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评论
“苏家屯”谎言:迈不过的“四重门”

作者:李含光 · 2012-04-01 来源:凯风网

  2006年3月,法轮功媒体炮制了所谓的“苏家屯活摘案”,声称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有1个“集中营”,里面关押着6000多名法轮功人员,其中多数已经死亡,并被割取身体器官后扔进集中营内的焚尸炉焚烧,而他们的身体器官随即被非法出售到国内外。

  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在经过各方深入细致的调查后,最终被证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谎言。然而轮功组织却不甘失败,在其后几年里继续通过其媒体混淆视听,企图为“苏家屯”谎言翻案。但笔者以为,为这个谎言翻案恐怕是痴人说梦,因为这至少要迈过“四重门”:

  第一重门:颠覆国内外媒体的客观报道

  所谓的“苏家屯活摘案”本来就是由法轮功媒体炮制的,其本意在于吸引国内外媒体的注意,造谣中国政府。不过,这则消息虽然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眼球,但报道结果却与法轮功组织的设想大相径庭:

  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国内媒体率先反应,通过实地采访等形式,厘清真相,驳斥了法轮功媒体的谎言。日本NHK、香港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等都实地采访了苏家屯血栓病医院。2006年4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CNN、华盛顿邮报、美联社、路透社、联合早报、朝日新闻社等11家国内外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并报道了苏家屯区政府和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以事实驳斥法轮功谣言的消息。此后几年里,很多国内外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过反思和追踪,法轮功媒体造谣污蔑丑态变得越来越难以遁形。

  法轮功组织非但没有达到利用媒体攻击中国政府的图谋,反而引火烧身暴露了自己的无耻谰言,而这些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也成为法轮功组织为“苏家屯”谎言翻案的绊脚石。

  第二重门:篡改外国政府和组织的调查结论

  如果说媒体报道多少会有信息的不充分或者主观倾向性的话,西方政府和相关组织所作的调查则更具有说服力:

  “苏家屯”的谎言抛出以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驻沈阳领事馆两次派出人员到苏家屯血栓病医院进行了详细参观,2006年4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就该事件的调查报告称:“没有发现证据可以说明该地方除被用作公共医院外还被用作其他用途”。“拯救家庭与个人”全俄社会组织主席弗拉基米尔·佩图霍夫在对苏家屯医院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驳斥了该谎言的荒谬性。美国劳改研究基金会的丽莎·坡特索则指出:“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证实他们所描述的地点、数字和事件。”就连频繁指责中国政府镇压法轮功的国际特赦组织,在对中国进行实地调查以后都无法确认摘取并贩卖法轮功成员器官的真实性。

  对于“苏家屯”谎言,许多国外政府和组织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已经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要否认这些结论,恐怕绝非人力可为,除非“主佛”显现出更多的“神通”。

  第三重门:消弭造假技术上的无能和拙劣

  所谓“苏家屯活摘案”最大的漏洞就在于其造价技术上的无能和拙劣,这种拙劣甚至到了令人捧腹的程度:

  乌克兰记者格雷戈里·格洛巴在其分析中发现了其中两个可笑的技术漏洞:其一,“他们炮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和证据,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是电脑制作……所谓的‘死亡集中营’只不过是动画剪辑而已”;其二,在乌克兰法轮功信徒中,这个故事在开头总是说“苏家屯村有个大烟囱”,但实际上苏家屯从来都不是一个“村”,而是大都市沈阳的卫星城。另外法轮功媒体称苏家屯血栓病医院关押着6000多名法轮功学员,而实际上这所医院总共只有300多张床位,根本住不下6000多人。

  技术上的漏洞和细节更从细微处证明了谎言的真实,所谓的“活摘案”不过是法轮功组织匆忙拼凑出的闹剧。

  第四重门:取得弟子的信任支持

  “苏家屯”谎言的最可悲之处还在于,弟子们对这一谎言也并不完全相信,特别是那些走出邪教的前弟子更是深表怀疑:

  辽宁省沈阳市的原法轮功痴迷者王强,原本对法轮功深信不疑,但“苏家屯”谎言抛出以后,由于亲友就在苏家屯工作过或住过,他们对这一事件真相的介绍反倒促使他认清了法轮功邪教的本质;陕西省宝鸡市的原法轮功练习者张科朋因触犯法律而入狱,服刑过程中,监狱中对囚犯的关心、照顾让他法轮功媒体关于“苏家屯集中营”的谣言产生深深的怀疑;而原法轮功练习者(香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贸易集团、东方铜业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纪烈武,在被问及对苏家屯“集中营”如何看待时,他的回答干脆就是:“不可思议!”

  所谓的“苏家屯活摘案”,连“大法弟子”这些“自己人”都不相信,法轮功组织又如何取信于人,希冀外界相信,并为这个谎言翻案呢?

  实践证明,这“四重门”门门紧闭、道道严实,构成了法轮功组织图谋为“苏家屯”谎言翻案无可逾越的壁垒。法轮功组织在“苏家屯活摘案”中的谎言本来就已经是一个铁案,想为这个谎言翻案,不过是在谎言的基础上炮制更多的谎言,结果将会更加暴露出法轮功组织造谣诬陷的无耻。

 

【责任编辑:晓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