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老龄法轮功痴迷人员的矫治对策

作者:胡绪作 · 2008-11-24 来源:凯风网
  在“法轮功”群体中,老龄练习者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笔者在从事心理矫治工作期间,接触了141名“法轮功”练习者,其中,老龄法轮功练习者75人,占53%。为什么一个妖言惑众的“法轮功”,能吸引这么多老年人修炼呢?面对痴迷“法轮功”的老年人,又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呢?笔者籍此文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老龄法轮功练习者痴迷的原因

  1、想要祛病强身的心理。时下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吃苦过来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养成勤劳、简朴、节约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的孩子刚刚成家立业,家庭经济还不很富裕。有的老年人是从企业退休的,随着国有、公办企业的不景气,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无法正常、按时、足额领取。他们害怕患病,患病后又担心不能治愈,怕花冤枉钱。因此,随着年老体弱多病,迫切需要一种既轻松方便、收效很快,又不花费太多的强身健体方法。李洪志迎合着普遍老年人有强身健体的愿望,抛出“法轮功”,宣称练习“法轮功”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有病可以不打针吃药住院。这等“好事”,谁不动心?李洪志精心设计的陷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老年群体。

  2、寻找精神寄托的心理。颐享天年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然而,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后,突然清闲下来,参加的组织活动少了,加上有的离退休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工作,对老人关心较少,这样一来,这些老年人会有一种生活单调、孤独寂寞、茫然无助、无所适从感。为了改变这种生活状况,他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心理平衡,满足精神需求。他们琢磨着找点事干,往往会走街串巷,寻找群体活动,凑凑热闹,消遣富余时光。而“法轮功”在各地都设有“辅导站”、“练功点”,有集体练功、交流法会,给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组织生活。于是,老年人乐得其所,容易沉溺其中。

  3、渴望再受教育的心理。在职时,干部职工很多机会参加学习、培训。退休后,老人普遍感到文化生活贫乏,思想空虚,希望能接受再教育。此时,“法轮功”趁虚而入,大办“法轮功”辅导班、培训班,给老年人提供了“学习”机会。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老年人,往往难辨是非,对“法轮功”的精神糟粕难以甄别。有的痴迷人员还购买了大量“法轮功”书籍,进行“通读”,并认真做笔记,写心得,很快就进入角色,乐此不疲。

  4、还能发挥余热的心理。许多老人都有不服老,认为自己还行,还能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贡献。尤其是离退休干部职工,有一定协调、组织、活动能力,具有号召、亲和力,参与社会事务的心理比较强烈。“法轮功”的出现,并在各地设立了“辅导站”站长、副站长等“职位”,给了这些老年人“用武之地”。某退休干部自1997年6月接触“法轮功”后,在本单位成立了“法轮功辅导站”,他自任“辅导站站长”,并发展了15名“法轮功”练习人员。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老龄法轮功痴迷人员的帮教对策

  教育转化老龄法轮功痴迷人员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谈谈话、疑释解惑就可以一蹴而就,而要通盘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生活特点,因人施策地采取“帮”“教”结合的方法,使老龄法轮功痴迷人员得以从根本上转化。

  1、针对离退休老人群体的心理特点,掌握与老年人的谈话技巧方法。

  老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年事增长,生理、心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小孩”现象普遍突出,固执、偏激、摆老资格、坚持己见、倚老卖老的脾性,让人难以接触。帮教人员开展谈话活动,要充分掌握老年人这些普遍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避其锋芒。

  (1)谈话要“中听”。帮教人员以晚辈自居,态度谦虚,语气诚恳,以向老前辈讨教、学习为由,对其在岗期间的事迹进行肯定。这样,可以顺应老年人居功自傲的心理,实现谈话“软着陆”,营造和谐谈话氛围。

  (2)话题要“中转”。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服“法轮功”痴迷人员离开“法轮功”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尤其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特别顾及脸面。谈话切不可直奔主题,让谈话对象一时难以接受,导致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因此,要跟谈话对象先做“知己”,把话题转移到共同探讨养生保健之道上。养生保健话题就是一个“中转”的话题,可以过渡到谈话的主题,即“法轮功”问题。

  (3)观点要“中肯”。帮教人员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和换位思考。首先,对老人为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老有所学、发挥余热而练习“法轮功”的美好初衷进行肯定。然后,列举一些真实事例说明练习“法轮功”对身心的害处,用事实进一步揭批“法轮功”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歪理邪说,用真相揭露“法轮功”利用“法轮功”痴迷人员进行反动政治活动的险恶用心。

  (4)目标要“中的”。向谈话对象表示,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干部职工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有真知灼见,能明辨是非,在知道“法轮功”真相后,能泾渭分明,与“法轮功”组织决裂。同时,提出邀请,希望谈话对象能积极参与到反邪教队伍行列中来,发挥余热,为反邪教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根据离退休老人群体的生理需求,引导家庭实施情感接纳。

  孔子云:“今子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孝敬心,(父母和犬马)又在何处作分别呀?人类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更加微妙,害怕寂寞孤独,对亲情的渴望十分强烈。因此,要向“法轮功”痴迷者家属宣传讲解“百善孝为先”等许多道理,培养年轻人的孝心和爱心,引导家庭实施情感接纳,对曾练习“法轮功”的家庭成员不记前嫌,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倍加关心、体贴老人,让老年人长期享受来自家庭的温馨,满足老年人情感上的需要,从而让老年人获得精神上的慰籍,不给“法轮功”破坏家庭和睦的可乘之机。

  3、顺应离退休老人群体的精神追求,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

  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和替补的。尤其是老年型“法轮功”痴迷者,因其信仰的“法轮功”是邪教,被依法取缔,精神受到打击,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生活上难以适应,其精神境界又恢复空虚状态。这时,应及时发现和培养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如,写作、书画、表演、体育、野外活动等;切实帮助他们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俱乐部、老年大学等场所;经常性组织他们开展游艺、表演、比赛活动。此外,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有益的社会团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余热。通过上述途径,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填补精神空虚,实现注意力转移,早日摆脱“法轮功”的精神控制。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