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海外之声
迈克尔朗贡博士《膜拜团体的特征》

作者:Michael D. Langone 小寒(编译) · 2015-12-31 来源:凯风网

  核心提示:上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博士、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ICSA)的执行理事迈克尔•D•朗格尼(Michael D. Langone,又译迈克尔•朗贡)先生发表了《膜拜团体的特征》一文,引发国际膜拜团体(邪教)研究人士关注,并被学界广泛认可和引用。经过多年的继续深入研究,并吸纳学术界建议,2015年10月,朗格尼博士对该文进行修订后,重新发表在《今日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第6卷(第三章)中。该文对膜拜团体(邪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并对其特征提出了普遍性论述,是定性膜拜团体(邪教)的权威性参考。凯风网现将修订版全文编译如下,供国内读者和学界参考。

  

    迈克尔•朗格尼(Michael D. Langone)博士

  膜拜的团体、项目以及关系的核心,在于其影响与控制力。许多膜拜团体信徒、原信徒和支持者,并未充分意识到他们被控制、剥削甚至虐待的程度。以下几项膜拜环境中常见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以及人际行为模式,或许能对评估某种团体或某种关系有所帮助。

  将你曾(或你的家人、朋友正在)所处的情况与这些模式相比较,这个清单可以帮助你判定是否值得担忧。记住,这个清单并非“膜拜量表”或者判断某个团体是否系膜拜团体的精确对照表,它只是一种分析方法而非某种诊断仪器。

  • 该团体对于其领袖表现出极度的热心与盲从,将其领袖(无论生死)的信仰体系、思想意识及其实践运用奉为真理。

  • 该团体内,不鼓励提问、质疑与异见,甚至对此进行惩罚。

  • 频繁使用诸如冥想、诵经、用行话交谈、开批斗会和繁文缛节来转移思维,抑制信徒对该团体及其领袖(们)的质疑。

  • 领导层独断信徒的思维、行为与感觉,事无巨细(如信徒约会、换工作、结婚都必须获得许可,教主规定他们如何穿着打扮、何处居住、是否生小孩以及如何教育子女等)。

  • 团体奉行精英主义,宣称组织、教主(们)及其信徒们属于某种特殊而高尚的阶层(如其教主被奉为救世主、特殊存在、下凡的神仙,或者称该团体或其领袖身负拯救人类的特殊使命)。

  • 该团体有极端的非友即敌意识,会导致与大部分社会成员产生冲突。

  • 其领袖的地位至高无上(与教师、军事指挥官或部长、祭司、僧侣和主流教派的拉比不同)

  • 该团体宣称(或暗示)可以不择手段实现所谓高尚的目的。这可能会导致其信徒在加入该团体之前参与到一些他们本会谴责或视为不道德的行为或活动中(如向家庭成员或朋友撒谎,为虚设的慈善项目募捐)。

  • 领导层利用羞耻和(或)愧疚的情绪影响(或)控制信徒,一般通过同伴间的压力和巧妙的劝诱来实现此目的。

  • 因对领袖或团体惟命是从,信徒断绝了与亲友的关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他加入团体前的个人目标与活动。

  • 该团体在招募信徒上费尽心机。

  • 该团体视赚钱为第一要务。

  • 信徒要在团体及其相关活动中投入大量的时间。

  • 鼓励或要求信徒只同本团体的成员居住和(或)交往。

  • 最忠实的信徒(精进信徒)认为离开该团体会失去生活意义。这些信徒认为除了该团体外别无选择,且常常担心一旦离开(或仅仅想要离开)该团体,自己或他人会招致报复。

  备注1:作者首次列出这个清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其后经过多次修改,同时吸纳了诸多同仁建议并反馈到各个修订版中,在此特别致谢Carol Giambalvo、Janja Lalich、Herb Rosedale和Patrick Ryan。

  备注2:

  本文首稿于上世纪90年代登载在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上。目前版本稍有修改,登载在《今日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的第6卷第3辑中。

  关于作者

  迈克尔•D•朗格尼(Michael D. Langone),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1979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咨询博士学位,1981年起,担任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ICSA)的执行理事,目前还担任《今日国际膜拜团体研究会》刊物的主编,对膜拜团体相关话题颇有著述。

原文截图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明