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热文
如何处理邪教受害者的沉默

作者:钟 心 · 2007-01-17 来源:凯风网
  人们常常会为社交情景中的沉默感到难受,所以总是努力找到一个话题谈下去,保持一种谈话的状态,而不管这话题多么的无聊或者浅薄。但是,作为一个助人者,必须能够忍受沉默,并善于分析沉默和利用沉默,不能一看对方不讲话了,就急于讲话或发问。

  参考国内外心理咨询领域的有关研究,结合我国教育转化邪教信徒的实际过程,我们可以把沉默分为下面4种类型。

   违抗型

  这主要见于被迫前来接受帮助的人,由于他们自己不愿意改变,是别人要求他们来的,所以他们往往身体紧张、僵硬,甚至背对着助人者,或者流露出轻蔑、不屑一顾的表情,用沉默表明自己如下的态度和内心活动:敌意、怀疑、气愤、不耐烦、无所谓。

  也有可能是在帮助对象与助人者的沟通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个话题进展过快,使帮助对象受到了冒犯或攻击,感到愤怒等,这时帮助对象也会陷入沉默之中,表示抗议或者拒绝。

   缺乏信任型

  有些沉默是由于帮助对象还没有完全信任助人者,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观点拿出来与助人者探讨,但是自己的确又需要与人沟通和探讨,所以他们处在犹豫与矛盾之中。这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安的神情,会不时用疑虑和探索的目光打量助人者。

   茫然型

  由于邪教信徒长期受到精神控制,思想被禁锢在邪教教义的圈子内成了邪教的传声筒,除了邪教的言论外,别的都被抑制了。所以,在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时,常常陷入迷惘,不知所云。

  另外,随着帮助进程的深入,谈话常会触及邪教受害者的内心世界,有些话题可能会使帮助对象感到悔恨、羞愧或者恐惧,这种情绪也会使帮助对象的思维停顿,暂时陷入茫然之中。

  在这种沉默状态下,帮助对象往往表现得面无表情,眼神迟钝。

   思考型

  在助人者与邪教受害者的沟通过程中,帮助对象可能陷入一种思考状态,他可能在反复体会助人者所说的某句话,回想过去的某种经历,或者构思一个新的方案。这时,帮助对象可能表情生动,眼神集中,呈现某种思考状态。

  对于所有这些类型的沉默,助人者都应采用一种镇静和接纳的状态,试着放松自己,用期待的眼光和姿势鼓励自己的帮助对象,使他们也放松下来,使他们明白自己在这里是安全的,是能够得到理解的。如果助人者自己急躁不安,那么就会加重沉默的紧张气氛,损害与帮助对象建立良好的助人关系。

  对待第一种沉默(抗拒型),助人者主要应该保持耐心,分析帮助对象沉默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被迫接受帮助造成的愤怒,要通过耐心地解释和体贴的行为表示关心,使对方觉得安全;如果是由于助人者过于急躁或者冒犯了受助者,那么助人者要主动、诚恳地道歉,澄清误会。

  对于第二种沉默(缺乏信任型),助人者可以暂时撇开这一话题,进入别的安全的话题,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逐渐建立安全感。

  对于茫然型的沉默,助人者应该更加注意,更加温和,可以主动打破沉默,表示情感上的关心,要使受助者感到助人者是他们可靠、可信的朋友,会陪伴他们逐渐找会自己,建立自信。

  对于思考型的沉默,助人者则应持鼓励的态度,一般不宜轻易发话打断对方的思考,助人者可以以自己关注的眼光和无声的语言表明自己和受助者在一起。如果沉默的时间过长,助人者可以关切地问一些可能出现在受助者头脑中的问题,协助对方思考。

  总之,在助人的谈话过程中,沉默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不可怕的,相反,沉默是助人过程中的一个蕴涵着变化和生机的计划,如果善加利用,将更促进邪教受害者摆脱精神控制,找会自我。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