生活,“抚慰”寂寞的心灵,为这批精神失落的人群打造了一个所谓的“精神家园”,使得各种邪教活动得以滋生。

  四是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落后,农民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为一些打着治病救人旗号的邪教组织抓住了乘虚而入的机会。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每千人中,平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只拥有一名卫生技术人员,农村人口医疗保险覆盖率只有9.58%,全国有近千个县没有初级医疗保障体系。深受病痛折磨的农民往往抱着到所谓“神灵”面前试一试的心态,糊里糊涂地参与了邪教活动。许多邪教能够在农村大肆发展,正是迎合了群众企求身体健康和求医问药的心理,鼓吹“祷告治病”、“炼功治病”,对民众颇具吸引力。

  五是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社会管理与服务严重滞后。随着农民打工潮兴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的发展,个别地方的村委会成了个“空架子”,公共事务无人愿意参与。

  为了抵御和防范邪教对农村地区的侵蚀,治本之策还是要从改善农民的民生状况入手,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教育改革,加快保障体制建设,完善医疗保险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还要打防并举,依法处理和打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使农民脱贫致富。农业作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要把引导农民致富和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物质保障,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决定力量,农民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的效率。要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体系。

  三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我国的“新农合”制度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互助共济的行为,要在逐渐加大政府投入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同时,逐步完善基金筹集方式,建立合理的筹资与补偿机制,改进农民个人缴费方式,探索采取符合农民意愿的收缴方式,使财务能够透明公开,合理使用。在此基础上,尝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医疗统筹,最终实现建立一个突破两元结构、打破农村和城镇居民身份、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五是大力发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搞好文化和科普下乡,宣传、文化、农业、科技、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要落实各自职能,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挖掘农村本地的文化资源,培养农民文艺骨干,建立农民的文艺团队,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文化生活向着健康、文明、科学的方向发展。

  六是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建立服务性社区。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和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加强村级社区的班子建设,树立社区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疾苦,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对那些生活贫困、家庭不幸的群众以及已经摆脱邪教思想束缚的群众,乡镇党员干部要与其结对子,包村到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给邪教以可乘之机。发挥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送温暖、送知识、送科技下乡,努力改善政府和农民的关系,赢得民心,共同建设新农村。

 

【责任编辑:晓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